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勒西达斯①

  杜勒西达斯,印度印地语诗人。

经历

  据传出生于北方邦的阿拉哈巴德附近农村的婆罗门家庭,卒于贝拿勒斯河畔。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行乞为生。15岁时被人收养,随师父在贝拿勒斯学习梵文和宗教经典,聆听师父讲毗湿奴大神化身下凡为罗摩的故事。成年后抛妻出家修行。他曾周游过许多地方,从事过宗教改革活动。后在阿逾陀写作《罗摩功行录》。晚年定居于贝拿勒斯。他是虔诚的印度教徒,追求解脱,但也关心世俗生活,深知人民疾苦,认为社会的出路在于建立罗摩王朝式的国家,而个人的出路在于虔诚地膜拜罗摩。他还认为文学是最能诉诸人心的工具,毕生用诗歌向人民灌输对罗摩的虔敬,陶冶人心,以期改造社会。

成就

  他从25岁开始文学创作,一生中写了12部诗。主要有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又译《罗摩功行之湖》。其次还有宗教赞美诗集《谦恭书》、抒情诗《歌集》、格言诗《双行诗集》、叙事诗《黑天歌集》及晚年的叙事诗《诗的主人》等。《谦恭书》共包括 279 首诗,各首都是独立的,主要歌颂罗摩、毗湿奴、湿婆等天神,另外歌颂传统罗摩故事中其他正面人物。在主要歌颂罗摩的诗中,吟唱了罗摩事迹中的一些细节,诗人给他加上各种美称,自己则以一种极其渺小卑微的身分来祈求保护和解脱。《歌集》也是写罗摩故事的诗,分作7篇,共328首。这部诗集抒情多于叙事,主题还是歌颂罗摩,但没有突出其神性 ,而是刻画其人性。有人认为它是《罗摩功行录》的摘要。《双行诗集》有一定特色,包括一些好诗。共收诗573首,其中约200首仍是写罗摩故事,并无新意;其余300 多首一般是格言诗。有的诗反映了某些真实的社会现象,有的诗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真理,有的诗给人以教诲和告诫,有的诗谴责了国王。《黑天歌集》是描述黑天的爱情故事。《诗的主人》则以罗摩故事为线索,总结了诗人一生的经历。

  杜勒西达斯以《罗摩功行录》而享有崇高的声誉,成为印地语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有些地方甚至为他立庙祭祀。

为您推荐

苏尔达斯①

  苏尔达斯(1478~1581;Surdas),印度印地语诗人。生平不详。出生于民间艺人家庭,本人也是说唱者。曾拒绝充当阿克巴尔大帝宫廷诗人。他双目失明,传说是天生的,但他诗中描写的景物却不似天生盲人所能表现。早年出家,对宗教和大..

马来由史话①

  《马来由史话》,(Sejarah Melayu),马来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敦·穆罕默德·斯里·拉囊,曾任马来柔佛王国首相。据说他1612年奉王命对早已流传的《马来由传记》进行加工、改写,于1615年完成此书。全书共34章,全面叙述了马六..

戒日王①

  戒日王,(590~约647),印度帝王,诗人,戏剧家。本名曷利沙·伐弹那。在位期间,统一北印度,建立戒日王朝,定都曲女城。他积极扶持文化学术活动,自己也从事创作。有诗歌《八大灵塔梵赞》(梵文原本已佚,现存中国宋代法贤的汉语音译本..

迦梨陀娑①

薄婆菩提①

  薄婆菩提,(Bhavabhūti),印度梵语戏剧家。约活动于7~8世纪。学问渊博,精通婆罗门教经典和戏剧理论。写有3部剧作。《茉莉和青春》是10幕剧,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有反封建倾向;《大雄传》是7幕剧,囊括了《罗摩衍那》前6篇的..

地王颂①

  地王颂,印度13世纪印地语文学早期的长篇叙事诗。   现在流行的有10多种本子,最长的本子有69章,1万余首双行诗,是16世纪时所记录。经过民间艺人传唱时不断地予以丰富补充,原始部分已不可辨。据说最初的作者是一个名..

信摩诃拉达塔拉①

  信摩诃拉达塔拉,缅甸阿瓦王朝僧侣诗人。幼名貌茂。生于阿瓦京都。王族后裔。精通巴利文、梵文、缅甸文及佛经,曾被缅王奉为国师。相传他16岁时,据十大佛本生经故事之一的布利达龙王的故事,写成缅甸最早的长诗《布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