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别林斯基文学理论①

  别林斯基在《艺术的观念》、《诗的分类分科》、《关于批评的话》和《论柯尔卓夫的生活和作品》等论文中,深刻地阐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特点与规律。首次提出了“艺术是形象思维”的命题。他较早地论述了典型问题,提出“现实在其全部真实性上的再现”,其“关键在于典型”;典型是作家的“纹章印记”和“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他指出人民性是“我们时代的美学的基本东西”;而自然派作家的人民性就在于他们描写了“平民百姓的世界”和“普通人”;如果关于生活的描写是忠实的,那就必然是“富于人民性的”。他坚决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生动的有机的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坚决反对只重形式的“纯艺术”,认为它“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不存在的”;同时也反对文艺作品的抽象说教。

  别林斯基是在俄国解放运动中“完全代替贵族的平民知识分子的先驱”(列宁语),在思想上经历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启蒙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

  他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毕生以文艺批评活动反对沙皇农奴制度。在美学观点方面,19世纪30年代受G.W.F.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影响,片面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和无目的性。40年代中期开始从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断言“一切艺术的内容都是现实”,“生活永远高于艺术”,但艺术并不机械模仿生活,而是“现实的创造性的再现”;强调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此外,他还阐述了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和特征,首次提出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的著名论断。在近代美学中,他明确地认为“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要求人物的塑造“既表现一整个特殊范畴的人,又是一个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生动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反对只重形式的“纯艺术”,也反对抽象说教的教诲诗。

  在文学史观和文学评论方面,别林斯基着重探索、总结俄国文学发展的道路,系统论述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形成过程,把美学理论同文学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以高度的原则性、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精确的艺术分析见长,把政治激情和哲理思考、科学分析和富于诗意的想象力融为一体,在俄国和世界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别林斯基的美学和文学论著被编成13卷本的《别林斯基全集》出版(1953~1959)。

为您推荐

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表现为一种理论话语,是一绝。理论是从古典到现代的一种西方正统的学术把握方式。话语则是西方后现代和各非西方文化的学术把握方式对西方正统学术来说,要称得上理论,必须要符合二个条件:有一批基本概念;这些概..

理论基础:美善统一

  一位优秀的诗人,未必能同时成为一位自成体系的诗歌理论家——因为诗歌创作的过程,原本是充满感性经验、富于激情和幻想的形象思维过程;它与借助于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建构的逻辑思维过程存在着性质的差异。但诗人在自..

【摘要】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转折 建构 失语症 文论话语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 ,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大河改道”式的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

与80 年代相比, 90 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 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

理论研究:期待着旧梦重圆

在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中始终存在着两个突出的情 结:一是对失去了的旧精神家园的眷念;二是对伴随现代化初期而来的精神荒漠的困惑 。为了寻找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人们对神话这个民族精神的..

汉字笔迹学的理论基础

  汉字笔迹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文字学、书法学等学科构成了它的理论基础。   (一)生理学基础   1. 人类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 笔迹是人类书写活动的结果,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