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音乐

日本的传统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在这里我仅讲述其中影响范围较大最具代表性的三类,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一)都市传统音乐

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

谱例①都节音阶

它虽然也是一种 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 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 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 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要谈的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从 17 世纪开始日本的城市经济逐渐繁荣,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级成为社会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供他们娱乐消遣的都市音乐也随之兴旺发展起来,曲种与流派不断繁衍,成为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

这种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1、长歌与短歌

邦乐中声乐曲占绝大多数。通常人们所讲的三味线音乐和筝音乐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以这两种乐器伴奏的声乐,其中长歌与短歌的音乐性最强。它们按流传地区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地歌、长呗和端呗三种。

“地歌”产生于 17 世纪的京都、大阪地区,所谓“地”就是“地方性”的意思,它最古老的形式是三味线组歌,是由该乐器伴奏的艺术歌曲的最早形态。最初其歌词就是将当时的一些民谣和流行小调的词编串而成,旋律大体固定,音乐风格也较公式化,每曲皆以慢速开始,随后渐渐加快。稍后出现了突破原有风格的新三味线组歌,歌词是采用近代诗歌格律创作的,旋律随内容有所变化,三味线的技巧也有所发展。到 17 世纪末发展出一种词曲结合紧密、内容高雅、篇幅长大的艺术歌曲,为了与江户(现在的东京)的长呗相区别,人们称之为“地歌”。进入 18 世纪,为了进一步发挥三味线的表现力,在地歌中增加了三味线的独奏段落,称作“手事”。盲人音乐家生田检校还将筝这种乐器引入地歌中,促成了这两种乐器重奏艺术的发展,于是地歌便成为日本传统歌曲中最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的艺术。我们在一些表现日本传统家庭生活(特别是古装)的影视作品中常常可以欣赏到弹唱地歌的场面。

地歌的基本结构包括前歌——手事(器乐段)——后歌 3 个部分。一些作品根据内容需要将其结构加以扩展,在前歌中加上前弹(前奏),手事扩充为系(连接)——头(前奏)——手事(中心段)——散(结束)。现在有的长地歌变为包括前歌——手事——中歌——手事——后歌这样 5 大部分。
流行于江户的长呗最初就是从京都、大阪传入的地歌,但由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由于这种长呗到了江户之后成了歌舞伎(歌舞剧)的伴唱歌曲,于是其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成为一种与地歌性格不同、音乐华丽、节奏性强的长歌体裁。为了区别这两地不同的长歌,称江户的为长呗,京都、大阪的为地歌或长歌。江户长呗的结构不固定,按歌舞伎剧情需要可长可短,依其性格可划分为宜于配合跳舞动作、节奏鲜明的;用于表达剧中人物内心感情和描写自然景物、较富抒情的;用于叙述交代剧情、音乐较富朗诵性的等不同类型。从 19 世纪中开始还出现一种脱离歌舞伎剧场而专门在家庭宴席上演出的长呗,这类长呗一般旋律性较强,并时常带有较长的器乐段落。无论哪种类型的长呗均以三味线伴奏,在歌舞伎中表演时则还加入称为“■子”的吹打乐。

与地歌、长呗这些篇幅冗长的歌曲相对的是清新小巧的短歌,统称端呗。它们是都市传统的流行小调。端呗的节奏鲜明,中速,发声自然。后来又派生出慢速、自由节奏、演唱讲究技巧的歌泽和快速、富有朗诵性的小呗,它常被插入说唱中表演。这三种短歌也都用三味线伴奏。

2、说唱音乐

当今在日本仍具生命力的说唱曲种是“净琉璃”,这一名称出自民间传统《净琉璃小姐的故事》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最初只是以朗诵形式讲述该故事,后逐渐配上曲调,由琵琶伴奏,成为说唱形式。16 世纪三味线从中国传入日本后不久,盲人乐师泽住检校将它取代琵琶,作为净琉璃的伴奏,于是净琉璃也就成为三味线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进入 17 世纪后它分为许多流派,以不同的风格发展,既用于木偶戏,也用于歌舞伎中,完全成为市民阶级的艺术。现今仍时有演出的净琉璃有以下几种。

义太夫节。它是现存净琉璃中朗诵性最强的流派,这是由于它最初时是用来说明木偶戏剧情的。它由竹本义太夫(1651~1714)创始。其表演由朗诵、对白和唱三部分穿插交错进行。前两部分只有十分夸张的语调抑扬顿挫,无明显的旋律性,而配以旋律的第三部分则通过唱来强化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抒发,义太夫节所叙述的故事相当公式化,多数表现因果报应的内容。由于最初配合木偶动作的缘故,其音乐节奏性较强,速度、强弱富于变化。表演形式为说唱者(称作太夫)1—2 人,三味线伴奏者一人,所使用的三味线是该乐器中形体最大的,音色显得格外淳厚,除用于弹奏外,还常以拨子击打其琴体皮面,产生打击乐的效果。

常盘津节。它派生自风格轻柔艳丽的丰后节,由京都的常盘津文字太夫(1709~1781)创始,他把义太夫节那种豪侠阳刚的特性加入这一流派中,主要用作歌舞伎的伴唱。常盘津节说与唱并重,节拍规整,宜作舞蹈音乐。演唱者发声朴实无华。表演形式为说唱者 3 人,三味线伴奏者两人。

清元节。它也是派生自丰后节系统,是净琉璃中产生得最晚的流派。它历代的艺人都很注意创新以求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与其他流派相比它最富于歌唱性,旋律轻快洒脱。演唱者发声讲求技巧,喜用假声,音色柔美。表演形式与常盘津节相同,但所用三味线的形体较小,音量不大,音色柔和。

新内节。它与歌舞伎关系最少,多在街头或宴席上表演。其旋律性很强,多有加花装饰,速度富于变化,喜欢突然翻高或降低 8 度演唱,形成音区的高低对比,每曲都有一段引子。表演方式为演唱者与伴奏者各一人,演唱者自己也弹三味线,伴奏者奏高 8 度旋律与之配合。在街头表演时采用边走边
唱的形式,称之为“新内流”。所用三味线的形体为中等偏大。

3、筝音乐

日本的筝曲多数是筝歌,也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地歌。而在这里所说的筝音乐则主要是谈它的器乐部分,日语称作“段物”,即筝的独奏、重奏及与其他乐器的合奏。

1)筝音乐的历史

日本筝是奈良时代(公元 8 世纪)从中国传入的,至今日本筝仍保持中国唐朝 13 弦筝的形制。最初它只用于雅乐的管弦乐队中,到 16 世纪时九州僧人贤顺创立了筑紫筝流派,其曲调多来自雅乐,主要在僧侣、武士阶层中流行,学习筑紫筝并非为娱乐消遣,而是作为修养身心的手段。

而当今依然流行的、带有较强艺术性的俗筝音乐是由盲人音乐家八桥检校(1614~1685)开创的。他顺应当时市民音乐欣赏趣味的变化,将筝原来没有半音的定弦改为按包含两个半音的都节音阶定弦,从而为近代俗筝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创作的几首筝曲,如《六段》、《八段》和《乱》等至今仍是经常演出的保留曲目。继他之后俗筝产生了两大流派。一个是由生田检校(1655~1715)在京都、大阪创立的生田派,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推广筝曲,使它平民化。他通过将筝引入地歌中,促成了筝与三味线音乐的融合,使地歌既保持了原有的声乐风格,又能充分发挥器乐的表现力。为了让这两种乐器合奏起来更为协调,他把三味线演奏的一些技巧也运用到筝中。第二个是由山田检校(1757~1817)在江户创立的山田派,他的主要特点是将发端于京都、大阪的俗筝曲加以改革,将净琉璃中的说唱性因素融合进筝歌中,使它能在江户流行。另外他还对乐器进行改良,扩大了筝的音量。19 世纪初筝音乐逐渐摆脱了原来依附于三味线的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光崎检校(?~1853)。他以复调的手法创作了两面筝合奏的乐曲《五段砧》,在曲中两件乐器的演奏时分时合,其技巧和表现力得以淋漓尽至地发挥,开创了俗筝音乐发展的新途径。他的另一首名作《秋风曲》取材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前半部分为纯粹的筝曲,它使用了邦乐中少有的主题反复与再现的创作技巧,使音乐前后呼应,结构严谨。1868 年明治维新之后由于保障艺人特权的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西洋音乐的冲击,包括筝曲界在内的整个邦乐界一度陷于危机之中,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日本的一些传统音乐家大胆地进行革新,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邦乐作曲家和筝演奏家宫城道雄(1894~1956)。他 7 岁失明后随中岛检校学筝,他通过自学掌握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技巧,并将它们运用到他一系列的邦乐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有《春之海》、《落叶之舞》、《樱花变奏曲》等。他还创制了 17 弦筝,丰富了筝合奏中的低音声部,大大地扩展了它的表现力。他的这些革新邦乐的活动在日本音乐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他开始兴起了一场“新日本音乐”运动。

2)筝音乐的特点

筝的定弦对于它所演奏的旋律的性格是有重要意义的。日本俗筝的基本定弦叫“平调子”,下面就是该定弦的音高排列:

谱例②平调子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