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梨陀娑(Kālidāsa),印度古典梵语诗人,剧作家。在世年代不晚于5世纪。现存公认属于他的作品有7部:抒情短诗集《时令之环》,抒情长诗《云使》,叙事诗《鸠摩罗出世》和《罗怙世系》,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剧作以宫廷生活为背景,以国王为男主角,以爱情为主题。《摩罗维迦与火友王》写历史人物火友王与在战乱中沦为宫女的摩罗维迦公主的爱情故事,它与跋娑的《惊梦记》共同开创了描写帝王艳史的先例;《优哩婆湿》描写天国歌伎优哩婆湿和人间国王补卢罗婆娑相爱的故事,富于浪漫色彩,诗情洋溢,风格爽健明朗;《沙恭达罗》共7幕,写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婚姻故事。豆扇陀行猎中遇见沙恭达罗,由相爱而结婚。不久,豆扇陀留下戒指当信物,只身返回京城。沙恭达罗怀着身孕,去京城寻夫,由于受仙人诅咒,丢了戒指,豆扇陀拒不接纳。直到他重新得到戒指,魔力解除,二人才重归于好。剧中的沙恭达罗形象丰满,性格完整,是一位代表古典美的印度女性形象。全剧诗意盎然,情节波澜起伏,语言朴素而优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曾先后两次将该剧搬上舞台。
为您推荐
《马来由史话》,(Sejarah Melayu),马来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敦·穆罕默德·斯里·拉囊,曾任马来柔佛王国首相。据说他1612年奉王命对早已流传的《马来由传记》进行加工、改写,于1615年完成此书。全书共34章,全面叙述了马六..
信摩诃拉达塔拉,缅甸阿瓦王朝僧侣诗人。幼名貌茂。生于阿瓦京都。王族后裔。精通巴利文、梵文、缅甸文及佛经,曾被缅王奉为国师。相传他16岁时,据十大佛本生经故事之一的布利达龙王的故事,写成缅甸最早的长诗《布利达..
阮公欢,越南作家。生于兴安省(今海兴省)文江县一没落官僚家庭。192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教员。八月革命后在军队负责文艺工作。1954年后专事文学活动。1957年任第一届越南作家协会主席。自3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以..
吴邦雅(1812~1866),缅甸贡榜王朝诗人,剧作家。生于缅甸中部实戾镇,其父曾任沙耶瓦底王即位前的师傅。6岁开始在寺中读书,20岁正式受戒为僧,当过实戾寺方丈。40岁还俗,先在王储襄亲王门下任内廷诗人,后入宫任侍茶官。1866年..
貌廷,(1909~ ;Maung Htin),缅甸作家。原名吴廷发。生于伊江三角洲。在仰光大学攻读过缅文、英文和历史。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仰光报》总编辑、缅甸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积极投身于30年代“实验文学”运动,1935~1936年在..
石原慎太郎(1932~ ;Ishihara Shintarō),日本作家。1932年9月30日生于神户。1952年进入一桥大学。1954年发表处女作《灰色的教室》,受到评论界注意。1955年因发表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获得第一届文学界新人奖和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