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婆①

  湿婆,印度教三大神(另为梵天和毗湿奴)之一。常称破坏(毁灭)之神苦行之神,其崇拜多结合于许多种生殖力崇拜(如林伽,即湿婆的男性生殖器和公牛南迪),并且还与许多生育力女神联系在一起。其教派(湿婆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8种化身。佛教文献贬称其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醯首罗),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后来成为密教护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诃迦罗)。在印度教中,湿婆被视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的创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后,成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腻咤天)的圣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视为是位居法云地的圣者。

  佛教文献多称他大自在天。形象为三眼多面四臂,第三只眼长在额心,可射出神火,其上或下有一新月。头发盘结于头顶,形如角;蛇环绕在黑色的颈间,像是领子;一串骷髅项链挂在颈上。坐骑是公牛南迪。武器为三叉戟,手中另持弓、鼓。其象征性形象是林伽,在印度各地受到人们特别是希望得子的妇女的普遍崇拜。有一千多个名字,包括“三眼”、“五面”、“青颈”、“兽王”、“众主”等。有许多个妻子,其中萨蒂、雪山神女最著名。最有名的两个儿子是塞建陀和伽内萨,前者为天神军队的统帅,后者是深受广泛崇拜的象头神。湿婆既是大苦行者,又常耽于宴乐,畅饮后与雪山女神狂舞。宇宙定期毁灭时,他的工作便是放出洪水和火。印度教中毁灭意味着再生,所以他被认为又具有将解体的一切加以恢复之力。其产生可上溯至印度河流域文明,当地出土的一枚印章上有颇似中古的湿婆像;一些圆柱形和圆锥形石头也被视为林伽的前身。在《梨俱吠陀》中为一凶神,出没于山林田野,大行破坏;亦为风暴之神,供庄稼所需之水。至奥义书时代成为狂热崇拜对象,经典称之为业报轮回的掌握者。崇拜湿婆及其化身和配偶的印度教派别,称湿婆派。一般认为起源于8世纪,由商羯罗所创立。该派分布于印度各地,南部更为流行,但相对较为保守,内部分支众多,影响较大的有商羯罗遁世派、讲究哲理的克什米尔湿婆派、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等。

为您推荐

诗镜①

  《诗镜》(Kāvyādarsa),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署名檀丁,一般认为就是印度古代诗人、小说家,梵文古典小说《十公子传》的作者檀丁(约7世纪)。   全书是诗体,分3篇,共有660节诗。它论述文学的体裁分类和风格派别,在同时..

诗光①

  《诗光》,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曼摩托。约为11~12世纪时人。这部书的文体是诗体口诀加散文体的解说,并引了不少诗例。全书共10章,分别论述诗的目的和特点、音和义、暗求、以韵为主的诗、以韵为辅的诗、缺韵的诗..

毗湿奴①

  毗湿奴,又译为毗纽笯、毗湿纽、维湿奴、维修奴、威世怒,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罗延,佛教称为那罗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另为梵天和湿婆)之一,梵天主管“创造”、大自在天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天即是..

罗摩衍那艺术风格①

五卷书①

  《五卷书》,古印度故事集。用梵文写成,因有5卷而得名。现在流行有各种本子,最早的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流行较广的本子为12世纪一耆那教和尚所编订。根据这个本子,5卷的篇目是:《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

罗摩衍那影响①

在印度国内的影响  两千多年以来,《罗摩衍那》的影响有增无减。印度各阶层人物无不熟悉这部史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崇拜其中的英雄;特别是哈奴曼更变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崇拜对象,在农村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有人认..

百喻经①

  百喻经,(英语:百喻经),汉译佛经。《出三藏记集》中作《百句譬喻经》,作者为天竺僧僧伽斯那(活动期约4世纪),南齐永明十年(492)由求那毘地译出。   佛经以近百(实为98)个比喻故事,说明佛教基本义理如因果报应之类,极富文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