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①

  新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出现的电影流派。它追求生活的真实,表现人民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谴责社会的不公正。1939~1942年,V.德·西卡、L.维斯康蒂、M.安东尼奥尼等导演在《白与黑》等电影杂志上发表有关电影真实性的理论文章,为该流派奠定了美学基础。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该流派的大师。40年代初出现的反社会习俗片《沉沦》、《云中四步曲》等又为该流派的影片作了实践准备。

  1945年,R.罗西里尼导演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问世,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的诞生。此后的两年中,陆续出现了《游击队》、《太阳还将升起》、《生活中的一天》和《匪徒》等影片。这批影片集中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二战时期的反法西斯斗争和艰苦生活。从1948年开始,该流派的导演们把镜头转向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遭遇与生活,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他们根据一些真实的事件拍摄出《偷自行车的人 》、《罗马11时》、《艰辛的米》、《在法律的名义下》、《温别尔托·D》和《屋顶》等。 这一时期是该流派的鼎盛时期。导演们除了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还大量使用实景、非职业演员,人物对白也使用当地方言。该流派的喜剧代表作如《警察与小偷》、《两文钱的希望》等同样强调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对社会的不公正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随着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电影工作者的思想与美学观点逐渐分化,加上资金短缺、政府审查制度的加强以及外国影片和商业片的冲击,新现实主义到50年代中期便衰退了。虽然它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创作方法上影响深远。

为您推荐

新现实主义①

新现实主义 : 新现实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抵抗运动,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文艺思潮。新现实主义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尤其是反映抵抗运动和南方问题为艺术纲领,早期表现出人道..

超现实主义①

超现实主义 :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欧美的文艺思潮。超现实主义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主张文艺创作是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强调表现人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

心理现实主义①

心理现实主义 : 心理现实主义是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反映社会精神演变现实的小说流派。该派作家把现代派意识流小说等心理小说对心灵、生命意识描写,与传统现实主义的现实原则、求实精神,以及某些象征、怪..

结构现实主义①

魔幻现实主义①

魔幻现实主义 :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兴起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继承了印第安古代文学的传统,熔古代神话与西方现代主义手法、拉丁美洲梦幻般的历史和神奇的现实于一炉,采取象征寓意..

批判现实主义①

批判现实主义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30年代形成于法、英,之后发展为全欧性的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其作品批判暴露现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重作品的客观真实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现实主义深化论①

文艺主张。邵荃麟1962年8月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提出。他针对当时创作中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不足、不敢写前进中的困难与挫折、廉价的“浪漫主义”等“左”的倾向,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理论。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