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奥斯特洛夫斯基①

  A.N.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Ostrovsky,Aleksandr Nikolayerich),俄国剧作家。1823年4月12日出生在商人聚居的莫斯科河南区,卒于1886年6月14日。他的父亲当过法官,退休后经商。184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843年肄业。1843~1851年先后在良心法院和商务法院任书记员。1847年开始发表剧作。成名作是喜剧《自家人好算帐》,此剧对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商人阶层作了辛辣讽刺。随后出现短暂的创作危机。在写于1852与1853年的《各守本分》和《贫非罪》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试图在商人阶层中寻找理想人物,美化了俄国的宗法制社会,反映了保守的斯拉夫派对于他的影响。但剧作家很快摆脱了这种消极的思想影响,19世纪50年代后期相继发表了《肥缺》和《大雷雨》,对沙俄封建农奴制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

  随着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资本主义因素的迅速发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70年代以后的戏剧作品中,强化了对于资产阶级的揭露与批判。在《森林》、《狼与羊》、《没有陪嫁的女人》、《无辜的罪人》等剧作中,他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鞭笞了人际关系中金钱交易的冷酷无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剧作的戏剧冲突尖锐,其锋芒主要指向19世纪俄国统治阶层中的3类人物:贵族、商人和官僚。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受侮辱、受损害的人们,则寄予深深同情。在有些剧作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还讴歌了被压迫者对于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大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卡杰林娜,便被革命文艺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称誉为“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多产的大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近50部剧作,还翻译过莎士比亚、哥尔多尼、塞万 提斯的剧本。他同时也是俄国19世纪的一个戏剧活动家,1870年由他倡议成立了俄国戏剧家协会。1886年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皇家剧院剧目部主任。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在其生前就在俄国广泛上演,俄国19世纪的许多演员都主演过他的剧本,而以上演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著称的莫斯科小剧院也因此获得奥斯特洛夫斯基之家的美誉。

为您推荐

A.D.康捷米尔①

  康捷米尔,A.D.,俄国诗人、讽刺作家。为加入俄国国籍的摩尔多瓦公爵的儿子。生于摩尔多瓦雅西(今属罗马尼亚),卒于法国巴黎。曾接受在当时新建立的科学院教授的指导和教育,通晓古代和近代的文学和多种语言。拥护彼得一世..

A.I.赫尔岑①

  赫尔岑,A.I.,俄国作家、政论家、哲学家、革命活动家。生于莫斯科,卒于法国巴黎。父亲雅科夫列夫是一位名门贵族,母亲是德国人。他们未正式结婚,所以父亲没有让儿子用自己的姓,而让他姓赫尔岑(德语“心”的意思)。赫尔岑..

明清传奇①

  明清传奇,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声腔演出的戏曲样式。发展、形成、流传于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在明嘉靖、万历年间达到繁荣高峰,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传奇一词本指唐宋文言短篇小..

昇平署①

明清传奇创作①

  南戏和传奇本是一回事,如有所区别,只能说南戏绝大多数是民间艺人的作品,传奇则多出地位较高的文人改编和创作,他们与宋元那些地位卑微的书会才人有所不同。明清传奇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

明清传奇兴起和发展①

  明清传奇是以南戏为母体孕育成长起来的。朱明王朝倡导伦理纲常,禁毁禁演不符合统治思想的杂剧和南戏,传奇在明初并不发达。   明中叶至嘉靖、万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繁荣起来,各种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以左派王学..

现代戏①

  现代戏,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现代历史和生活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剧目。反映当代生活是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如元代杂剧《窦娥冤》、《拜月亭》,明代传奇《鸣凤记》、《清忠谱》,清初传奇《桃花扇》等,都是描写当代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