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创作除了《享利八世》以外,其余的九部作品都是他的第一个创作期(1590~1600年)里创作的。它们是《亨利六世》(1592),《理查二世》(1595),约翰王》(1596),《亨利四世》上、下篇(1597),《亨利五世》(1598)。《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在创作生涯的最后一年(1612)与弗莱契合写的。
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正当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极盛时期。这时,英国建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由于中央集权的专利王朝执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因而形成王室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暂时结成同盟。1588年,英国的“无敌舰队”打败了西班牙的强大海军,一跃成为世界海上的霸强之一。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对殖民地的掠夺,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英国社会呈现上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族意识觉醒,爱国主义精神高涨,带来了戏剧舞台上人们回顾历史的需要,整个社会等待着历史剧鼎盛之作的出现。同时十六世纪初出现的大量编年史也为剧作家们提供了素材,历史剧作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潮流。
这种社会大环境对莎士比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上他这时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单纯,真诚相信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因而创作了许多具有浪漫色彩的历史剧。这些剧作不仅在质量上属上乘之作,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最多的,成为英国历史剧的一大高峰和代表。
莎士比亚创作初期写的四部历史剧,是他戏剧创作的第一个四部曲,包括《享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这四部曲表现了从1422年到1485年间六十三年的英国历史,其中有英法百年战争、两大皇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农民大起义等等重大历史事件,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这四本戏按事件发生的年月顺序先后相连,合起来构成了封建社会危机时代的一部辉煌的戏剧史诗。
《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集)内容复杂;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英国在爱德华三世当政时,就与法国开始了争夺王位的百年战争。到了亨利六世时,战争已经持续了近百年之久,爱德华三世的嫡系子孙分为两支主要王族: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大王族相互斗争倾轧,觊觎王位。剧本一开场,在刚刚去世的亨利五世的灵枢前,就发生了觊觎权位者之间的争吵。亨利六世年纪太小,还不能亲理朝政,大权掌握在皇叔葛罗斯特公爵手中。至此宫廷里党派林立、阴谋四起,孕育着一场新的危机。贵族们在国会花园集会,争论王朝权属问题,由于意见分歧,形成两党。萨穆塞特拥护当前掌权的兰开斯特家族,他提议:凡是跟他意见一致的,在花园里摘一朵红玫瑰;理查·约克代表已下台的约克家族的利益,他呼吁,支持他的人要佩带一朵“无色的、含怒的玫瑰”。这次分歧成为红白玫瑰战场的开端,而红白玫瑰党人的名称也是由此产生的。
在国内王权斗争趋于激化的同时,英法军队正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鏖战。英国骁将塔尔博在法兰西国土上纵横驰骋,所向披糜。由于英军将领们的内讧,使他身陷重围。在这极端危急的关头他碰到了分散七年的亲生儿子,父子相见格外激动。在法军的重重包围中,他们谁也不肯为保全自己的性命
突围先走,最后双双战死,为国捐躯。
中篇写的是:年青的亨利六世同法国郡主玛格莱特缔结了婚约。在这场婚约中,郡主没有任何陪嫁,而亨利六世却倒赔了英国人在法国的两处领地,把它们割让给郡主的父亲。这门屈辱的婚约是由萨福克公爵签订的,大臣们对此普遍不满。皇叔葛罗斯特对此也愤愤不平,要求废除这门婚约。而葛罗斯特的冤家对头——温彻斯特主教却支持这门婚事,他与婚约的签订者萨福克公爵,还有勃金议公爵,萨穆塞特等人结成了鼻息相通的阵营——红玫瑰党。这样一来,葛罗斯特和其他大臣便与白玫瑰党人约克、华列克等人结合成另一个阵营——白玫瑰党。
两大阵营的斗争一开始围绕着葛罗斯特进行。亨利六世幼年继位,葛罗斯特是实际上的统治者,他秉政有方,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使濒临危机的政府得到一线希望。王后玛格莱特和大臣萨福克因为婚约的事对他怀恨在心,决定合谋搞垮他。刚好葛罗斯特的妻子一心想坐上王后的位子,不顾丈夫的劝阻,暗中召来巫师念咒作法,想凭鬼怪之力去掉国王和王后。这件事情当场被人揭破,红玫瑰阵营纷纷抨击葛罗斯特有谮主之心,罢免他的官职并杀害了他全家。
伦敦市民本来对政府心怀不满,这次葛罗斯特遇害,更激起了他们心中的怒火。暴动的市民在白玫瑰党人华列克、萨立斯伯雷父子的领导下,推翻了掌握实权的萨福克公爵的统治。面对人民起义的威胁,国王只好同意把萨克福逐放,萨福克公爵出逃后没多久就死在强盗手中了。此时,兵权在握的白玫瑰党人约克公爵被派去平息爱尔兰叛乱,国内的混乱使他大为高兴,认为自己夺取王位,大展宏图的时机来了。他暗暗差遣一名亲信去掀起一场新的暴动,好使他乘乱挥师返回,夺取王位。
《亨利六世》下篇开场写的是,红玫瑰党人克列福在战场上捉住了约克公爵的幼子鲁特兰,毫不留情地杀死他。接着,约克公爵本人也落入兰开斯特家族手中,受尽污辱。在血腥的争斗中,红白玫瑰党人轮流掌握政权,亨利六世的王权被架空,成为一个傀儡国王,时而被迫逊位,时而恢复王位。最后约克公爵的三儿子理查·葛罗斯特刺杀了亨利六世。英国王位落入白玫瑰党人手中,约克公爵的长子当了国王,称为爱德华四世。
但是爱德华四的政权中隐藏着许多危机,他的两个兄弟克莱伦斯与葛罗斯特对王位垂涎三尺,一心想成为未来的国王。为了巩固新成立的政权,大臣们劝爱德华四世与法国郡主结婚,但是这位好色的国王却不顾王朝的政治利益,看中了葛雷夫人并立她为后。爱德华四世的婚姻引起了许多大臣和两位兄弟的不满,红玫瑰党人见新王朝中出现内讧,乘机起势推翻了爱德华四世的统治。在剧本结尾时,爱德华四世重新得势再度上台,葛雷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嗣子。
在《亨利六世》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歌颂了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谴责了不顾民族大义,只顾保存自己力量,互相勾心斗角的奸臣懦夫,批判了封建家族之间的纠纷给国家带来无穷的灾难。
《理查三世》是《亨利四世》的续篇,描叙了新王朝约克家族内部续演的一部争夺王权的悲剧,重新将全国带到恐怖和战乱之中,最后爱德华四世的弟弟理查施展种种阴谋诡计,杀掉一个个可能继承王权的人,窃取了沾满血污的王位。理查上台后,因为他罪行累累,恶贯满盈,最后被前来讨伐的军队打败。整个四部曲所表现的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在《理查三世》的
尾声中结束了。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第二个四部曲在时间上恰恰安排在第一个四部曲之前,它表现的是兰开斯特王朝从建立到巩固的这一段蒸蒸日上的历史。它包括的事件比较简单,大体简述了亨利四世如何夺取自己昏庸的堂兄理查二世的王位,并巩固自己在王国的统治,尔后把王位传给儿子亨利五世。这个四部曲包括《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其中《亨利四世》被人们誉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高峰,是他最成功的一部历史剧。
《亨利四世》塑造了眼光远大的政治家形象——亨利四世,英明、乐观、精力充沛而又贴近普通老百姓的亨利五世,其中最成功的典型形象是福斯塔夫。福斯塔夫是个年逾五十的没落骑士,他贪图快乐、贪杯好色、吹牛怯懦、不讲信义,几乎在他身上集中了道德范畴中一切受谴责的弱点。作为一个道德秩序的破坏者,从他身上反映出的是中世纪传统道德体系的瓦解。但在另一个方面,他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喜剧形象。虽然他年老、肥胖、但却象青年人一样朝气勃勃、乐观豁达、幽默风趣。这种新兴的性格又反映出新时代即文艺复兴时代的乐观精神。正因为他的多重性格使他成为反映那个变动时代的最佳典型,而他所属的时代背景也被称为“福斯塔夫式背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