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的故事

巴乌是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哈尼族有一对年轻人在热恋着,姑娘美丽纯洁,小伙子健壮勇敢,村子里都为这一对情侣能结合而感到高兴。不久,一个不幸的事发生了,魔鬼掠去了姑娘,并霸占了她,魔鬼害怕姑娘把这事说出去,就割去了她的舌头,然后把她扔进了深山。姑娘在深山里时刻都在思念自己的家和亲人。她的不幸遭遇感动了小鸟,小鸟便告诉她竹子会说话,这样姑娘便砍了一段竹子,用它制成了巴乌,她就用这支巴乌向亲人们诉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后来,村子里的人为姑娘报了仇,她又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
巴乌现在经过改革,扩展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原来它只能演奏一个八度多一点的音,现在加了音键之后,能演奏出从e—f2的音,并保持了原来具有抒情性的音色,成了目前经常使用的独奏乐器。

为您推荐

丝的故事

葫芦丝是流行在傣、彝、阿昌等民族中间的乐器,它用半截小葫芦做音箱,用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每根竹管在插入葫芦的部分都嵌有一枚铜质簧片,中间一根管子较长,..

芦笙的故事

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苗、瑶、侗、彝、卡佤、水、仡佬等多民族共同使用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是一件很古老的乐器。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晒得大地..

敲锣打鼓也入乐的故事

我国的打击乐器究竟源于何时,无从可考。传说中的伊耆氏就曾用过以土制造的鼓,并用以草扎成的鼓槌去敲击;夏后氏也用过带足的鼓;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鼓的记载,可见它的..

鼓类的故事

锣类的故事

锣在公元6世纪的后魏时期已经出现,当时称它为沙锣,以后经我国劳动人民的不断创造,发展为多种锣。锣的大小悬殊很大,小的直径只有几公分,大的有近100公分。它们的形制,音色..

铙钹的故事

..

板梆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