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刻薄先生对萝卜

有一家富户,极是吝啬刻薄。他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每顿饭只给一盘萝卜作菜,天天如此,从不变味。先生虽有怨气,却无由发作,只好将就着,忍耐着。

有一天,主人在吃饭时,要考他儿子对课。先生预先叮咛学生说:“席前令尊出句时,你看我筷子夹何物,便以何物对之。”学生怕对错了父亲责怪,便把老师的话牢牢记住。

在考对时,富翁出上句说:

核桃。

学生见先生筷子上夹的是萝卜菜,对道:

萝卜。

富翁不大满意。他又出一句:

绸缎。

学生瞅瞅先生的筷子,又对道:

萝卜。

富翁斥道:“萝卜对核桃,尚说得过去;绸缎如何可用萝卜来对?”先生解释说:“这是谐音对。‘萝’谐绫罗的‘罗’,‘卜’谐布匹的‘布’,有何不可?”富翁一听蛮在理,又给儿子出一句:

鼓钟。

学生见先生筷子上仍然夹着萝卜,便对:

萝卜。

富翁说:“这更对不上了!”先生又解释道:“这还是个谐音对。‘萝’谐锣鼓的‘锣’,‘卜’谐铙钹的‘钹’,是对得很工稳的。”富翁语塞,接着再出一句:

岳飞。

先生又夹起萝卜菜,学生照样对道:

萝卜。

富翁生气了,恼怒地冲着先生说:“你为什么就只给学生教下萝卜二字,让他来对?”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你天天叫我吃萝卜,我眼睛里看的是萝卜,肚里装的也是萝卜,你不让我教令郎对萝卜,我肚子里还有什么货色呢?”富翁听罢,无言以

为您推荐

怨刻薄先生对萝卜

有一家富户,极是吝啬刻薄。他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每顿饭只给一盘萝卜作菜,天天如此,从不变味。先生虽有怨气,却无由发作,只好将就着,忍耐着。 有一天,主人在吃饭时,要..

名人墓联

离西泠的岳坟不远,有一座苏小小的的坟墓。苏小小是何许人,恐怕有很多人不知道,可是看过香港电影《苏小小》以后,便知道了苏小小的为人 了。她是南朝时的一个歌妓,正像电影..

渣滓洞春联慑群魔

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准备横渡长江、彻底摧毁蒋家王朝的喜讯,在春节前夕,传进了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渣滓洞集中营。在国民党狱中坚贞不屈,顽强地挺过那最艰难岁月的革命..

妙改对联

林大茂与叶梅开

相传,明末清初,有个长工的儿子叫林大茂,七岁就给地主放马,大茂聪明伶俐,却没钱上学读书,只好每天牵着马到学堂围墙外的草地上放牧,偷听先生讲课。长年累月,大茂已学得..

郑板桥对联趣话

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

解缙智斗曹尚书

毛泽东曾在文章中用了一副对联,来比喻那些光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明代的文学家解缙(公元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