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又名黑管,是一种竖吹的单簧片木管乐器。单簧管在管弦乐队、军乐队和爵士乐队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种独奏和重奏乐器。单簧管大约发明于18世纪初,其前身为夏吕莫管(Chalumeau)。单簧管与其他木管乐器的发音原理不同,它的泛音不是八度而是十二度,因此指法也不一样,很为复杂。直到19世纪40年代采用了伯姆发明的长笛的机械装置后,简化了单簧管的指法,成为木管乐器中性能极好的乐器。
单簧管一般由硬木或胶木制作,管长约2尺,由五个部分组成:最上面的一节为尖形的嘴子,哨片即固定在嘴子的背面;第二节很短,因其形状像木桶,故名“小桶”,与嘴子相连;下面的两节是乐器的主要管身,上面有音孔和音键;最末一节是喇叭口。小桶推入相邻的管子的多少可以用来调整乐器的音高。
单簧管可分为C调、bB调和A调三种。C调单簧管已废弃不用,现在只使用bB调与A调两种。bB调单簧管的音域相当宽,超过长笛和双簧管,有三
个半八度(记谱为e—a3,实际发音要低一个大二度,为d—g3),A调单簧管要比bB调单簧管低一个小二度。除长笛外,单簧管可算是最灵敏的乐器,善于演奏各种音阶(特别是半音音阶)与三和弦、属和弦或导七和弦构成的琶音。
单簧管的声音富于泛音,具有光辉华丽的音色。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单簧管各音区之间的差别更为明显。低音区,又名夏吕莫音区,发音低沉,略有戏剧性;在c2—c3这一音区中声音纯净清澈,可奏出ppp到ff的力度变化;最高音发音尖锐狂野,带啸声。单簧管音色的另一特点是中音区的声音没有明显的特点,能与交响乐队中各种乐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而且可以随意替代第二长笛或第二圆号,甚至还能替代大管。单簧管的音色富于变化,表现力很丰富,故在管弦乐队中有“演说家”之称。
单簧管起吹轻快,但颤音不如双簧管有表现力。一般只采用单吐法,因此在奏断音上远不如长笛,但单簧管能用“弹吐法”来演奏轻快的乐句。
作曲家为单簧管创作的乐曲不少,如莫扎特的八大调协奏曲和与弦乐合作的五重奏、勃拉姆斯的两首奏鸣曲、德彪西的G大调狂想曲、斯特拉文斯基的爵士乐《乌木协奏曲》以及科普兰的协奏曲等。在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乐和瓦格纳的歌剧《汤豪塞》中都能听到单簧管的出色表演。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