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关于它,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在一个美丽的月夜里,贝多芬散步郊外,听到从一农舍中传出琴声,他走近农舍的窗前,发现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少女在弹奏他的《F 大调奏鸣曲》。贝多芬深为感动,特地为她演奏一曲。这时,一阵夜风吹熄了室内的蜡烛,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室内犹如披上了银色轻纱。贝多芬将此情此景表现在所奏乐曲中,从而产生了这首“月光”奏鸣曲。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实际上这首曲子写于 1801 年。当时音乐家刚刚恋爱失败,这是献给恋人朱丽叶·琪察尔迪的。失恋加上耳疾,他在这首作品中反映了痛苦失望的情绪。作者自己把这部作品称为“幻想曲”式的奏鸣曲,但正如罗曼·罗兰指出的:“幻想维持不久,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
“月光”之名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勒听了此曲后,将它比做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而得名。

奏鸣曲的三个乐章,表现了从一种心理状态到另一种心理状态的转换,从深深的悲哀转向烈火般的抗争。第一乐章以单三部曲式写成,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具有浪漫主义小夜曲的特点。整个乐章舒缓从容,匀称的三连音音型贯穿全曲,造成平静的背景,然后主题轻轻进入,细腻地表现了心情的波动。

第二乐章是小快板,采用小步舞曲的体裁,优雅轻盈的音调,与第一乐章的情感形成对照,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是激动的快板,这是整首奏鸣曲中富于戏剧性和矛盾冲突的部分,是整个乐曲的高潮。第一主题是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与爆发,犹如激烈的狂涛,又像是连续的跺脚声,音乐极富动力,从低音区一直冲到高音区,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激流。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申诉。

结尾部使紧张的气氛略微缓和下来,乐曲经过短短的展开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感情极为奔放。在尾声中,当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潮并没有就此平静,而是在做最后的冲击。

为您推荐

简介《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一)对《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部分小节进行风格分析   第一乐章为三段式曲式,ABA。旋律主题鲜明,旋律感强,音乐天真单纯、机敏伶俐。顿音较多,乐曲中的颤音讲究音的纯美,并与主题线条精心地平衡起来。F自然大调,快板,..

暴风雨奏鸣曲的写作特点与乐章分析

  d小调奏鸣曲op.17(暴风雨)全曲由3个乐章组成,三个乐章均由奏鸣曲式构成是这首乐曲显着的特点,整部作品充满了压抑、灰暗的情感基调。各乐章在结构安排上各有差异,但都严格遵守着奏鸣曲式的基本原则。本曲在速度、节奏..

《暴风雨》奏鸣曲与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的关系

  贝多芬饱受磨难的时刻正是他创作《暴风雨》的时期。贝多芬在该年所写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反映出他正被身体上所带来的病痛困扰着,加之精神上的折磨,几近崩溃。然而,他对音乐的执着让他坚定了同命运进行抗争的决..

双极结构在古典奏鸣曲式中的个案分析

钢琴《小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一)织体想象   钢琴《小奏鸣曲》由萨尔泽多改编成了长笛、大提琴和竖琴的协奏,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乐队的想象来加深对于该乐曲的理解和把握。在乐曲的展开部中,从43小节开始一直到58小节都是通过织体的不断递..

拉威尔钢琴《小奏鸣曲》的演奏方法

  (一)连音奏法   连音奏法是钢琴演奏中音与音之间紧密相连的一种弹奏方式,拉威尔在《小奏鸣曲》中就多次运用了连音奏法进行曲目的演奏,特别是三连音奏法在曲目中的出现更为频繁。三连音能够与正切拍进行配合演奏,给..

钢琴曲《热情奏鸣曲》

贝多芬 [作品简介] 这首乐曲产生于贝多芬在创作上的成熟时期 (1804—1806) .1804 年贝多芬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最初对拿破仑寄以希望,认为他是为从君主暴政统治下争取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