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两根弦的弹拨乐器。
据说在很早以前,哈萨克族当中有一个聪明而漂亮的姑娘,她要找一个有才能的小伙子做自己的终身伴侣。为了要考验小伙子是否善于动脑筋,她出了一个题目:谁能让大树讲话而又不能讲出求爱的话,我就嫁给谁。
小伙子就在姑娘住的毡房外边想!想!天黑了,小伙子的肚子饿了,他杀了一只羊,把羊肠掛在树枝上,架起篝火烤肉充饥。
大草原万里无云,热风轻轻地吹着,他在皎洁的月光陪伴下,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就在这宁静的夜中,一种美妙而悦耳的声音,轻轻地唤醒了小伙子。原来,热风吹干了掛在树上的羊肠,发出了呜呜的响声,大自然的提示,使小伙子恍然大悟。他找来一把斧子,砍倒大树,用它制成了冬不拉的琴身,把羊肠搓成琴弦,拴在琴的两头,他弹起这支冬不拉向姑娘倾诉了爱慕之情。这委婉而热情的音乐声打动了姑娘的心,她不由自主地随着冬不拉音乐的旋律唱起了甜蜜的歌,此后,他们结成了终身伴侣。这就是冬不拉的产生和它的第一支歌。
冬不拉的音箱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细长,上缠有九个皮弦品位,张二弦,可以奏出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及八度和音,一般用于自弹自唱,也用于独奏和合奏。现经改革,制造出高、中、低音三种冬不拉,普遍应用的是中音冬不拉,它的定弦有四度、五度两种,音域为c—g3。在演奏中,经常使用泛音,使旋律具有特殊的色彩。中音冬不拉的音色明亮而柔和,多用于独奏和歌唱的伴奏,高音及低音冬不拉多用于器乐合奏。
哈萨克族人民主要是以放牧生活为生。在他们的生活里,马是不可缺少的伴侣,因此有很多乐曲是描写他们心爱的马。冬不拉独奏曲《枣红色的走马》就描绘了骏马走路时轻捷可爱的形象,《沙漠的驼铃》描写了驼队的主人对他的驼队的思念心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