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每天早晨,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你一定想知道有关这首歌的故事吧!
这首歌,是音乐家聂耳在 1934 年创作的,当时叫《义勇军进行曲》。它是怎样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呢?聂耳又是谁呢?好,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这方面的故事。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在民间音乐戏曲的熏陶下,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8 岁时聂耳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团”,受进步思想影响,不久便参加了左翼文艺工作。从 1933 年起,他先后创作了 41 部作品,大多不同凡响。他的歌曲集中反映了工农群众在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斗争。

1934 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人民遭受了日寇铁蹄的蹂躏,纷纷奔赴抗日前线,抗战吼声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目睹国土沦丧、人民受难的情景,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拿起笔来,创作了一批鼓舞人民进行抗战的作品。当时著名作家田汉创作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其中的一首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写完影片故事后,就被反动派关进了苏州监狱。这首歌曲的词是他在被捕前,仓促地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后来由夏衍交给了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聂耳看到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歌词,全身热血沸腾,他无数次地朗读歌词,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仿佛看见:日本帝国主义在屠杀中国同胞,英雄的中华儿女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奋勇地冲向前方 激情化成了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全曲只写好前面几句,他就亲自用小号吹给一位老太太听

聂耳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党为了聂耳的安全,便安排他出国学习,他带着未完成的曲谱,登上了东去的轮船。汹涌的海浪,澎湃的心潮,阵阵海风,使他仿佛听到祖国在哭泣。他彻夜不眠,终于完成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并于 1935 年夏,寄回祖国。这是聂耳一生中完成的最后一首歌,也是他“最后的吼声”,它给了中华儿女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战斗力量。无数革命先烈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用自己的胸膛冲向敌人的枪口,迎接着祖国的解放。

1949 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北京筹备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国旗、国徽都制定好了,就是国歌确定不下来。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应为我国国歌。周总理立即表示支持,毛主席也同意。于是,在 1949 年 9 月 27 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每当我们听到庄严雄壮的国歌,就想到伟大的祖国,经过了多少惊涛骇浪、艰难险阻,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献身,它的成立,是多么不容易啊!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它像战斗的号角,永远召唤着我们“前进!前进!前进!进!”

为您推荐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特征

  1.义勇军进行曲的曲式特征   《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情绪是庄严地,是一首非方整性结构的长短句曲式。节拍为2/4拍,速度为进行曲速度120拍每分钟,民族调式中的清乐宫调式。歌曲体裁属于进行曲。歌曲开始的前奏尤如..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 聂耳 【作者简介】 聂耳 (1912—1935) 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原名守信,字子义 (艺) ,1912 年2 月15 日生于云南昆明.聂耳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并学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25 年入云南第..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每天早晨,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你一定想知道有关这首歌的故事吧! 这首歌,是音乐家聂耳在 1934 年创作的,当时叫《义勇军进行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