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以其歌剧和弦乐艺术闻名于世。同样,它的民间音乐,特别是那坡里民歌、威尼斯船歌、塔兰泰拉舞曲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它们不象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那样来自社会的底层,具有纯朴的乡土气息,相反它们的风格大都比较华丽,表演相当专业化,是城市化的民间音乐。意大利民间音乐从风格色彩上可分为四个区域:第一是南部的地中海地区。那里的音乐有阿拉伯和印度影响的痕迹,旋律性很强,多为小调式,喜用装饰音,多数是独唱,音调高亢,节奏自由。第二是北方地区。其曲调多以大 3 或小 3 和弦的三个音为骨干音,兼用大调式和小调式,常采用分节歌形式,有严格的节奏,复调性的合唱十分常见。第三是中部地区。它的歌曲曲调优美,长于抒情,多为独唱,兼有严格的和自由的节奏。第四是撒丁地区,即撒丁岛。那里常见到结构复杂的多声重唱,演唱时领唱者唱歌词,其余声部只唱衬词,歌手的嗓音深沉,喜加各种装饰音。
在这众多类型的民间音乐中最负盛名的是那坡里地区的民歌。那坡里又称那不勒斯,位于意大利的西南部,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维苏威火山和庞贝古城就在这个地区。这里的几个小镇的名字,如苏莲托、桑塔露琪亚和卡莱卡莱也随着其民歌而传遍世界。那坡里的人民豪爽开朗,富于开拓精神,在上个世纪曾有相当数量的人当海员,到南美洲谋生,著名小说《三千里寻母记》(曾改编成动画片在我国电视上播映)描写的就是当地人民移居南美的
艰难经历。这里的民歌有许多也是表现远在海外的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切感情的。
现在大家听到的拿坡里民歌已不是其原来的形态,而是经过专业作曲家加工、改编和创作的,但它们仍保持了原来民歌那种曲调优美、热情奔放的特点,所以当地人也喜爱它们,公认它们是自己的民歌。例如《重归苏莲托》这首歌的曲作者库尔蒂斯曾写过多首那坡里歌曲,当地人特地在苏莲托火车站为他塑像,以纪念他对拿坡里民歌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些民歌现在不仅在群众中传唱,而且也是声乐大师独唱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像多明戈、帕瓦罗蒂等都经常演唱它们。
拿坡里民歌的曲调是根据歌词的方言发音来谱写的,这 153 种方言与意大利标准语发音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演唱时按方言发音为佳。这种民歌音域宽阔,跨几个声区,旋律气息连贯,适合于用美声唱法演唱。特有的小滑音、小装饰音是这里民歌的又一特征,例如像《我的太阳》中那样:
谱例(68)那坡里民歌《我的太阳》片段
那坡里民歌兼用大、小调式,并且喜欢在同一首歌中以这两种调式的转换形成情绪上、色彩上的对比,而同主音的大小调转换是其最常用的转调方法。例如《重归苏莲托》这首歌的第一段为 e 小调,表现一种怀乡的情绪:
谱例(69)那坡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第一段
它最后落到主音 e 上。接下来旋律采用同主音调式转换的方法转为 E 大调,音乐的色彩一下子明朗起来,似乎在思
谱例(70)那坡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第二段念亲人的惆怅中看到了重返故里的希望:
为了与开始时的基本情调相呼应,音乐在全曲行将结束时又转回 e 小
调。
谱例(71)那坡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的结尾
通过这两次转调,大大地强化了歌曲的情感变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由于内容的需要,那坡里民歌较多采用多段式结构,而每段的长度通常是相等的,4 句或 8 句为一段的情况居多,因而结构是比较规整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