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丽多彩的音乐图画——《春江花月夜》

少年朋友,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音乐就是音乐,图画就是图画,怎么会有音乐图画呢?其实这不难理解,有许多音乐,由于它们表现出非常生动的形象,使人听了之后,引起种种联想,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样。因此,人们就常把这类音乐比做图画了。

《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用音乐形象地描绘月夜春江迷人景色的图画。这首民族管弦乐曲原为古代的琵琶大曲,题名《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1925 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它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借用了唐代著名乐府《春江花月夜》的题名。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它进行加工修改,终于使它成为一首赞颂江南水乡风姿的经典名曲,得到国内外听众的珍爱。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委婉曲折,节奏起伏流畅,配器淡雅巧妙,就像一幅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工笔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全曲共分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转、花层叠影、水深云际、渔舟唱晚、回澜拍岸、挠鸣远濑、矣乃归舟、尾声等组成。音乐生动地描绘了月夜的春江像一幅色彩淡雅清新的风景画,在夕阳映照江面、箫歌悠悠、
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中,渔人泛舟,轻歌曼舞,如入仙境。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模拟江楼鼓声,编钟和鼓做衬托,描绘夕阳西下,江楼鼓声催人回程的意境。然后,箫和筝奏出了十分轻巧的波音,恰似春风吹拂下的江水涟漪。接着,整个乐队奏出优美如歌、委婉动听的主题,描绘江水在夕阳余辉映照下,被染得绮丽耀目的美丽景色。它像一幅浓淡相间的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在我们面前展现。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转”,从多方面揭示乐曲的意境:月色朦胧,江风习习,花枝摇曳,水中倒影。于是进入第四段“花层叠影”。江畔柳丝在夜风中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轻拂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荡漾的轻舟

随着琵琶、二胡、大胡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第五段“水深云际”的江上晚景,加上第六段“渔舟唱晚”中箫与笙那如歌的旋律和琵琶的泛音,构成了“江帆点点,遥闻渔歌”的画面。

第七段“回澜拍岸”,琵琶采用扫与轮的方法,演奏出一连串由慢而快、顿挫有力而富有生气的乐句,好似渔舟破水,掀起层层浪花,在拍打江岸。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矣乃归舟”。音乐由弱而强,由慢而快,使我们仿佛看到归舟由远而近的情景。尾声中,又如渔舟渐渐远去,江上月白风清,万籁无声,只有那一轮明月照着春江流水,泛着点点银光

少年朋友们,听了这首名曲后,你难道不觉得它像一幅瑰丽多彩的图画

吗?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