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署,中国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康熙设南府,隶内务府。收罗大批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以为宫廷应承演出。乾隆时,南府规模较前扩大,乾隆十六年(1751),下谕选征苏州籍艺人进宫当差,命名为外学,令住景山,仍属南府管辖;原习艺太监命名为内学,内外学的人数都在1,000以上,所唱为昆、弋腔。
道光七年(1827),清宫大事精简,将外学撤销,艺人俱回原籍。改南府为昇平署,仍主持宫内演出事务。嗣后又兼管召选宫外艺人进宫当差演戏或充作教习的事务。南府与昇平署的设立,虽为宫廷享乐而置,客观上也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有利条件。如不少旧演出本,词多不通,表演艺术亦较粗俗;经入宫演唱,词曲修改较为明畅,艺术也趋于谨严。昇平署解散后,不少艺人留京谋生,以教戏为业,带出的许多剧本广为流传,保留至今。
为您推荐
以音乐手段刻画人物形象,是戏曲音乐的首要任务。戏曲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固然有赖于文学、表演,以至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的共同努力,但音乐在其中却有它独特的作用。音乐能以其抒情的特长,表现人物内心的感情世界,这种作用..
戏曲音乐在本质上属于民间音乐。虽然它拥有高度的专业技巧,但仍然具有民间音乐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民间音乐的若干特征。
1.群众性 戏曲音乐植根于民间,它与各地的方言语音、各地的民间音乐有极为密切..
在戏曲音乐中声乐居于主导地位,声乐是构成戏曲音乐的主体。戏曲音乐刻画人物形象,主要依靠声乐,即优美的唱腔与动人的演唱。表演艺术要讲唱念做打4功,而唱功则居于四功之首,可见歌唱在戏曲中之重要。戏曲中的唱腔,大体..
时装新戏,中国清末出现的表现近现代生活的戏曲作品,因穿戴时装而得名。最早出现于清道光年间,如1845年演出的描写鸦片烟对国人毒害的《烟鬼叹》。后来演出逐渐增多,并随着京剧改良运动而达到全盛。
时装新戏可分..
中国戏曲文学有800多年历史,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南戏创作、元代的杂剧创作、明代中叶以后的传奇创作、清代中叶的地方戏创作等几个繁荣时期,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一批划时代的剧作家。戏曲文..
戏曲接受中国诗歌和说唱文学的影响,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是传情。传情就是重视抒发处于特定戏剧情境中的剧中人的感情。它的手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古典诗词强调写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