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团

五人团(或称“强力集团”)是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他们多数不是专门从事音乐的作曲家,而是在业余时间里从事创作,集体研讨作品,交流艺术思想和创作经验。与同时代的俄国西方派音乐家如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w-binstein)等相比,他们是自觉的民族主义的音乐家。

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1837—1910)在音乐艺术上的民族理想曾受到格林卡的鼓励。1861 年起他成为五人团的核心人物,他不仅为同行拟定创作方向,还细致品评他们的作品。1862 年他创建免费音乐学校,在学校举行的交响音乐会上介绍同行的新作品。他创作有两首交响曲、两首交响诗(《俄罗斯》、《塔马拉》和东方色彩的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等。

居伊(Zesar Kjui,1835—1918)是军事工程学家。创作有歌剧和艺术歌曲,但主要在音乐评论上具有影响,热情宣扬“新俄罗斯乐派”的思想。

包罗丁(Alexander Borodin,1833—1887)从小对科学和音乐表现出同样的兴趣。医学院毕业后,成为有机化学教授,并出版科学论文。1862 年结识巴拉基列夫后,业余学习和创作音乐。主要作品:歌剧《伊戈尔王》、第一、二交响曲和交响音乐《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他不直接引用民歌,然而音乐中却弥漫着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气息和东方色彩,艺术上具有独创性。

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 1839—1881)是五人团中最富有个性和创造的作曲家。他出身贵族,但竭力支持农奴解放,放弃自己的财产,使农民不付赎金而获得份地。1857 年结识巴拉基列夫后辞去军职,加入五人团。他学习音乐主要靠自学。穷困潦倒的生活和不充分的音乐训练影响了他音乐才能的充分发挥,许多作品都未完成。然而他的音乐中的非凡独创性对欧洲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它具有同时期俄国一些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倾向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忍受哀悲痛苦的俄国人民成为歌剧的主要角色,以罪恶手段篡位的沙皇鲍里斯所历尽的心理折磨被表现得栩栩如生。在音乐的民族性上,穆索尔斯基未停留于表面的追求民歌风格的音调,而是注意以俄罗斯语言的音韵行腔,运用俄罗斯调式,并构成俄罗斯调式和声,因而突破了欧洲大小的体系。

在器乐创作上,他不沿袭西欧的传统结构手法。根据亡友画家哈特曼十幅画创作的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出色地展示出绘画的意境和形象。此作被许多作曲家改编为管弦乐,其中拉威尔的改编本最著名。

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还有:歌剧《霍万兴那》、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和一批现实主义倾向的艺术歌曲,如:《跳蚤之歌》、《孤儿》、《死神之歌与舞》和《神学院学生》等。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 Rimsky—Korsakov,1844—1908)是五人团中年龄最小、音乐修养最全面的一位成员。他在海军士官学校毕业后,曾作为海军尉官在海上航行。加入五人团后开始创作,1871 年被聘为彼得堡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后,对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和配器法进行刻苦有效的顽强自学研究。他先后为达尔戈梅斯基的歌剧《石客》配器,在学生格拉祖诺夫协助下,完成了包罗丁的《伊戈尔王》,并为之配器。穆索尔斯基的《鲍
里斯·戈都诺夫》也是由他整理润色出完整的演出本。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十几部歌剧大多取材于民间神话、童话,如《雪姑娘》、《圣诞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和《金鸡》等。主要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和《俄罗斯复活节幻想曲》。他的音乐以清晰、色彩绚丽的管弦乐配器著称。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原理》等教科书和自传《我的音乐生活》。他的学生中著名的有格拉祖诺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

为您推荐

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是俄罗斯著名钢琴 家和作曲家。就学于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由于第一交响曲创作失败等原因曾一度对自己的作曲才能丧失信心,得到尼..

斯克里亚宾

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是与拉赫玛尼诺夫同时代的作曲家、钢琴家。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的音乐与俄罗斯的联系并不密切,而受到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绘画出现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法国,由评论家对莫奈的画《印象——日出》的嘲笑的批评用语而得名。印象主义画派放弃绘画中宏大的、戏剧性的主题,他们绘画的主角是光线。..

德彪西

拉威尔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生于西布雷。14 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他的不符合传统规则的和声触犯了巴黎学院派,他曾四度竞争罗马大奖,三次落选,第四次在预赛..

20世纪欧洲音乐概述

20 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浩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疾速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社会化的大生产、经济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