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歌剧和抒情歌剧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成为欧洲重要的歌剧艺术中心。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法国大革命的动荡,中产阶级的解放,和拿破仑帝国的城市文化生活发展都为歌剧发展提供了条件。大革命时期,巴黎的中产阶级经历了压迫与解放,所以他们特别偏爱“拯救歌剧”(rescue operas),其情节常是忠诚
的爱人甘愿冒一切危险去拯救身陷囹圄的英雄。如凯鲁比尼( Luigi Cherubini, 1760—1842,意大利作曲家)的《两天》和在歌剧创作方面钦佩凯鲁比尼的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菲岱里奥》。

19 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大歌剧(grand opera)。这是一种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史诗或历史性内容,带有芭蕾舞,注重大场面,运用大合唱和大的管弦乐队。作者有时为了追求轰动的舞台效果和跌荡的情节不惜牺牲戏剧展开的逻辑。奥柏(Daniel Auber,1782—1871,法国作曲家,凯鲁比尼的学生)的《波蒂契的哑女》可称为第一部大歌剧。

而使大歌剧在 30 年代影响广泛的是梅耶贝尔(GiacomoMeyerbeer,1791 —1864)。这位德国人起初写作意大利歌剧,后来专心研究法国历史和艺术,创作了《恶魔罗勃》、《胡格诺教徒》、《先知》和《非洲女》等作品。他的歌剧声乐风格华丽,追求大乐队,多喜用升降号的调性,转调频繁,追求舞台戏剧效果。法国大歌剧对法意两国的许多重要歌剧作家都产生了影响。

同时吸取了大歌剧和喜歌剧的因素,法国作曲家在 19 世纪下半叶又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剧体裁——抒情歌剧(opera-lyrique)。抒情歌剧多有牵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感染人的旋律。作曲家们重又选择了那些著名的爱情故事作为歌剧题材:托马(Ambroise Thomas 1811 —1896)的《迷娘》、古诺(charlesGounod, 1818—1893)的《浮士德》和《罗米欧与朱丽叶》、马斯内(Jwles massenet,1842—1921)的《曼侬》、圣桑(CainilleSaint —Saens,1835—1921)的《参孙与达里拉》。

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的《卡门》也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尽管它初演并不成功,但现在是最流行的一部法国歌剧。比才反对当时歌剧的伤感或神话的故事情节,他选材方面的现实主义倾向预示了 19 世纪末的歌剧新潮流。《卡门》戏剧场景和音乐表现出异国情调(比才早期歌剧已有此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性旋律,强烈的西班牙节奏,清晰的配器,形成一种清新的音乐风格,音乐在表现人性的本质和激情方面的成功,使其成为一部完美的抒情悲剧。

为您推荐

音乐剧与歌剧的关系

  音乐剧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到歌剧的广泛深刻的影响。歌剧在艺术上的用意是把崇高的情绪灌注给观众,使他们变得丰富而高贵,而音乐剧的身体里就流淌着欧洲喜歌剧、轻歌剧高贵的血液。十六世纪末,意大利歌唱家卡契尼提出..

歌剧中的名人

  韦明,从革命战争中成长的歌剧演员。在战争年代军队文艺部,他发挥他的才智、才华,锻炼了他的更大的能力,在那种艰巨的环境下他的头脑和他的艺术人才培训等都使他磨炼出了更高的素养和品质,成就了他对于理想的承?Z。  ..

歌剧中的戏剧比重

  (一)歌剧中对于戏剧音乐的承载。歌剧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功劳”最大的为音乐了。杨燕迪老师在歌剧《作为戏剧的歌剧》的前言中写到“歌剧有其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标准,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审美观,它将展示艺术,戏剧,音乐的..

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

普契尼歌剧的音乐特点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多以抒情风格为主,歌剧中的一切都是为了着力于主人公复杂心理的刻画,包括灯光、印象、舞台、声音等等,并且他十分重视发挥歌唱家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尽可能地使歌唱旋律流畅优美。所以,不难理解,普契尼注..

音乐剧与古典歌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变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表演是以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三者融为一体..

音乐厅、歌剧院、电影院音响设计的主要问题——闭室的混响时间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同一个音乐声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即使是由同一个人去听,也是会有不同效果的。这主要是因为从房间周壁或其它物体产生反射的效果。那么,我们可以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