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①

  文献计量学,采用定量方法研究各类文献的产生、结构、传递和利用的现象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是数学、统计学与文献学、情报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形成的知识体系,属于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包括整个文献系统和各种形式的文献的特征信息,如文献量、词汇数、作者数,等等。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定量分析。

  人们对文献的定量研究始于20世纪初。后来,E.W.休姆于1922年提出了“统计书目学”一词,但使用较少。1969年,文献学家A.普里查德提出用“文献计量学”名称来替代“统计书目学”,并将其研究对象扩展到所有的文献形式。目前,文献计量学作为情报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已展现出其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成为情报学中特有的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中国的文献计量学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呈现出研究、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献计量学的内容体系由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部分构成。其理论部分的核心是几个文献统计规律,包括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洛特卡定律、文献增长规律、文献老化规律和文献引证规律等;其方法部分主要由文献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书目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和新兴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法等构成;其应用部分的内容广泛,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应用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科学学等方面,能为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确定核心文献,评价出版物,预测出版趋势,考察文献利用率,设计更经济有效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等。

  由于文献情报流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文献问题难以完全量化,因而在应用时要首先考虑其适用环境和条件。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赖于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的支持。移植或利用更有效的数学工具和统计学方法,建立并完善大规模的系统的数据来源工具,实现计量分析手段的现代化,拓展网络文献信息的计量分析,大力开展应用研究,为有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与服务等,将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为您推荐

文献学简史①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

文献学研究内容和分支学科①

  文献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 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文献类型研究。包括..

文献载体①

  作为有形载体的文献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目前已知的文献载体包括以下: 古代的载体  甲骨 包括龟甲和兽骨,应用于商代。   金属 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此类金..

文献产生方式①

文献①

  文献,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汉语“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注解:“文,典籍也;献,贤也。意指典籍与宿贤。”元代马端临将其用作书名编成《文献通考》,把“文”释成本书的记载,把“献”释为学士名..

文献文献的等级①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 零次文献: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文献一次文献:论文,报告等二次文献:比如各种文摘三次文献:各种综述性的文章  从零次文献、一..

数字与计量单位

汉语里的数词常常要跟量词一起使用。 度量衡单位是汉语量词中重要的一类,在科技领域里一般称“计量单位”。出版物上使用计量单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使用非法计量单位,如,用“厘米”而不用“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