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富户,极是吝啬刻薄。他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每顿饭只给一盘萝卜作菜,天天如此,从不变味。先生虽有怨气,却无由发作,只好将就着,忍耐着。
有一天,主人在吃饭时,要考他儿子对课。先生预先叮咛学生说:“席前令尊出句时,你看我筷子夹何物,便以何物对之。”学生怕对错了父亲责怪,便把老师的话牢牢记住。
在考对时,富翁出上句说:
核桃。
学生见先生筷子上夹的是萝卜菜,对道:
萝卜。
富翁不大满意。他又出一句:
绸缎。
学生瞅瞅先生的筷子,又对道:
萝卜。
富翁斥道:“萝卜对核桃,尚说得过去;绸缎如何可用萝卜来对?”先生解释说:“这是谐音对。‘萝’谐绫罗的‘罗’,‘卜’谐布匹的‘布’,有何不可?”富翁一听蛮在理,又给儿子出一句:
鼓钟。
学生见先生筷子上仍然夹着萝卜,便对:
萝卜。
富翁说:“这更对不上了!”先生又解释道:“这还是个谐音对。‘萝’谐锣鼓的‘锣’,‘卜’谐铙钹的‘钹’,是对得很工稳的。”富翁语塞,接着再出一句:
岳飞。
先生又夹起萝卜菜,学生照样对道:
萝卜。
富翁生气了,恼怒地冲着先生说:“你为什么就只给学生教下萝卜二字,让他来对?”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你天天叫我吃萝卜,我眼睛里看的是萝卜,肚里装的也是萝卜,你不让我教令郎对萝卜,我肚子里还有什么货色呢?”富翁听罢,无言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