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中心之一,一度连太平洋彼岸的菲律宾都属墨西哥总督府统辖,因此这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的“梅斯提索”现象十分典型,经过长期的融合最终形成了它独具个性的音乐特色。
1、“松”
“松”是殖民地时期产生的一种歌舞曲体裁,它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现今已成为墨西哥最具民族个性的音乐体裁之一。许多州都有自己的“松”,其中以哈利斯科州的“松”最为著名,最有代表性。它既可以单独演出,又可以成为歌舞套曲“哈拉贝”的核心部分,一首哈拉贝通常包括 3 首“松”。
“松”由前奏、若干歌唱段落、尾声几部分构成,各歌唱段落之间以器乐过门相隔。绝大多数的“松”其尾声均以一个固定音型结束。
谱例(53)“松”的终止音型
作为其主体部分的歌唱段落,其歌词采用西班牙谣曲的形式。谣曲由不等的诗行(多为 4 或 8 行)构成,每行通常有 8 音节。二、四行押韵或每行都押韵,内容诙谐风趣。例如:
我为你准备一桌菜,
绿叶子柠檬添光彩;
我若走近你就走开,
我若走开你便气来。
受谣曲结构的影响,“松”的旋律多为 4、8、12 小节,乐句短小,常有稍加变化的重复。通常为大调式,大型“松”的各段之间会出现同主音的调式交替,以此丰富音乐的色彩变化。在节奏上西班牙的歌舞音乐“塞吉迪利亚”
3 6
对它有较大影响: 4 与 8 拍交替使用,歌唱声部与伴奏之间也常出现不同节拍的叠置。为“松”伴奏的乐队叫马里阿契,由 2~3 把小号、2~3 把小提琴,3~4 把吉他和一把低音吉他组成,演奏者常常边奏边唱,并间或插入喊叫。而演唱方式则多为齐唱,也有 3、6 度平行的二声部合唱、演唱中不时会加入一些助兴性的短语,如“来吧,老兄”,“哈哈,真可笑”等。“松”常以动物命名,如蛇、老鹰等,这是继承了印第安人的传统习俗。
“松”的舞蹈表演采用多组变化的男女对舞形式,男舞者身穿传统的服
装,右肩披搭花条长巾,头戴宽沿帽,双手自然地背在身后,上身基本不动,脚下跳出快速高难度的踢踏舞。女舞者着色彩斑斓的宽肥裙子,除脚下跳踢踏舞外,双手还舞动裙子,翻出各种图形,手脚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最著名的“松”舞是哈利斯州的“哈拉贝”,又称帽子舞,在表演中男舞者或把帽子甩来甩去,或把它戴在女伴的头上,或置于地上,整个表演豪迈奔放,集中地体现出墨西哥的民族性格。
2、瓦班戈
瓦班戈这种歌舞曲流行于维拉克鲁斯州。这里以古代印第安人的陶制笑面人头像而闻名,它那种开朗、乐观、幽默的性格也鲜明地反映在瓦班戈之中。
该州北部的瓦斯台克地区把一切歌舞都称为“瓦班戈”或“瓦斯台克松”。它的音乐风格独特,乐曲进行中常会突然移高 8 度用假声演唱一两个乐句,6、7 度大跳也不时出现在旋律进行之中,使音乐显得格外高亢。其歌词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成,多表现爱情。
流行于该州中部的瓦班戈又被称作“村民松”,它以旋律中持续运用 3 连音和小乐队中民间小竖琴的演奏为特征。这种乐器较普通竖琴形体要小一些,但共鸣箱很大,音色清亮。该地的瓦班戈拥有丰富的传统曲目,据说有一套叫做“卡来迪利亚”的瓦班戈包括百余首曲子。
3、兰切拉
它是墨西哥的乡村歌曲。19 世纪意大利歌剧和美声唱法在墨西哥盛行,再加上当时拉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这两者结合产生了抒情浪漫歌曲。它的歌词为每行 10~11 音节,曲调为意大利风格,具有某种感伤情调。1870年左右由墨西哥作曲家塞拉德尔谱写的《燕子》就是这一时代抒情浪漫歌曲的代表作。下面是该曲头四句。
谱例(54)《燕子》
而兰切拉这种乡村歌曲就是从这种抒情浪漫歌曲变化来的。到各地经商的人把城市流行的抒情浪漫歌曲带回农村,在那里它逐渐发生了适应乡村环境的变化,原来充满诗意的歌词被地方的通俗语言代替,曲调也被唱走了样,结构变得简单,悠长的乐句缩短了,内容变得富有乡土气息。从流传于 1910 年革命战争时期的科尔斯特创作的《小华金娜》中便可以发现这种变化。
谱例(55)《小华金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