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豪正妙联讽势利


吕蒙正(公元944—1011年),北宋时代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太平兴
国进士。他曾于太宗、真宗在位时,三次出任宰相,不但以“智压朝纲”闻名,而且以正直敢言著称。例如,太宗有一次夸京城繁华,群臣争相称颂皇帝功德。吕蒙正却当面指出,城外因饥寒交迫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即使在后来辞官回乡时,他仍然直截了当地告诉当权者,平息战争,节省民财,是古今治国安邦的上策。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早年却经历过一段十分辛酸的生活道路。他多次应举不第,为人又不知变通,和妻子住在一孔破窑中,靠到“以慈善为怀”的庙寺中“讨斋”过活。然而,那些口头上慈善的佛门弟子,心底却并非真善良。过去,他们是敲钟开饭,后来见吕蒙正听见钟声就来乞讨,就开完饭再敲钟。当吕蒙正听到钟声去要饭时,只有涮锅水在等待着他。看到吕蒙正被捉弄,和尚们自然得意非常。可是,当吕蒙正空手而归,见到饥肠辘辘,正在巴望着他带回吃食的妻子时,两人只有抱头痛哭而已。有道是“穷居闹市无人问”。看到吕蒙正贫困交加,亲戚朋友们也都远远地躲着他,连告借的门也没有。

世态炎凉,人面高低,有时比自然界的风云变幻还转得迅速。吕蒙正身贫贱而不移,处逆境而不屈,仍然坚持刻苦读书,结果,在大比之年应举时,终于中了状元。这一下,可大非昔比了。过去,见了穷愁潦倒的吕蒙正就远远躲开的亲戚邻里们,这时却像苍蝇见了血似的,纷纷趋身前来,登门送礼,表示“祝贺”。面对这种情景,吕蒙正不免回想起辛酸的往事。当日贫穷不第时,世态似冰,人情如纸,看尽了势利人们的眉高眼低。今科中举,人们却争相逢迎,丑态着实可厌。于是,他愤从心起,才涌笔端,撰写了一副奇妙的对联,贴在他一直居住的破窑门口: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安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对那些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势利小人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联一贴出来,那些送礼的人们看见,免不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开。

为您推荐

乾隆与对联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时,在灵隐寺见到一位长寿老人,这位老人时年一百四十一岁。乾隆即兴制了这么一副对联赠给老人: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怨刻薄先生对萝卜

有一家富户,极是吝啬刻薄。他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每顿饭只给一盘萝卜作菜,天天如此,从不变味。先生虽有怨气,却无由发作,只好将就着,忍耐着。 有一天,主人在吃饭时,要..

名人墓联

离西泠的岳坟不远,有一座苏小小的的坟墓。苏小小是何许人,恐怕有很多人不知道,可是看过香港电影《苏小小》以后,便知道了苏小小的为人 了。她是南朝时的一个歌妓,正像电影..

渣滓洞春联慑群魔

妙改对联

最近,河南省周口味精厂传出了一则改联佳话。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南阳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位诸葛先生语焉不详,于是后人们..

林大茂与叶梅开

相传,明末清初,有个长工的儿子叫林大茂,七岁就给地主放马,大茂聪明伶俐,却没钱上学读书,只好每天牵着马到学堂围墙外的草地上放牧,偷听先生讲课。长年累月,大茂已学得..

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