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目录学对象的研究。彭斐章从学科自身发展的特殊矛盾及目录学活动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角度,认为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陈光祚则从文献的宏观控制出发,提出了目录学是研究文献流的整序、测度和导向的科学。
- 关于目录学的研究内容,一般认为以目录学的历史、目录学的理论、目录学的方法为范围,朱天俊则从目录学是致用之学这一观点出发,认为目录学的内容应包括:文献的来源与积累、文献的认识与鉴别、文献的揭示与记录、文献的检索与利用四个方面,其中心是解决与处理好文献记录与利用的关系。
- 书目情报理论研究。书目情报理论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发展于70年代的苏联,8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国。90年代彭斐章、贺修铭等撰写《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与管理》(1996)一书,系统地探讨了书目情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为书目情报理论应作为未来目录研究的基点。书目情报理论的出现,把目录学研究的着眼点从具体的书目文献引向书目文献中的情报,强化了目录学整体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 书目工作现代化及产业化的研究。研究的方面涉及书目情报系统与网络、网络信息整合与开发、国家及国际书目控制与资源共享、书目产品质量的评价与经营、用户对书目信息的选择与需求等。
- 文献信息加工体系研究。将文献信息的揭示与加工作为一个科学体系进行探讨,根据信息加工特点与信息含量的不同,倪晓建提出了由描述性信息加工、浓缩性信息揭示、周边性信息处理、鉴选性信息提取、研究性信息撰写、相关性信息组织六部分组成的信息加工体系。
最后修改于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