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巧改祝寿联


一般人都知道叶挺是位带兵打仗的将军,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文采斐然的雅士。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囚禁在重庆郊外监狱中,1942年,正值郭沫若五十大寿之际,叶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用香烟罐中的圆纸片制作了一枚“文虎章”,并用红墨水饰以花边,周围环绕着亲笔书写的一副寿联:

寿强萧伯纳,

骏逸人中龙。

写罢,让夫人李秀文想办法转赠郭沫若,以表示祝贺。东西虽然送走了,但叶挺还在狱中踱步,琢磨这副寿联的用词是否妥当,经过反复斟酌,他觉得有进一步修改的必要,旋即修书一封,请李秀文设法转给郭沫若,信云:

在囚禁中与内子第二次聚会,彻夜长谈,曾说及15日将往视兄五十大庆,戏以香烟罐内圆纸片制一“文虎章”,上写“寿强萧伯纳,骏逸人中龙”两句以祝,别后自思,不如改为下二句为佳: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郭沫若接到信后又高兴又感动,连连称赞叶挺改得好。一位来宾感叹说:

“将军徒非知战马,操笔文房善画龙。”

为什么说叶挺改得好呢?上联原句和改句差不多,以萧伯纳来比郭沫若,自然是非常贴切的。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且萧伯纳是寿星(1850~1950),他活了整整一百岁。叶挺在此是借以祝郭沫若多产高寿的意思。

原下联就不是很妥当,“骏”是“好马”之意,与“寿”字相对,都是仄声,不很协调,意义也显得比较空泛。以“人中龙”来喻郭沫若也不妥当。何谓“人中龙”?“人中龙”指晋代人宋纤,他常常隐居不出,不肯见任何人,当地太守马岌屡次拜访,都不肯见。马发赞叹道:“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这个典故比较生僻,不够通俗,更重要的是用一个古代的隐士来比喻投身革命洪流的战士,显然是不合适的。改成“功追高尔基”,就显得恰如其分了。“功”与“寿”对,平仄相间,韵律和谐,意义也比较明显,称赞郭沫若在文化革命上所建立的功勋,又对未来寄以厚望,富有时代气息。

为您推荐

联坛记趣

对联,在我国异彩纷呈的文苑中,是一朵独具姿态的奇葩。它植根深远,影响颇大。直到今天,仍深为广大群众称道。兹录几则,聊供鉴赏。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

对“对子”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进了三味书屋后,“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对“对子”,这是私塾里启蒙教学中的必修课,是学习词语的一种方..

对对子不离老本行

有人说,一个作者的身世如何,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明或隐地总会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这话是有道理的。有一个对句不离本行的故事,可为这段话作注脚。 过去,江苏有一位老..

萧燧对联趣话

鲁迅与对联

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有一副挽丁耀卿联,收在《集外集》中。联云:“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耒华表;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此..

对联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不少人把对联看作一种争奇斗巧的笔墨游戏,一种茶余饭后的快意消遣,就连著名学者梁启超也视之为“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实际上,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对联与政治的关系是很密切..

郭沫若联评鲁迅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