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高峰——英国戏剧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走到了最辉煌的峰端。这一时期的戏剧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是中世纪戏剧逐渐衰亡和人文主义戏剧逐渐成长的时期;第二阶段从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到1616年是人文主义原鼎盛时期;第三阶段从1616年以后到1642年是人文主义戏剧走向衰落的时期。

十六世纪上半期,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英国人文主义作家也力图利用戏剧这一有力的工具来传播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开始时,中世纪的道德剧和幕间剧的形式被用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等到创作内容丰富起来时,幕间剧和道德剧适应不了新的创作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随之就被介绍到英国来。

古代的戏剧知识首先在英国大学里得到广泛的传播。人文主义学者将古代的悲剧和喜剧翻译过来,举行演出。英国的第一部喜剧《拉尔夫·劳埃斯特·道埃斯特》(1550)就是模仿普拉图斯的《好吹牛的军人》而写出来的。英国的第一部悲剧是托马斯·塞克维尔和托马斯·诺尔顿合写的《高布达克》(1562)。人文主义戏剧经过作家们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研究,终于确立了下来。

在戏剧发展的第一阶段,人文主义剧作家为英国戏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一批职业剧作家的出现,使得英国戏剧呈现一派的繁荣。这批作家中,以所谓“大学才子”们最有代表意义。这个时期的英国戏剧分为宫廷戏剧和大众戏剧,在“大学才子”中这两种戏剧都有出色的代表人物。英国宫廷戏剧的代表作家是约翰·利里(1554?~1606),长期服务于伊丽莎白王宫,创造了“幽菲文体”,他的剧作以美化生活,宣扬禁欲主义,以幻想代替现实和崇高见称,代表作有《萨福与法翁》、《月亮里面的女人》等。大众戏剧的代表作家有基德、格林和马洛等人。托马斯·基德(1558—1594)的杰作《西班牙悲剧》(1587)是塞内加与莎士比亚的桥梁。深刻的构思和简洁的对话,是基德剧作的最大特点。罗伯特·格林(1558—1592)一生放荡不羁,穷困潦倒,熟悉下层生活,他多以本国历史和民间传说为素材写成剧本,对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代表作有《僧人培根与僧人班格》、《詹姆士四世》等。马洛则是“大学才子”中最激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家。

如果说,“大学才子”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开路先锋,那么莎士比亚则是这种戏剧艺术的主帅。“大学才子”们把古代和外国的戏剧艺术经验和自己的民族民间的戏剧艺术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主义戏剧;莎士比亚遵循这一光辉的创作道路继续前进,以自己取得的更高成就影响着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使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艺术走在当时欧洲各国的最前列。

莎士比亚去世后,本·琼森成为英国戏剧界的领导人。以他为首的戏剧家们继续创作和演出,但此时,人文主义戏剧已接近尾声了,他们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戏剧发展到第三阶段,脱离人文主义的民主倾向,加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享受生活的表现成为戏剧的主要特征,并以离奇复杂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而不重视戏剧应有的社会教育作用。
戏剧日益变成宫廷贵族的消遣品,引起了清教徒的反对。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了反对戏剧活动的高潮。资产阶级革命后的1642年,国会更是明令禁止戏剧演出了。从1648年起,几乎所有的剧院被拆毁。在当时戏剧演出若被发现,演出者要受刑事处分,观众也要被罚款。这种“迫害”活动直到166O年王朝复辟后才结束。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号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暴风雨般的作家”,仅次于莎士比亚的悲剧诗人。这位皮匠的儿子,比莎士比亚大两个月,死时年仅二十九岁。1587年他获得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离开学校后,便投身伦敦戏剧界,从事专业的戏剧活动,主要为大众剧院写戏。从他的第一部悲剧上演到他的生命结束为止,其间不过六年的时光。马洛共留下六部悲剧和一首英雄诗,另外还有一部没有完成的悲剧。

马洛的第一部悲剧《贴木耳大帝》,表现主人公贴木耳的英雄业绩。从一个牧羊人变成许多国王的征服者,贴木耳希望统治全世界。他占领了无法估量的土地,有一位美丽的妻子。不幸的是,心爱的人死了,留给他的三个儿子又不称心如意。忧郁的贴木耳,在无边的愤怒下,竟烧毁了妻子去世时所在的城市,然后带着她的尸体象战神一样向各地进军。他临死也没有放弃征服世界的野心,嘱咐他的儿子为完成父业而继续奋斗。

这部英雄戏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马洛的英雄气概。悲剧所塑造的“巨人”形象贴木耳,体现了马洛的民主意识和反封建教会的思想,反映了他对个人权力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同时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也在这个人物身上发展到了极端。如果说,《贴木耳大帝》是表现追求权力的野心,那么,《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则是表现追求科学的欲望。悲剧英雄浮士德闭门研究学问三十年,精通了各方面的知识,可在现实中却没有什么用处,于是他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转向魔术的研究。研究的结果,竟把魔鬼菲斯特召唤出来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浮士德不惜同意同魔鬼签约,出卖灵魂,以换取魔鬼的帮助。于是,他解决了一切疑难问题;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有什么,遨游世界,痛打罗马教皇,愚弄德意志皇帝他都做到了。最后契约期满被魔鬼带走的时候,他还得到了所渴慕的美人海伦。

在浮士德身上,马洛的无神论和追求科学的幻想得到了深刻的反映。但这个英雄人物却是个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出卖灵魂的同时,又担心付出的代价太高,于是他处于一种自相矛盾和精神分裂的状态之中。

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在《马耳他的犹太人》里有更进一步的表现,只是马洛对它采取了批判态度。富商巴拉巴斯贪得无厌,满屋黄金却不让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享用,反毒死女儿,害死妻子,结果自己落进沸水锅而丧命。这个剧本标志着马洛思想有了新发展。《马耳他的犹太人》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有着显著的影响。

从马洛的悲剧创作中,我们看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悲剧的主要特征都已被确定下来。它们突出地表现英雄人物的坚强性格。在人文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冲突中这种坚强性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的英国悲剧既表现英雄人物的外在冲突,也表现他们的内心冲突。这些悲剧不接受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限制,有着极其复杂的故事情节,戏剧的次要情节能和主要情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有力地表达悲剧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形式——无韵诗体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了。

本·琼森(1572—1637)莎士比亚之后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卓越的剧作家。
他出身于一个新教徒的家庭。在天主教的女王玛丽统治期间,他的父亲曾被关进监狱,家产也被没收,后来从事教会工作。本·琼森的父亲在去世时,没有给他这个“遗腹子”留下什么遗产。在一位学者的照顾下,琼森曾受到极为优良的人文教育。年轻的本·琼森也曾作过泥水匠,后随军去尼德兰参加反对西班牙的战争。约在1592年,回到伦敦,开始在“命运剧院”从事演员和编剧工作。1598年,他的第一部喜剧《个性互异》问世,曾由莎士比亚的剧团上演。詹姆士一世即位以后,琼森应邀入宫,并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和年俸,曾一度在伦敦戏剧界和莎士比亚分庭抗礼,名噪一时。

性情暴躁的因决斗杀人坐过监狱的琼森。在伦敦戏剧界,也常因创作和理论问题和同行发生论战,经常猛烈攻讦。他的言行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使他日益失去皇家的尊重。在晚年,再也领不到皇家赏赐的他,死于贫困之中,可他声誉仍在。

琼森的一部最有力的喜剧是《福尔蓬奈》(1606),主题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的贪婪无耻。富商福尔蓬奈贪婪成性,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竟伪装重病,让助手摩斯加扬言他将要死去,借以愚弄别人。因为他没有后代,许多人便跑来争夺他的财产继承权,商人柯温诺甚至因此愿将自己的妻子送给他。骗局最后由于争分财物而被揭发,他们都受到了不名誉的惩罚。这些贪财者的名字都很有趣:福尔蓬奈是狐狸,摩斯加是苍蝇、柯温诺是小乌鸦等。这类特定的名称,在中世纪的道德剧中已经出现,但琼森的剧中人物不再是那种抽象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现实人物。

琼森的其他喜剧,如《炼金者》(1610)和《巴索洛缪市场》(1614),都是富于讽刺意义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于伦敦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这些作品都作了很好的反映。此外,琼森还创作悲剧、诗和其他戏剧,可他的主要成就在讽刺喜剧方面。

作为一个戏剧理论家,琼森是倾向于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的。他反对莎士比亚等人不遵守三一律,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因素混在一起,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以及利用现有的题材进行创作。在喜剧创作方面,他虽然接受了罗马喜剧的一些影响,但有自己的独创性。琼森作为英国风俗喜剧的创始人,他把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作为创作的主要任务。因而否定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占有特别显著的地位。虽然他没有象莎士比亚那样创造出鲜明而深刻地人物形象,但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琼森的一个重要理论叫气质论。他认为:人们赋有不同的气质,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行为。《个性互异》就是对这一理论的实践。琼森作为英国戏剧史上少见的讽刺作家,就是在这部喜剧里开始显露才华的。《人各有其癖》(1599)是《个性互异》的姐妹篇。可这两部喜剧的格调迥然不同。在《人各有其癖》里面,作者不再表现那种轻松活泼的情调,而是怀着沉重和恼怒的心情揭露了各种愚昧现象和罪恶行为。

有人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衰落应归咎于本·琼森,王朝复辟时期那种低级的风俗喜剧也是受他影响而来的。其实,这些都是由英国历史的发展决定的。

德莱顿(1631~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生于北安普顿郡一个清教徒的家庭。约在1644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受到良好古典文学的教育。1654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文学士学位。他于清教徒摄政
体制结束前开始文学创作。1663年他被选为当时刚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早期著名的诗歌《奇异的年代》(1667),表现1666年伦敦大火、瘟疫以及对荷战争等重大事件。

1668年,德莱顿被封为桂冠诗人,两年后又被任命为皇家史官。此后,他写了许多政论诗和一些颂诗。德莱顿更是一个作品丰富的剧作家,他写了将近30部喜剧、悲喜剧、悲剧以及歌剧。模仿法国悲剧诗人高乃依,他写了许多“英雄剧”,其中较好的剧作有《格拉纳达的征服》(上下集,1672)和《奥伦——蔡地》(1676)等。这些英雄悲剧的主题是爱情和荣誉间的矛盾。德莱顿还把莎士比亚的悲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改写成《一切为了爱情》(1678)。他虽然采用无韵诗体,但也严格遵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规则,最终完成了一部完美的古典悲剧。

德莱顿于1700年5月1日谢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由于他在文学上的多方面的杰出贡献,文学史家通常把他创作的时代称为“德莱顿时代”。

康格里夫(1670~1729),英国喜剧作家。生于利兹附近的巴德西,父亲是英国驻爱尔兰军队中的军官,早年随父亲在爱尔兰生活,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1692年用笔名发表了模仿当时时髦传奇小说的《匿名者:又名爱情与义务的和谐》。很快得到文化界人士的注意,特别受到了德莱顿的提携。在德莱顿的帮助下,他的第一个剧本《老光棍》于1693年3月在伦敦鲁利街皇家剧院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赞赏。他一举成名。他的第二部剧本《两面派》于同年年底上演,尽管它比《老光棍》为佳,并受到德莱顿的赞扬,但在公众中并未受到同样的欢迎。

1695年,他的名剧《以爱还爱》在菲尔兹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伦敦舞台。1697年初,该剧院演出他的悲剧《悼之新娘》更使他声名大噪。1700年3月,他的最优秀剧本《如此世道》上演,菲尔兹剧院虽以最强大的演员上演,但观众的反应并不强烈。此后,他还曾写过歌剧脚本,并与他人合作翻译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作品。

康里格夫是英国风俗喜剧的杰出代表和作家。他的作品感情细腻,语言文雅、流畅、含蓄,达到高度完美的境地。

为您推荐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牡丹亭》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 是明代最著名的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 (1550—1616) 的代表作传奇剧本《牡丹亭》.它是作者在反对朝政腐败遭贬之后, 怀着满腔悲愤, 弃官回到临川的1598 年写成..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是元代关汉卿 (生于1229—1241 间, 卒于1297—1307 间) .号己斋叟, 大都 (今北京) 人.他的一生, 主要从事戏剧创作, 曾是玉京书会 (民间杂剧创作团体) 领导人.常出入..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田汉

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是现代话剧的开拓者和戏曲改革的先驱, 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 (1898—1968) .字寿昌, 湖南长沙人.1912 年就读于长沙师范, 1917 年去日本..

什么是戏剧

五彩缤纷的中国戏曲

话剧在我国出现还不到70年的历史,因此我国19世纪以前的戏剧形式主要是戏曲,戏曲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虚拟性。 西方戏剧追求写实,认为戏是对自然的摹仿;中国古代..

四大声腔之一的昆腔

清代昆曲(流行于江苏一带),经过几代文人的加工整理,吸取了海蓝腔、弋阳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后更加丰富,曲调舒徐婉转。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鼓板、锣等,剧本主..

中国国粹——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播最广泛的剧种,也称国戏,已有200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