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1935年生于吉阿博多。在学生时代,他就创办和编辑学生文学杂志《号角》。取得学位之后,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关于这段美国经历,他后来以冷嘲热讽的笔法写成一本旅行记《美国,他们的美国》(1964)。返回尼日利亚之后,克拉克一直在格各斯的《每日快报》任职。现在,他在拉各斯大学讲授非洲文学。
克拉克的剧本和他的诗作一样,反映了他在创作风格上的某种两重性:即一方面对传统民间艺术、口头诗歌传统认真研究,兴趣浓厚,诗人本人多次谈到这点,另一方面对现代西方戏剧各种流派的兴趣也很浓厚,进行种种革新的探索。
克拉克在剧本《山羊之歌》(1960)和《假面舞剧》(1964)中效法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力图利用非洲宗法制村庄生活的素材,表现出有古代作家那种深度与力量的冲突。为了用“特写镜头”来表现传统的非洲,克拉克选择了古典悲剧的形式,它雄伟磅礴的气势显然令他十分敬仰。他使这一形式具有非洲的内容,以期强调出另一个世界和时代的冲突的庄严性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他塑造人物形象的“素材”,即非洲氏族社会。在某些方面与古希腊有相似之处,这是他选取这种古典戏剧形式的内在原因。
《山羊之歌》大体上是以伊卓族的一个传说作基础写成的,笔法符合乡村讲故事人的传统。剧中的冲突是:一个酋长把妻子送到男按摩师那里去治疗不育症,其实真正不具生育能力的是酋长本人。按摩师告诉酋长的妻子“应当由另一个人耕种这片沃土”,因此妻子与酋长的弟弟发生关系,事情败露后,丈夫杀死不贞的妻子,弟弟自杀身死。用莎士比亚的话说,剧中有不少“吵闹和怒火”,但并无希腊悲剧的力量。《假面舞剧》被称为《山羊之歌》的续篇,在这部剧中,父亲因为女儿公然反抗而开枪把她打死,反过来又被女儿的情人杀掉。这两个剧本都是情感夸张的爱情故事,个人经验决定着一群人的活动,因此,它们对非洲生活有某种扭曲的反映。
克拉克的最佳剧本《奥兹迪》(l966)回到非洲传统戏剧的典型模式——神话。这是以伊卓族英雄传说为基础的当代政治剧,它把歌曲、演说和舞蹈的礼仪成分揉进剧中。这个剧同时关注两个方面:既有礼仪复生、继承的必要和伦理道德的发展;又有对腐败官吏和某个现代非洲国家政变频繁的描写。
同出于克拉克之手的《木筏》一剧风格迥然不同,突出体出了部分现代西方文学的某些典型倾向,首先是描写生活的悲剧性,甚至是荒谬性。剧中写四个打短工的人乘尼日尔河上木筏回家。夜间木筏离岸,随波飘入大海。四人千方百计挣扎,未能得救:木筏忽然断裂为二,一人当即死去;一轮船在近处驶过,一人当即游去,但当他游近时,船员竟用铁条猛击他的双手,他溺水而死。剩下两人已靠近自已的城市,眼看得救,但忽然大雾弥漫,他们根本无法被人发现,于是又被河水带走。此剧很难称为成功之作。真正的悲剧性被空洞的辞藻所代替,剧本显得公式化,舞台效果很差,剧情沉闷、单调,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