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才智于谦对和尚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在少年时,勤奋好学,志存高远。读书过目成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年清明节,他和家里大人们去祖茔祭扫。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句让他对: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应声对道: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都惊喜不已,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呵!”扫墓返回路上,经过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三个字:

癸辛街

其叔父又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倒有两个字属干支,要对个地名对,怕不容易。”不料于谦又用《三国演义》中的地名对道:

子午谷

其叔父和族人们更加惊诧欣喜。

有一次,于谦的母亲为儿子挽了两个发髻,于谦出门玩耍时,一个和尚看见了,便用手摸着那发髻取笑道: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见和尚放肆无礼,便以对句回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第二天,母亲因他的双髻被和尚取笑,就又给他扎成了三个髻。和尚见了又说:

三丫成鼓架。
于谦又回道:

一秃似擂槌。

到了过春节时,于谦穿着红衣服,骑马去走亲戚,不料与巡按仪仗桥上相遇。巡按怪他不知回避,以对句作为赦罪条件,并出句说:

红孩儿骑马过桥。

于谦等巡按话音刚落,就应声对道:

赤帝子斩蛇当道。

巡按见他如此慧敏,不但未怪罪,反而送了十两银子,让于谦作为读书求学之费用。

为您推荐

显才智于谦对和尚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在少年时,勤奋好学,志存高远。读书过目成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年清明节,他和家里大人们去祖茔祭扫。路过..

改诗换联出新意

诗文创新的途径多种多样,而别具匠心的增删调换,巧加点化,为我所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改诗换句,就是其中一法。相传汪精卫年青时,因谋刺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曾口占一绝..

三幅别出心裁的教师联

并不是教师创作的对联都是教师联,而是既由教师创作,又包含教师职业特点,或者嵌入学科术语等的对联才能名正言顺地称为教师联。下面介绍三副精彩的教师联: 一、“恋爱自由无..

俞曲园—家答趣对

小凤仙深情挽知音

袁世凯窃国后,他把南方各省的军政要人召入京师,包括担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将军在内。蔡锷是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实力派人物。当他洞察到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阴谋后,表面上装..

叶挺巧改祝寿联

一般人都知道叶挺是位带兵打仗的将军,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雅士。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禁在重庆郊外监狱中,1942年,正值郭沫若五十大寿之际,叶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联坛记趣

对联,在我国异彩纷呈的文苑中,是一朵独具姿态的奇葩。它植根深远,影响颇大。直到今天,仍深为广大群众称道。兹录几则,聊供鉴赏。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