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歌德,J.W.von,德国诗人。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研究自然科学,并参与政治活动。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德语文学,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写作的同时,歌德阅读大量古代的和当代的名著,包括中国小说。由于广泛与外国文学接触,并且看到一些新型的杂志,他深信一种世界文学将要形成。他说,这些杂志的读者逐渐扩大,它们将最有效地“促成一种我们所希望的普遍的世界文学”。在歌德大部分的文艺创作中都贯穿着一种有扩张、有收缩、有突破、有限制,不断变化、永不停滞的辩证思想。这种思想是从歌德的个人经历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形成的。他的诗歌往往从个人的感受引申到广大的宇宙,有时又从外界的自然回到自己的内心。歌德自己也认为《少年维特之烦恼》、《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埃格蒙特》是扩张性的著作,而《克拉维果》、《施泰拉》则是收缩。最显著的是两部巨著:《浮士德》主人公的无限的追求是扩张,《威廉·迈斯特》则强调收缩,《漫游时代》的副标题则是《断念者》。他一再表示,他著书立说,都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在特殊中反映一般,因而人们说歌德是现实主义者。但不能忽视歌德作品中也有从概念出发的,也有浪漫主义的。《浮士德》第二部可以说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歌德很早就享有盛名,但是他生前的荣誉主要建立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浮士德》第一部上,他后期的作品往往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的抒情诗集《西东合集》在他逝世后几十年内第一版还没有售完。《浮士德》第二部脱稿后,歌德将其封存,认为不会得到人们的理解,不肯付印。歌德的诗歌影响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德语诗歌。德国的长篇小说很大部分是描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成为这类小说的榜样。至于《浮士德》在德国和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举世公认的。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由郭沫若译成中文,在中国青年中也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郭沫若继续把《浮士德》、《赫尔曼与窦绿苔》等译成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歌德作品被译介的日益增多,至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了8卷本和14卷本《歌德选集》。 详见同义条目:J.W.von歌德
加缪,A.,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生于阿尔及利亚蒙多维,卒于法国桑斯附近。母亲是西班牙人,父亲是法国人,1914年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加缪在阿尔及尔的贫民区依靠母亲艰难度日,并靠奖学金和半工半读受到系..
《尼贝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德国英雄史诗。大约写于12~13世纪,以中古高地德语写成。史诗的作者无可考 ,依据诗中叙述的内容推测,似乎是一个骑士出身的奥地利人。全诗分成上下两部:《齐格弗里德之死》和《克里姆希..
狄尔泰(1833~1911;Dilthey,Wilhelm),德国哲学家。生命哲学的奠基人。曾先后在巴塞尔大学、基尔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狄尔泰的哲学思想是新康德主义的发展。他严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并以生命..
龚古尔兄弟(Goncourt,Edmond de(1822~1896);Goncourt,Jules de(1830~1870)),法国作家,兄弟二人。哥哥埃德蒙·德·龚古尔1822年5月26日生于南锡,1896年7月16日卒于尚皮尼;弟弟茹尔·德·龚古尔1830年12月17日生于巴黎,1870年6..
大仲马,法国作家。 生平 1802年7月24日生于尚松和巴黎之间的维莱科特雷村,1870年12月5日卒于第厄普市附近。父亲是共和国的将领,因对拿破仑不满而失宠被捕,英年早逝。大仲马继承了父亲的健壮体魄和英雄气概,从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