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后来逐渐被神化。历史上是否确有此人,现在还无法证实。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蜚声全世界的印度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作“最初的诗”。它是用梵文,更精确一点说,是用史诗梵文写成的。全书是诗体,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意译为“颂”),即每首2行,每行16个音节。《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878,142年,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传说作者是Vālmīki,音译是跋弥,意译是蚁垤。有没有蚁垤这样一个人?这是一个老问题,答案很有分歧。统观全书,虽然写成的时代不同,书中有老成分,也有新成分;但是基础部分文体大致是统一的。因此很可能有一个作者对全书加过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
为您推荐
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印度古代史诗和往世书中重要的传说故事几乎都出现或被提到;关于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有整章整节的叙述;古代各种重要哲学思想或多或少也有反映。近代流行的一部印度教圣典《薄伽梵歌》,就是这部史诗中..
传统上,所有往世书都被说成是出于毗耶娑仙人(岛生黑仙人)之手,他也被说成是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没有什么证据说明毗耶娑这个人物确实存在过。“毗耶娑”在梵语里的字面意思是“分开者”,一些学者因此推定这个人名..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广义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4..
《梨俱吠陀》(Rigveda),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印度现存最古老的诗集。全名《梨俱吠陀本集》。
吠陀的本义是知,即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梨俱吠陀》编订年代可能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只有一派的..
这样一部巨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它的成书年代很难确定。史诗中主要英雄的名字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文献中即已提到,这表明史诗故事在那时(约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形成,它的核心或简本那时可能也已完成而且流传;有..
和歌(waka),日本诗歌形式。古称歌、倭歌。意思是大和歌、日本歌。和歌与歌谣不同,歌谣具有生活的、集体的性质,而和歌则具有艺术的、个人的性质,形式力求整齐。其形式以五、七律为中心,延长时加七音,于是形成长歌(五七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