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歌剧的发展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8 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喜歌剧(Opera Baffa),这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种新的歌剧体裁形式。它是在意大利幕间剧(Intermezzo)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中人物常常是社会中下阶层,场景多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而非豪华的王宫深院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也十分生动。

意大利的佩格莱茜(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不仅是一位有才能的正歌剧作曲家,他的《女仆作夫人》被认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这部独立的喜歌剧最初是分为两部分穿插在他本人的三幕正歌剧《高傲的囚徒》的幕间演出的。剧情简洁,人物仅有主人(男低音、常扮演喜歌剧中音乐较生动的角色)、女仆(女高音)和一个哑仆。作品表现了市民阶层女仆的精明机智。

18 世纪中下叶意大利主要喜歌剧作曲家波契尼(N.Pic-cini,1728—
1800)的《温顺的女儿》融入了一些严肃的抒情性。契玛罗萨(D.Cimarosa,1749—1801)的《秘密婚姻》由于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社会等级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引起轰动。

1752 年,一个意大利歌剧团把《女仆作夫人》带到巴黎演出,激起了法国文化界“喜歌剧之争”。卢梭等一些启蒙思想家,热情赞扬这种大众化倾向的歌剧体裁,卢梭还综合了意大利喜歌剧及法国传统的集市戏创作出了喜歌剧《乡村卜者》,证明以法国语言能够谱写这种新风格的音乐。

由于 18 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过份注重美声、炫技性而无视戏剧性的倾向,使它与启蒙主义提倡的“自然”原则格格不入。一些艺术家思考对正歌剧进行改革。其中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是格鲁克。

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是德国人,就学于布拉格,后在意大利完成学业,早年主要创作传统风格的意大利歌剧。18 世纪 50 年代定居维也纳,受歌剧改革浪潮影响,与诗人卡尔萨比基(Raniero Calzabigi,1714—1795)合作先后创作了《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阿尔切斯特》等歌剧,实践了他对歌剧改革的一些设想。他认为:歌剧声乐的旋律要去除不必要的装饰,音乐必须在戏剧的支配下简洁地陈述出来;千篇一律的返始咏叹调的形式,如果破坏了剧词的连贯性,就不应该采用;序曲的基调应与整个戏剧的基调相吻合;简洁和清晰应是歌剧音乐永远追求的原则。

格鲁克的歌剧题材虽然仍是采用神话故事,但他着意发掘其中的人性的、伦理道德的意义。他以新的歌剧美学观点面对已被音乐家数十次谱写过的题材,写出《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其中咏叹调“我失去了尤丽狄茜”等唱段不愧是富于美感而简洁的佳作,奥尔菲斯下冥府拯救妻子的场景则以音乐和戏剧的浑然一体动魄感人。

格鲁克在 70 年代为在巴黎演出而创作了《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米德》和《伊菲姬尼在陶里德》等歌剧。他的歌剧美学观点启发着后世许多著名歌剧作曲家的思考和探索。

为您推荐

发展本土音乐的必要性

  1.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底蕴   学校的责任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尚品格、高雅的审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代院校的根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弘扬传统..

网络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基于网络音乐发展迅速、受众众多的特点,虽然网络音乐整体市场状况虽趋于好转,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网络环境对音乐产业链的改变,网络音乐市场的激励不足等。   (一)版权侵..

传承主流音乐文化,发展地方音乐特色

  社区音乐工作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传承主流音乐文化,二是发展地方音乐特色。前者可以理解在我国音乐产业体制中,占据支配主导地位,发挥主要传播引导作用的经典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而后者主要是指,主流音乐种类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之下,市场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之下。人们需要通过音乐来愉悦自己,这种音乐应该具有娱乐文化的性质。这便是流行音乐的大众化特点,在大街上走着,不论是商店还是酒吧,都会..

流行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流行音乐从古至今发展了很长的时间,在各个方面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得可贵的。在各国文化相互传播的今天,中国流行音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发展邢台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策略

  1.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企业要对生产营销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适应不同的受众口味,制定产销对路的市场营销策略。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营销与各种物质产品的营销一样,必须看准市场上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能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