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诗的分类分科》、《关于批评的话》和《论柯尔卓夫的生活和作品》等论文中,深刻地阐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特点与规律。首次提出了“艺术是形象思维”的命题。他较早地论述了典型问题,提出“现实在其全部真实性上的再现”,其“关键在于典型”;典型是作家的“纹章印记”和“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他指出人民性是“我们时代的美学的基本东西”;而自然派作家的人民性就在于他们描写了“平民百姓的世界”和“普通人”;如果关于生活的描写是忠实的,那就必然是“富于人民性的”。他坚决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生动的有机的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坚决反对只重形式的“纯艺术”,认为它“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不存在的”;同时也反对文艺作品的抽象说教。
别林斯基是在俄国解放运动中“完全代替贵族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先驱”(列宁语),在思想上经历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启蒙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
他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毕生以文艺批评活动反对沙皇农奴制度。在美学观点方面,19世纪30年代受G.W.F.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影响,片面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和无目的性。40年代中期开始从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断言“一切艺术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永远高于艺术”,但艺术并不机械模仿生活,而是“现实的创造性的再现”;强调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此外,他还阐述了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和特征,首次提出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的著名论断。在近代美学中,他明确地认为“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要求人物的塑造“既表现一整个特殊范畴的人,又是一个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生动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反对只重形式的“纯艺术”,也反对抽象说教的教诲诗。
在文学史观和文学评论方面,别林斯基着重探索、总结俄国文学发展的道路,系统论述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形成过程,把美学理论同文学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以高度的原则性、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精确的艺术分析见长,把政治激情和哲理思考、科学分析和富于诗意的想象力融为一体,在俄国和世界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别林斯基的美学和文学论著被编成13卷本的《别林斯基全集》出版(1953~1959)。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