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①

  《梨俱吠陀》(Rigveda),印度古代《吠陀》文献中的一部,印度现存最古老的诗集。全名《梨俱吠陀本集》

  吠陀的本义是知,即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梨俱吠陀》编订年代可能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只有一派的传本,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被认为是附录。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有58节,一般都不超过12节。全书共有10552节诗。诗的创作年代又有先后。语言也比印度其他上古文献的用语更为古老。这部诗集的创作和编订的确切年代还没有定论。全书分为10卷或8卷。印度传统认为,书中诗歌是由上古的修道士仙人传授下来,由一个名叫广博(音译毗耶娑)的修道士仙人加工整理而成。

  《梨俱吠陀》中诗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祭祀和巫术。这些诗歌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时期和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神话中歌颂最多的神是众神之首的因陀罗。对于这些神话中的神,印度按照以后的宗教信仰加以解释。近代西方学者先以为它们是自然现象的化身,后以为是社会现象的体现,以后由于考古发掘的文物不断出现,对神话传说中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品中有几首诗对神提出怀疑,显示了印度最早的哲学思想。《梨俱吠陀》作为上古历史文献资料,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作为文学作品,《梨俱吠陀》包含了人类早期的一些清新朴素的诗歌作品。有不少诗在艺术上已有相当水平,不是原始的简单歌唱。书中的诗已有15种格律,可见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诗的格律是以每节诗中的音数整齐的句作单位的。4个8音句构成一节的格律广泛流行,就是一般所谓32音一节的颂体。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内容贫乏、词句呆板的作品,例如一些赞美布施的诗。

  《梨俱吠陀》长期靠口传,后有了写本,到19世纪才由欧洲人第一次刊印。现有数种语言全译或选译本。

为您推荐

往世书作者和传播①

  传统上,所有往世书都被说成是出于毗耶娑仙人(岛生黑仙人)之手,他也被说成是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没有什么证据说明毗耶娑这个人物确实存在过。“毗耶娑”在梵语里的字面意思是“分开者”,一些学者因此推定这个人名..

吠陀①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吠陀”意思是“知识”、“启示”。广义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4..

往世书几种重要的往世书①

  薄伽梵往世书 这可能是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一部往世书。这是一部标准的毗湿奴派作品,主要讲述毗湿奴大神和他的10个化身对人类的诸多功绩,鼓励对毗湿奴的崇拜。这部往世书中的第10章(最长的一章)中重点讲述了黑天的..

和歌①

首陀罗迦①

  首陀罗迦,古印度梵语戏剧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2~3世纪。有剧本《小泥车》传世,另有独幕讽刺剧《莲花礼物》和多幕剧《琶琶和仙赐》(现存前8幕),也被认为是他的作品。《小泥车》是10幕剧,写名妓春军爱上了穷婆罗门..

俳句①

俳句,日本诗歌形式。由俳谐连歌(连句)演变而来,即其发句(起句)加季题(表示季节的词)和切字(用以断句的词),定型为五七五的十七音(另有不合定型的)。现代一般称江户时代以前的为俳谐(诽谐),明治时代以后的为俳句。室町时代的名俳谐家..

物语文学①

  物语文学,日本古典文学体裁。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等口头文学,经过长期演变成为书面文学体裁之一。物语文学产生于平安时代前期。初期物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奇物语,即富于传奇色彩的物语;二是和歌物语,即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