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和传奇本是一回事,如有所区别,只能说南戏绝大多数是民间艺人的作品,传奇则多出地位较高的文人改编和创作,他们与宋元那些地位卑微的书会才人有所不同。明清传奇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四大声腔及其流变的诸腔演出。传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明洪武至嘉靖前(1368~1521) 这时期作品有李日华的《南西厢记》、王济的《连环记》、苏复之的《金印记》、沈采的《千金记》、邵灿的《香囊记》等120余种。明初传奇多是对历史故事或金元杂剧、宋元南戏的改编。在艺术形式上虽然保持着南戏的特点,但也通过某些改革逐步确立了传奇剧本的体制。南戏与传奇的主要区别是:南戏不分出,嘉靖时传奇开始标出;南戏原多唱南曲,此时则较多地借用北曲,或运用南北合套,并扩大犯调范围;南戏以民间“俚曲”为主,在宫调上没有严格规定,传奇则采用宫调区分曲牌,逐渐形成以南九宫为体制的南曲音乐体系。这些特征,表明明初传奇在继承宋元南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使戏曲艺术形式日趋成熟。
明嘉靖至崇祯(1522~1644) 为传奇创作的繁荣期,当首推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杰出代表。知名的作家有梁辰鱼、张凤翼、沈璟、屠隆、陈与郊、梅鼎祚、汪廷讷、高濂、周朝俊、徐复祚、叶宪祖、凌濛初、冯梦龙、沈自晋、阮大铖、吴炳、孟称舜、袁于令等。与前期传奇相比,这时期作品内容有以下特点:①对社会黑暗、专制主义与统治集团的残暴、贪婪作了较深入的揭露和批判。如《鸣凤记》取材于现实,鞭挞了宦官专权的恐怖统治;《精忠旗》、《浣纱记》取材于历史,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对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抨击,主张个性解放,赞扬叛逆封建传统的反抗精神。《焚香记》、《玉簪记》、《红梅记》等都是其中的优秀剧目。特别是《牡丹亭》,通过以“情”抗“理”这一戏剧主题,表现了先进的时代精神,代表了这时期传奇剧作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但才子佳人的俗套是这些传奇剧作的通病,还有一些作品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清代顺治至乾隆(1644~1795) 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中传奇创作又有新发展。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写出了《清忠谱》等作品,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历史风貌。李玉的“一、人、永、占”四部剧作与苏州派其他作家的《乾坤啸》、《十五贯》、《渔家乐》、《琥珀匙》等都是昆曲经常上演的剧目。李渔也是这时期著名的曲家,有《笠翁十种曲》。康熙时期洪昇和孔尚任的《长生殿》、《桃花扇》两部著名传奇是清代传奇的压卷之作,它们标志着在《牡丹亭》后,传奇创作达到了又一高峰。入清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使一些作家假借历史人物和虚构故事抒发故国之思,如张大复的《如是观》,吴伟业的《秣陵春》。乾隆以后文化专制加重,戏剧重遭禁毁。这时期如蒋士铨、王文治、沈起凤、厉鹗等的剧作很少有锋芒,传奇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趋于衰落。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