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显出音乐才能,15 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对布鲁克纳的音乐深为赞赏。19 岁起先后在布拉格、莱比锡、布达佩斯、汉堡担任歌剧院指挥,并开始创作。1897—1907 年间接受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指挥这一重要职位,他与一批出色的音乐家合作,改变歌剧院原来的浮浅习气,提高了歌剧演出的水平,使其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歌剧院。由于他在艺术上严格要求,决不妥协,因而树敌过多,1907 年被迫辞职。此时他年仅四岁的长女夭折,自己被确珍为患有不治的心脏病。其后赴美国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爱乐乐团指挥,1911 年因心脏病在维也纳逝世。
马勒是维也纳的交响乐大师行列中的最后一位作曲家。他创作了 10 首交响曲、歌曲——交响曲《大地之歌》和三部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亡儿之歌》,《青年魔角之歌》。
马勒的交响曲具有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哲学性的宏伟的构思,巨大的篇幅,复杂的结构,标题的性质,需要庞大的乐队演奏。马勒是充满了社会道德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希望通过自己交响曲的精神和道德作用去“创造世界”。他的作品的主题中既有:大自然、民间传说、人类的爱、诗意,又有命运的痛苦挣扎、无尽的悲哀,死的静寂和对彼岸的向往,表现
出世纪末的精神待征。
马勒又是一位抒情诗人,继舒柏特、舒曼之后创作了声乐套曲,他的套曲《旅行者之歌》弥漫着舒柏特式的渴望,《青年魔角之歌》是在德国民间诗歌的启发下写的,还有动人的《亡儿之歌》,它们都以管弦乐队伴奏。
马勒把歌曲与交响曲结合起来,发展了贝多芬首创的声乐交响曲的概念。他的交响曲中有四部用了人声。作为他交响曲创作整体序幕的《第一交响曲》的主题素材来自《旅行者之歌》,第二、三、四交响曲加入了独唱、合唱,唱词选自《青年魔角之歌》,第五、六、七交响曲虽没用声乐,但音乐上与《亡儿之歌》相关,第八交响曲,即“千人”交响曲,起用了庞大的合唱队,根据中国唐诗译本创作的《大地之歌》被称为“歌曲——交响曲”。
马勒的交响曲渗透着奥地利流行歌曲、舞曲和波希米亚的民歌音调。长线条的旋律形成抒情风格,和声富有表现力,管弦乐色彩敏感丰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