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文献的产生方式包括“著”、“述”、“编”和“译”四类:
著 古代亦称“作”、“造”、“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即强调原创性。
述 相对于著来说,述就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即在前人著作基础上进行解释、疏通和解说。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看,《论语》、《春秋》等著作的原创性也是很高的。
编 又叫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编辑旧文,重要特征是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篡改,一般都注明出处。常见的编纂成果包括总集,如《诗经》、《乐府诗集》、《全唐文》等;类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丛书,如《四库全书》等;档案类编,如《清代文字狱档案》等;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等。
译 即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为另一种文献。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是佛经翻译,东汉明帝时期,大月氏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为佛经翻译之滥觞。后来重要的佛经翻译家有东晋的释道安、鸠摩罗什,唐代的玄奘等。明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学术翻译,重要的翻译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人徐光启、魏源等。佛经翻译中有部分文学故事,但真正的文学翻译始于近代,主要翻译家是林纾。新文化运动以后,鲁迅等人都翻译过大量的文学作品。
为您推荐
文献学,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文献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认识文献,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献..
文献编目(cataloguing),根据一定标准或规则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狭义为著录的同义词。广义还包括将著录形成的各条款目按一定原则与方法组织成各类目录的过程。按编目的内容可分为描述..
文献分类法(library classification),按图书主题内容的学科性质及其他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揭示与组织文献的方法。又称图书分类法。包括编制图书分类表、进行分类标引和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按照图书分类法建..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
文献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内容:
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文献类型研究。包括..
作为有形载体的文献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目前已知的文献载体包括以下:
古代的载体 甲骨 包括龟甲和兽骨,应用于商代。
金属 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此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