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题与背景: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等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逐句释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万岭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暗写雪天的严寒。
绝:无,没有。
万径(jìng):虚指,指千万条路。径,小路。
人踪:人的踪迹,脚印。
灭:消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孤舟:孤独的船。
蓑笠(suō lì)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蓑,蓑衣,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笠,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独:独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作品赏析:
这首诗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寒江雪”三个字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江雪》题图 《江雪》插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华三川(1930—2004)作 《江雪》瓷画,钟福洪绘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2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有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有《河东先生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