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曲新声
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与寒暑表,它明察秋毫、知冷知热、亲密无问,是人们最要好的伙伴。
但是,民歌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一下生活,在更多的情况下,它还比较“积极”和“主动”地参与生活,并热情地“发言”。
例如一首传统河北民歌《十个字》,音乐热烈活跃,歌词罗列了不少古人的轶事,有声有色地唱个不休,其实是在抒发一种愉快的欢乐之情,衬词的使用,起到强烈的表现作用。这类民歌在不少地区都有。
这首民歌,使我们很容易记起一首叫做《解放区的天》的歌曲,它的奔放而激动的感情,表现了成千成万人民的心声,体现了历史前进的脚步,很富有生活气息。一首民歌,被选择好恰当的新词,改编为全新的歌曲,像是赋予了新的生命。填词和编曲,不能理解为旧瓶装新酒,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者要摸透民歌的气质,和它所蕴藏的潜在表现力,挖掘其内涵的丰富的情感,将激情注入新词,并使词曲融为一体,何尝是什么简单的工作!许多新民歌脱胎于传统民歌,由于歌词的意境而使音乐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达到感情上的升华。
将两首作品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后者的音乐材料,是来源于前者,但是作了某些改变。这主要是根据情绪表达的需要,而加以剪裁的。作者将前半段的16小节整理为15小节,其中开始的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由于情绪的要求而加以简化,使之更为活跃、上口;以下的两句词,处理为一个并列短句,自然过渡到七小节欢快的衬句,一气呵成。值得注意的是,原来民歌的衬句为八小节,这里在节奏上取消了句间一个二拍的长音之后,反而更为连贯、紧凑。总之,这首歌曲,是采取民歌中有表现力的因素,加以提炼,而编写成功的。由于内容的不同和历史条件等关系,《十个字》当然不如《解放区的天》更容易流传,更能够显示民歌的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前者只是单纯地依靠民间自然流传的普通民歌;而后者却是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民大众的呼声,与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紧紧地扣在一起,写成为一首群众歌曲,因而取得了一般民歌所难以达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