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蓟门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题与背景: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蓟门,蓟门关,在今北京德胜门外,当时为边防要地。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逐句释义: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从燕台纵目望去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一去:一作“一望”。
  客:作者自指。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万里皑皑积雪在日光中反射出冷冽的寒光,边塞曙色中高悬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生积雪:生于积雪。
  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危旌:高扬的旗帜。一作“行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地形险要,稳如泰山)。
  沙场烽火侵胡月:战火之光直逼边塞之月。喻战事激烈。烽火,本指边地烧柴报警之火。
  蓟城:即蓟门。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望蓟门》)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我)年少时虽未能像东汉班超少时投笔从戎而立功西域,(但眼望三边战势)欲学汉代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那样为国建功。
  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主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望蓟门》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中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


  首联“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写北望蓟门,令人惊心。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燕台”,增加了全诗的气势。作者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了作者的特有感受。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


  颔联“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进一步将“惊”字写足。严冬的“积雪”连绵千万里,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后句写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人心灵震撼了。


  颈联“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作者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象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


  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写“望”后之感。作者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

  《唐诗直解》:调高语壮,“生”、“动”、“连”、“拥”四字犯。

  《批选唐诗》:此等诗全不著事理,直以声华胜,近体多类此。

  《唐诗分类绳尺》:善状物色,清兴洒然。

  《唐诗训解》:此因临边而有志于立功也。次联语顿挫又雄壮。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辨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起寓讥边将,便有耻为碌碌尸素之想。中四句极状边庭之景。未以班超、终军自许,树勋报国之志挺然。蒋一梅曰:气象朗开。结壮。薛蕙曰:铺叙得体,词意正大。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诗已是异样神彩,乃读末句,又见特添“少小”二字,便觉神彩再加十倍。

  《唐诗绎》:此诗见蓟城为防胡险要之地,望之动立功塞上之思。一气旋转,浑成无迹。

  《删订唐诗解》:气象自佳,而中四句太相似。

  《唐诗贯珠笺释》:通首有气色,是盛唐格调。

  《唐贤三昧集笺注》:亦是盛唐正声。气格雄浑,以为盛唐正声洵然。

  《唐诗成法》:法亦紧严。中四句法稍同,亦是小疵。通首雄丽,读之生人壮心。

  《历代诗法》:高响不浮。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称题(“万里”一联下)。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开口先补出“燕台”二字,此身便有着落。“客心惊”,一“惊”字包得下文七句之义;而“汉将营”三字,又七句中之提纲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唐诗三百首》:字字是“望”,非泛咏蓟门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黄钟大吕,音响铿锵。

  《昭昧詹言》:六句写蓟城之险,而以首句一“望”字包之,收托意,有澄清之志。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

  《唐诗近体》:“望”字空洞。

  《唐宋诗举要》:吴曰:前六句皆写边隅景象,盖自恨来此穷裔,故云“客心惊”也,而末句乃掉转,意思故佳。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1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是怎样产生的?(6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3分)。诗人看到边关军容肃穆,景象雄壮,将士意气昂扬,一腔豪气油然而生,决心像班超、终军那样报效祖国,为国立功 (3分)。(意思对即可)


  2.首句中的“惊”是什么意思?远道而来的诗人一到燕台为何而“惊”?请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惊”的意思是震惊,震撼(1分)。客子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家大营中,笳鼓声声,震天动地;边塞地区万里寒光,积雪连绵,曙色朦胧,旌旗高高飘扬;虽然烽火连天,但汉家大营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使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4分,意思对即可)


  3.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参考答案:“惊”。首先是因为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其次,是在严冬初晓、积雪万里的时候,作者远望到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高悬的旗帜,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4.“客心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首先是因为军营中严肃之号令、庄重的气氛和严整的军容而“震惊”。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其次,因为 “万里寒光生积雪”的环境而震惊。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此时,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


  5.分析颈联在诗歌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沙场烽火连胡月”,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在一起,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反而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仿佛天生是来护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从惊转入不惊,承上启下,引出下面两句的“望”后之感。


  6.“燕台一去客心惊”,结合全诗分析“客心”因何而“惊”?(3分)

  参考答案:一是汉将营内,昂扬之声震天,令人惊叹;二是万里荒野,积雪奇寒,而曙色里军旗高悬,猎猎飘扬,令人震撼;三是烽火燃处,三光交织,壮伟异常;边疆重镇,带山襟海。攻守兼备,令人感奋。(3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


  7.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4分)

  参考答案:全诗扣“望”字展开,前三联写“望”中所见,首联起句“燕台”,是“望”的出发点,二句写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朝将士的座座军营。颔联是临台俯望:万里雪原,寒光闪闪;曙光初照,军旗猎猎。颈联先写仰望(“向前望”亦可):沙场的烽火把胡地和头顶的明月连在一起,极写军情紧急;再写向周围望:蓟城重镇,山海拱卫,稳如磐石。尾联抒“望”中所感,表达报国之志,格调高昂。(只答“前三联写‘望’中所见,尾联写‘望’中所感”,无分析的最多可给2分)


  8.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运用(汉吏班超投笔从戎、书生终军请缨杀敌的)典故。(1分)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请缨上阵,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2分)(意对即可)


  9.有人说诗眼是“望”,也有人说是“惊”,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诗眼是“望”(1分),前三联写“望”中所见,起句“燕台”,是“望”的出发点,二句写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朝将士的座座军营。颔联是临台俯望:万里雪原,寒光闪闪;曙光初照,军旗猎猎。颈联望见沙场的烽火,极写军情紧急;再写向周围望:蓟城重镇,山海拱卫,稳如磐石。(3分)尾联抒“望”中所感,表达报国之志。(2分)

  示例二:诗眼是“惊”(1分),客心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家大营中,笳鼓声声,震天动地;边塞地区万里寒光,积雪连绵,曙色朦胧,旌旗高高飘扬;虽然烽火连天,但汉家大营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使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3分),诗人一腔豪气油然而生,决心像班超、终军那样报效祖国,为国立功(2分)。


  10.请赏析诗歌尾联在写法上的特色,以及在整首诗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用典。(1分)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两个典故,抒发了作者的从军之志。(2分)②诗歌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紧承写“望”后之感。照应起句的“客心惊”,由惊于边关之景、惊于军队之意气转到自己由此而生发的壮志,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3分)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的“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一个“惊”字,引出下文三句。

  B.客心因何而惊呢?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严整的军容和肃穆的气氛,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C.颔联描写了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雪上映出的寒光,足以令人两眼生花。朦胧曙色中,高悬的旗帜在猎猎飘扬。

  D.颈联两句,上句写防守,下句说进攻;从地形和人事两方面写出了边防军队的意气昂扬,表现了唐朝军队有力有利的气势。

  E.这首诗从军事落笔,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颇有盛唐气度。

  参考答案:B、D (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

  解析:B项,令客心惊的还有第三四句的边关景象。D项,“上句写防守,下句说进攻”说反了,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


作者简介:

  祖咏(699?—746?年),唐朝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进士,与王维、储光羲友善,其诗善状景绘物,多表现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6首。(《唐诗纪事》卷二〇、《唐才子传》卷一)

为您推荐

望岳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

望天门山 李白诗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

望月怀远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秦川①

杂诗 王维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杂 诗 唐·王维 jūn zì gù xiāng lái  君 自 故 乡 来, 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应 知 故 乡 事。 lái rì..

曲江对酒·其一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 曲江对酒·其一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月下独酌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