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体①

  史体,史书的体裁,是指史书的外部表现形式,这是史书编著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史书的体裁源远流长而多姿多彩,最早有记言、记事两种形式(“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后来随着历史记载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史学的发展,史家们逐渐创造出了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史评体、史考体、史注体、学案体以及图表、谱牒、笔记、长编、纲目等多种形式。

  先秦出现了编年体、国别体,西汉创立了纪传体。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评、史考、史抄、史注、方志、谱牒等形式纷纷涌现,《隋书·经籍志》即以史书内容和体裁相结合为原则,将这一时期的史部书分为13类。唐代刘知幾《史通》将古代史书归为“六家”、“二体”、“偏记小说”10种,而《史通》本身即开创了史评体。中晚唐有典制体、会要体的崛起,宋代有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的创立,明清有学案、史论和图表的发展。近代以来又有了章节体。此外历代尚有数量众多的笔记、野史、杂说等。清修《四库全书总目》已将中国古代史部书分为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各种史书体裁的创立、创新和发展,呈现出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反映了中国史学不断发展的历史。各种体裁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从而全面而连贯地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

为您推荐

古今图书集成①

  《古今图书集成》,清代编纂的大型综合性类书。陈梦雷原集,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五十五年(1716)进呈,康熙赐现名。于同年设馆继续增辑,参与纂辑者80人。雍正嗣位,命蒋廷锡重编,删去陈梦雷等人名字,雍正四年(1726)告..

古今图书集成印刷版次与流传①

  本书编成后,于雍正四至六年(1726年至1728年)由清内府用铜活字排印成64部(未计试印本样本1套),称“铜字版”,至今仅存十余部,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皆有藏。   光绪十年(1884年)起设立“图书集成馆”,..

亚述巴尼拔①

  亚述巴尼拔, 亚述末代国王( 前668~约前626)。又译阿淑尔巴尼帕尔。伊撒哈顿之子。在位期间,为维护帝国统治,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约公元前662年远征埃及,将其首都底比斯夷为平地。约公元前646年攻占巴比伦城,平定了以其弟..

京师图书馆①

京师图书馆概况①

  1909年,清廷重臣张之洞执掌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9月9日清政府准学部之奏,建立京师图书馆,但未及开馆,清鼎已革,馆务筹备遂告中辍。民国政府成立后,京师图书馆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任命江翰为京师图书馆馆长,继续..

别史①

  别史,中国古代史书分类名目之一。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设别史类,“以处上不至于正史,下不至于杂史者”;《宋史·艺文志》援引其例,亦设别史类;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以“非编年、非纪传、杂记历代,成一代之事实..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①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862年,原为圣彼得堡鲁勉采夫博物馆的一部分。1886年迁至莫斯科。1917年十月革命后,成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开始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1924年改名为俄罗斯列宁公共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