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贝克(1902~1968;Steinbeck,John),美国作家。1902年2月27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赛利纳斯,1968年12月20日卒于纽约。他自幼生活在小镇,做过牧场工人、木工学徒、油漆匠、运输工、实验室助手等。1919~1925年间,就学于斯坦福大学,同时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之熟悉乡野的自然风光与乡土人情。
上大学期间即开始创作,最早的几部作品《金杯》、《天堂牧场》、《献给一位无名的神》均未引起重视。直至1935年《托蒂亚平地》问世,才受到文艺界及广大读者的关注。小说以西班牙与印第安混血儿聚居的贫民窟为背景,描写了一群淳朴、善良的流浪汉,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及乐观幽默的天性,富有民间文学色彩。此后,又成功地创作了长篇小说《相持》、中篇小说《鼠与人》。193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愤怒的葡萄》,以农业工人约德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绘出30年代大萧条时期农民的痛苦生活,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在美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标志着斯坦贝克创作的高峰,也堪称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获1940年普利策小说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任欧洲战地记者,写报道和宣传品。1942年,创作了以战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月亮下去了》,描写挪威人反抗纳粹侵略者的故事,作品显得比较抽象,可看出作者在把握题材方面的局限。战后发表的中篇小说《珍珠》根据墨西哥一民间故事改编而成,表现金钱对人心灵的毒害这一主题,在艺术描写方面颇具特色。50年代初,斯坦贝克迁居纽约,先后发表《灼热》等长篇小说。60年代,发表的《烦恼的冬天》,是他晚年的一部力作,和作家过去风格不同,整部作品显得凝重、沉郁。
斯坦贝克一生共作有17部小说、诸多短篇故事、剧本等。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风格清新自然。他因“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获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表彰他在“和平时期对美国的服务”,1964年获总统自由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