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诗题与背景:
《杂诗》是唐代诗人沈佺期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所作类似“无题”的《杂诗》共有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首诗除了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是思想上较为积极的一首,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
逐句释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听说黄龙戍一带,连年都在打仗未能休兵。
闻道:听说。
黄龙:即黄龙冈,在今辽宁开原市北,唐时驻兵于此。
戍:驻边的防地。
频年:连年;连续几年。
解兵:撤兵或休战。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可怜闺中的一轮明月,现在却久照汉家军营中(成为别离之月)。
可怜:值得怜悯。
闺:女子住的内室。
汉家:实指唐朝。
营:军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少妇此刻的相思之意,(正是)丈夫昨夜的惆怅之情。
今春意:指此刻相思之情。
良人:古代妻对夫的尊称。
昨夜情,指当时别离之悲。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谁能率领军队,一举攻占敌方的龙城(使家人早日团聚)。
将:持。
一为:一举。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旗鼓:旗和鼓,古代军中号令之具。《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这里指代军队。
龙城:原址在今蒙古国。匈奴祭天处,这里泛指入侵者聚集处。
《杂诗》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沈佺期的传世名作之一。描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两地相忆的缠绵深情。年年守边,战乱不休,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望明月: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然神伤。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人们祈求和平团聚的美好愿望。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情调凄怆,但不消极。语浅意深,耐人寻味,被誉为“千古闺情绝唱”(《唐律消夏录》)。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叙事,交代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至今没有止息。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内涵极为丰富,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又以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今春意”与“昨夜情”互文对举,共同形容“少妇”与“良人”。联系前面的“频年”、“长在”,可知所谓“今春”、“昨夜”只是举例式的写法。在“频年不解兵”的年代里,长期分离的夫妇又何止千千万万,他们是春春如此思念,夜夜这般伤怀啊。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将”是带领的意思。古代军队以旗鼓为号令,这里的“旗鼓”指代军队。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这里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一层意思,揭示出诗的主旨,感慨深沉。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全诗以问句作结,越发显得言短意长,含蕴不尽。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0
作者简介:
沈佺期(约656—714年),唐朝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在今越南境)。诗与宋之问齐名,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71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