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下面的汉字为日本筝的弦名


从谱例中可以看出,从第 5 弦至第 10 弦的音高为典型的都节音阶,这决定了俗筝曲具有鲜明的都市音乐风格。不过当演奏上行旋律时,演奏者往往通过
重按第 9 弦,将奏出的音升高一个大 2 度,即由 do 变成 re,使旋律更加富于变化。

如前所述,日本筝音乐多数是合奏,它往往是由两面或多面筝,或者是由筝与其他乐器共同进行的,这是日本筝曲区别于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筝曲原来只有一个声部,称作“本手”,合奏时再由另一面筝在高音区弹奏称作“替手”的声部。早期两声部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替手”声部的旋律有较多的装饰,产生某种时分时合的支声复调的效果。后来由于受西洋复调音乐的影响,“替手”声部的旋律越来越独立。少数筝合奏曲的两个声部是由一个人同时创作的,在这类乐曲中则往往采用两面筝交替弹奏的方式,使两声部融为一体。例如光崎检校的《五段砧》就在几个段落中由两面筝在不同音区交替弹奏■或■这样的音型,以此模仿秋夜妇女在河边有节奏地捣衣的情景,使人联想起唐诗中“万户捣衣声”的名句。前面已经讲过,在地歌中筝与三味线的合奏是十分普遍的,这两种乐器主要是通过音色的差异形成对比。多数情况下两者所奏的旋律大同小异,但在少数的乐曲中三味线会间或不奏旋律而反复奏固定音型,以此衬托主旋律。在筝与三味线合奏中再加上第 3 件其他乐器就叫作“三曲”,“曲”在这里不是乐曲而是乐器的意思,这第三种乐器多为尺八,间或用胡弓,在这里顺带将它们介绍一下。尺八,是一种竹竖笛,它的名称已告诉我们,其长度为 1 尺 8 寸(古代的尺寸),是唐代从中国传去的,现为前 4 孔,后 1 孔。它既可用于合奏,也可独奏。胡弓是日本唯一的传统弓弦乐器,其琴体呈长方形,4 弦,演奏方式与胡琴相似,据说是源于西亚,经中国传入,它擅长以其特有的音色表现苍凉的情调,和筝与三味线合奏的情况相似。三曲合奏原来大体上也是齐奏同一旋律,彼此主要是以各自特有的音色形成对比。现在的一些三曲合奏则成为纯粹的复调音乐,各自演奏独立的旋律。

3)著名筝曲赏析

(1)《六段》,八桥检校作曲。

它是日本筝音乐中十分少见的独奏曲。顾名思义,全曲是由 6 个段落构成的。除第一段前有一个 4 拍子的引子之外,每段均为 26 小节,104 拍。第一段呈示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其后各段是它的变奏,除第四段外,其他各段都结束在都节音阶的主音 mi 上。乐曲以慢速开始,随后渐次加快,行将结束时回到慢速。由于该曲十分流行,所以其他一些筝曲也常引用它的主题,还有人给它填上歌词来演唱。它是学习日本筝的必修曲目。

(2)《五段砧》,光崎检校作曲。

它是筝二重奏曲,这种重奏的样式在当时是首创性的。两面筝的定弦相差 5 度,所奏旋律相对独立,具有某些复调的效果。全曲共 5 段,每段长度不等,速度富于变化。第一段以慢速开始,随后速度加快,低音部首次出现象征捣衣声的“砧”的音型,接着两面筝在不同音区交替演奏。第二段在高音区多次出现“砧”的音型,几处奏出具有多声效果的音乐,并通过左手手指重压琴弦,使音升高,调性临时发生变化。第三段高低音旋律对比鲜明,通过改变定弦变换调性与调式。第四段主要是齐奏和独奏,节奏多变,在该段中间转回原调。第五段最长,前半部分原样奏《六段》中的第 5 段旋律,随后对它反复进行变奏。

(3)《春之海》,宫城道雄作曲。

筝与尺八的二重奏,是室内乐性质的标题音乐。全曲由 3 部分构成。第
一部分先由尺八奏出优美的主旋律,筝为之伴奏,接着由筝弹奏模仿波涛拍打船邦的音乐,尺八则吹奏模拟海鸥啼叫的音响,它像一幅音画向人们展示出春天恬静海洋的生动气韵。第二部分速度明显加快,筝奏出船歌风的旋律,节奏像摇橹那样富有规律,尺八则吹出象征朝霞的生气勃勃的主题。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筝和尺八一问一答平静地结束。在这首乐曲中筝的左手演奏技巧有较多创新。它曾在国际音乐节上赢得很高的赞誉,是新邦乐的代表作之一。法国小提琴家鲁涅·许梅曾改编过它,与宫城道雄合作演出,尺八声部改由小提琴演奏。

(4)《落叶之舞》,宫城道雄作曲。

筝、三味线和 17 弦筝的三重奏。它也是由带再现的三部分构成。乐曲形象地描绘了落叶被秋风刮起,在萧瑟的原野上飞舞的情景。由筝奏主旋律,三味线和 17 弦筝伴奏。曲中筝首次采用了断音演奏技术,17 弦筝不仅简单地奏低音作为衬托,而且通过扫弦等奏法造成一种恐怖荒凉的气氛,这些处理方法在本世纪初的邦乐中都是相当富有创新精神的。

(二)宫廷雅乐

与前面所讲的、比较通俗易懂、流传面较广的市民音乐形成对比的,是风格典雅庄重、内容玄奥深邃、仅限于宫廷和一些庙宇中演出的雅乐。它演出的机会虽然很少,但在日本传统音乐文化中却被置于至尊的地位,被视为国宝,宫廷常以它来招待外国元首和贵宾。

1、雅乐的由来

雅乐是现存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它包括日本原来固有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公元 7~8 世纪从中国、朝鲜以及亚洲其他地区传入,并经过日本化的音乐和日本王公贵族参照外来音乐风格而创作的音乐。

据史书记载,最早传入日本的外来音乐是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的音乐。公元 7 世纪初已有朝鲜人在日本传授伎乐。中国的唐乐则在 8 世纪初正式传到日本,当时在宫廷演奏了中国的《五帝太平乐》,所用的乐器与道具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奈良的正仓院博物馆,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宝贵见证,不久唐乐便成为日本宫廷雅乐的主体。不过日本雅乐是一种宫廷伴宴用乐,带有娱乐性,与中国祭祀用的雅乐性质不同。当时传到日本的曲目有 100 多首,既有器乐合奏曲、舞乐,也有咏唱,还有民间伴奏杂耍的散乐。在此前后来自现在泰国湄南河流域的度罗乐、越南中南部的林邑乐以及中国东北的渤海乐也相继成为雅乐的组成部分。为了管理这些音乐的演出与教育,专门设立了雅乐寮这个机构。

公元 9 世纪起开始着手整理、消化这众多庞杂的外来音乐,首先将它们分为左方乐与右方乐。左方乐亦称唐乐,它包括中国乐、林邑乐和度罗乐;右方乐又称高丽乐,包括朝鲜乐和渤海乐,对两方乐队的乐器组成也作了规定。外来的舞蹈也相应地分为左、右方。同时日本原有的和乐也进行了革新,歌词加进了佛教内容,并用外来乐器伴奏,这些经过改造的和乐也被纳入雅乐曲目中。当时日本的王公贵族也开始创作雅乐曲,它们按体裁与风格分别被编入左方与右方。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和日本化之后,雅乐再无大的发展和变化,其主要曲目一直承传至今。

2、雅乐的音阶与调式

雅乐的风格与前述的都市音乐迥然不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雅乐所用的音阶是在日本古代无半音的“律音阶”基础上扩展而形成的。律音阶相当于
中国的徵调式音阶,即:

谱例③律音阶

在雅乐中使用的两种音阶(吕旋和律旋)都是以它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7 声音阶,其中吕旋也是徵调式,即:

谱例④吕旋音阶

律旋则是其近关系的商调式音阶,即:

谱例⑤律旋音阶

根据不同调高它们又各自分出 3 种乐调,吕旋的 3 种乐调称作壹越、双调和大食,分别以 d、g、e 为起始音,均为徵调式。律旋的 3 种乐调称作平调、黄钟和盘涉,分别以 e、a、b 为始音,均为商调式。演奏雅乐时依季节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乐调。春季用双调,夏季用黄钟,秋季用平调,冬季用盘涉,壹越和大食则四季均可用。

3、雅乐的主要体裁

1)管弦

由雅乐管弦乐队合奏的纯器乐曲叫作管弦,这种体裁是左方乐所独有的。8 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的乐队规模较大,10 世纪后简化为现在这种固定的编制。它由以下 8 种乐器组成:

(1)横笛,又称龙笛,有 7 孔,是主要旋律性乐器之一。

(2)筚篥,双簧管类乐器,正面 7 孔,背面 2 孔,是另一种主奏旋律乐器,其声音高亢,穿透力强。

(3)笙,多数有 17 管,可同时吹出 6 个音,用于奏和弦以衬托主旋律。

(4)琵琶,其结构与中国琵琶相似,四弦四柱,所不同的是横抱,以拨子弹奏,用于演奏琶音。

(5)筝,13 弦,戴指套弹奏,用于奏固定音型,它与琵琶仅用于管弦,伴奏舞乐时不同。

(6)太鼓,悬挂于木架上的单面鼓,两手各执木槌击奏。

(7)羯鼓,桶形双面鼓,横置于木架上,两手各执木槌分别击奏鼓的两面。在右方舞乐中以朝鲜长鼓代之。

(8)钲鼓,名曰鼓,实际上是悬挂在木框上的锣,双手执槌击奏。管弦的音乐速度缓慢,结构方整,通常采用比较单纯的音乐材料,乐曲

发展无明显的高潮,给人以端庄典雅而又略显单调的感觉。最著名的乐曲是从中国传入的《越天乐》,不过它已完全日本化了。

2)舞乐

带有舞蹈表演的雅乐称作舞乐。舞者头戴面具,身着华丽服装,动作凝重舒缓,它是一种典型的古典宫廷舞,按形态可分为文舞、武舞、走舞和童舞四种类型。左方与右方皆有舞乐,前者又称唐舞,后者又称高丽舞。如上所述伴奏这两种舞的乐队在编制上有所不同,但乐器在合奏中所担负的功能是一致的。其音乐风格与管弦大同小异。由于舞乐多数有一定的情节,所以伴奏的音乐在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划分,登场音乐为“序”,中心部分为“破”,
4
退场时奏“乱声”,速度由慢渐快。多数舞乐为 4 拍子,但少数使用日本间 5
舞乐的 4 拍子。左方舞的代表性曲目是从中国传去的《兰陵王》,它取材自中国南北朝时代齐国武将兰陵王长恭率部破敌的故事。右方舞的代表曲目叫《纳曾利》,它常作为答舞接着《兰陵王》之后表演。

除了管弦和舞乐之外,雅乐尚有声乐曲催马乐、朗咏等,但今天已很少演出了。

(三)民谣

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1、民谣的类型

按照民谣的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划分为 5 大类。

第一类是劳动歌曲,它是日本民谣的主体,因工种不同又可细分为:田歌,包括插秧歌、翻土歌、收割歌、打场歌、捣米歌等,其数量众多,分布于全国各地;山樵歌,包括各种与山林劳作相关的歌曲,如上山歌、伐木歌、运木歌、采茶歌,其中伐木歌中常出现模仿锯木声的衬词,曾在我国上演的小山清茂创作的管弦乐曲《伐木歌》就是取材自它们;海歌,包括渔歌、拉网歌、放木歌、行船歌、煮盐歌等,著名的《拉网小调》就属于此类;作业歌,它主要是指与手工业劳动相关的歌曲,如打棉歌、纺纱歌等;路歌,如赶马调、牛夫调、雪撬歌等。

第二类是祭典歌,它往往与宗教祭神活动有关,如迎神歌、送神歌、神乐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祭鬼的盂兰盆节唱的歌曲。

第三类是祝仪歌,在各种民俗节日、喜庆场合中唱,包括乔迁歌、婚嫁歌、贺年歌等。

第四类是娱乐歌,主要指酒宴上唱的助兴歌曲和成人日常的游戏歌曲。第五类是儿歌,如催眠歌、拍球歌等,我国人民熟悉的《五木摇篮曲》

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2、音乐特点

1)音阶

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即:

谱例⑥民谣音阶它分布于日本本土的广大地区,前述的《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著名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而日本列岛南部冲绳岛等地的民谣则采用独特的琉球音阶:

谱例⑦琉球音阶

除此之外一些偏远的山区也存在少量用徵调式律音阶的民谣。

2)节奏

日本民谣按节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节奏,这类民谣几乎都是 2 拍子的,与中国民歌相似,但日本民谣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弱拍起唱的,即使有少数是从强拍开始的,它们也尽量用各种手段减弱其强起的效果,例如起音十分短促,只有 16 分音符长,而第二个音则为加附点的 8 分音符,即成为■。这样的节奏型。这种 2 拍子的律动构成了固定节奏民谣的结构基础,两拍子为一小节,两小节为一个动机,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

另一类是自由节奏的民谣,在这里没有固定的节奏循环,各个音的时值
和各个乐句的长度都可以自由处理,《江差追分》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它们往往有丰富的装饰音和长的拖腔,曲终时以旋律下行轻轻地结束,给人以终止感。

3)演唱形式

日本民谣多采用独唱方式,有的则一唱众和。在九州以南的一些岛上还有对唱的表演方式。许多民谣原来是无伴奏的,近代受市民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多使用乐器伴奏,三味线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北方的一些民谣也有用胡弓伴奏的。此外各类的鼓、铜钹和拍子板也常在民谣表演时奏场面音乐。

为您推荐

日本歌舞伎的音乐功能

   日本的歌舞伎不是由演员自己来“唱戏”,演员只是说与做。其音乐完全由伴唱的歌唱演员和说唱演员,以及乐队来负责完成。因此搞清日本歌舞伎的音乐种类是很有必要的。按照音乐的功能,可将歌舞伎的音乐分成两种类型。..

音符和时值_乐理知识

在五线谱中,音符是一个椭圆形的记号,它写在哪一条线(或间)上,就表示应该发出那一条线(或间)的音高。为了表示发音时间的长短(时值),音符有几种不同的形状,常见的只..

注:音符下面的汉字为日本筝的弦名

从谱例中可以看出,从第 5 弦至第 10 弦的音高为典型的都节音阶,这决定了俗筝曲具有鲜明的都市音乐风格。不过当演奏上行旋律时,演奏者往往通过 重按第 9 弦,将奏出的音升高一..

日本民族音乐

朝鲜半岛民族音乐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但是从音乐传统来看,它依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这里讲述的是整个朝鲜半岛的民族音乐。 (一)传统音乐的一般特点 1、音..

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

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以它旖丽的热带风光、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观光客,使他们在这片充满着神话色彩的土地上流连忘返。..

泰国民族音乐

泰国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国家,它的音乐文化具有与该地区其他国家许多相似的特征,例如前一节所讲到的锣属乐器的广泛使用,但它自身的历史、地理、民族构成和人文环境又赋予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