唐·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诗题与背景:
《瑶瑟怨》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瑶瑟,瑟的美称。瑟,拨弦乐器。
逐句释义: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床席冰冷,月光映照,梦也难以做成,秋夜长空澄碧如水,流云轻盈。
冰簟(diàn):喻竹席之凉。簟,竹席。
银床:指月光照射到床上,也写出凉意。
碧天:青天;蓝色的天空。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瑶瑟怨》)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忽闻)雁鸣飞向遥远的潇湘(能否把相思带去),佳人独守高楼,只有明月空洒银辉。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潇水流至零陵与湘水汇合,世称潇湘。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据《汉书·郊祀志》应劭注:“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另见薛逢《宫词》注。
《瑶瑟怨》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瑟声悲怨,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前二句写夜深难寐,后二句通过雁声、月色写女子怀远情思。全诗只有“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之怨,其余全是景物描写。这首诗的特点是:诗情浓郁,意境朦胧。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首句写室内。冰凉的竹席,银色的月光照射到床上,女主人公醒来已是深夜了,细细回想,睡里居然一片虚空,连个梦儿都无。“梦不成”三字,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伊人已然远去,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里,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梦”字,可以理解为“眠”字。因为眠不成,寻梦自然不成。次句室外。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朵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潇湘”可能是写实,或许她所思念的人远在潇湘那边;但也有虚写的可能,因为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末句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作者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诗还有一种理解,即把首句当作女主人公起坐弹瑟的背景,后三句便成了对音乐效果的摹写。这样一来,弹奏的环境、气氛和音乐情境恰到好处地融合在诗句中,于题目亦十分契合。
名家点评:
谢枋得:此诗铺陈一时光景,略无悲怆怨恨之辞,枕冷衾寒、独寐寤叹之意在其中矣。(《注解选唐诗》)
胡应麟:此等入盛唐亦难辨,惜他作殊不尔。温庭筠《瑶瑟怨》、陈陶《陇西行》、李洞《绣岭词》、卢弼《四时词》,皆乐府也,然音响自是唐人,与五言绝稍异。(《诗薮》)
周珽:展转反侧,所闻所见,无非悲思,含怨可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黄周星:不言瑟而瑟在其中,何必“二十五弦弹夜月”耶!(《唐诗快》)
黄生:因夜景清寂,梦不可成,却倒写景于后。《瑶瑟》用雁事,亦如《归雁》用瑟事。(《唐诗摘钞》)
宋宗元:深情遥寄(末句下)。(《网师园唐诗笺》)
范大士:“月自明”,不必言怨,而怨已深。(《历代诗发》)
宋顾乐:此作清音渺思,直可追中、盛名家。(《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胡本渊:只此三字(按指“梦不成”)露怨意。通幅布景,正以浑含不尽为妙。(《唐诗近体》)
俞陛云:通首纯写秋闺之景,不着迹象,而自有一种清怨……首句“梦不成”略露闺情,以下由云天而闻雁,而南及潇湘,浙推渐远,怀人者亦随之神往。四句仍归到秋闺,剩有亭亭孤月,留伴妆楼,不言愁而愁与秋宵俱永矣。此诗高浑秀丽,作词境论,亦五代冯、韦之先河也。(《诗境浅说续编》)
刘永济:瑟有柱以定声之高下,瑟弦二十五,柱亦如之,斜列如雁行,故以雁声形容之。结言独处,所谓“怨”也。(《唐人绝句精华》)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6
作者简介:
温庭筠(?—866年),唐朝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号“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50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