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者。
1606年6月6日,高乃依出生于诺曼底省卢昂城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卢昂水泽森林特别管理。九岁时,高乃依在耶稣会举办的中学读书。受到天主教的深刻影响,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使他以后的创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学毕业后,他攻读法律,而且得到了律师的职位,1628年担任卢昂王家水泽森林事务律师和法国海军驻卢昂律师等职务。这些职务使他过着宽裕的生活,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但这段律师生涯,正如著名的芳丹奈利所说:“既无乐趣,又无成就”。
高乃依年轻时期,卢昂的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是当时法国戏剧的中心,在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作为律师的高乃依,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开始从事戏剧写作,1629年,高乃依发表了第一个喜剧《梅丽特》。剧本是根据作者中学时代初恋失意的亲身体验写成的。从这以后一直到1636年,他共写了四部喜剧、三部悲喜剧和一部悲剧。喜剧有《克利丹大》、《寡妇》、《法院的回廊》、《皇家广场》。一部悲剧是《梅苔》(1635)。虽然这几部作品不是高乃依的成名作,而基本上是一些附庸风雅的作品。没能显示出高乃依的戏剧天才,但是剧本风格简洁朴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730年,在纪念《梅丽特》公演一百周年时,芳丹奈利写道:“评价某部作品的美,只要了解这个作品的本身就够了;可是,评价作者的成就,便需要把他和时代互相比较。高乃依最早的几个剧本,正如我谈过的,并非佳作。可是其他的作家,除了杰出的天才外。并不见得比他写得好。如果读过早出版几天的哈尔第的那些剧本以后再读《梅丽特》。那么,后者便是杰作了。无疑的,在这个剧本里戏剧的特征更容易被人理解。对白安排得更巧妙,剧情更能使人信服,个别的场景更使人喜爱,而更重要的是,剧本里充满了庄严的气氛,这是哈尔第的剧本里根本没有的。正面人物的语言写得并不差。以前人们只看到俗不可耐的滑稽剧和十分平庸的悲剧,一听到崭新的语言,便感到惊讶。”
于是高乃依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引起了当权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注意和兴趣,他被吸收到主教指定的创作班子写喜剧,这使高乃依开始涉足上流社会。但不久,高乃依与黎塞留发生矛盾,退出了写作班子,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的新阶段。
1635年,高乃依根据古罗马剧作家兼哲学家塞涅卡的同名悲剧的主要情节写出悲剧《美狄亚》,从此转向了悲剧创作。但是高乃依清楚地认识到,以古代神话为题材,与他所追求的真实原则是不适合的,所以他就由神话题材转向了历史题材,特别是古罗马时代的英雄故事。
1636年,而立之年的高乃依完成了开辟法兰西民族戏剧的光荣历史、构成法国人民真正民族尊严的悲剧——《熙德》。这是他全部创作中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也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古典主义悲剧。当时法国流行着一句俗语:“象熙德一样美。”《熙德》所获得的巨大声誉,由此可看一斑。剧作给作者带来了人民热情的赞扬,同时也招来了一些平庸的剧作家们的嫉妒,激怒
了红衣主教黎塞留。黎塞留是一个不高明的诗人,忍受不了高乃依的成功,《熙德》演出的成功刺伤了黎塞留的自尊心。在他的鼓动下,一大群平庸的诗人,也群起攻之。黎塞留指示刚成立的学院对《熙德》百般挑剔,指责高乃依选才不当,诗句平庸,违背“三一律”。高乃依在这种情况下暂时保持沉默,在卢昂的寓所隐居起来。这以后,高乃依改变了自己的创作倾向,向贵族阶级右翼靠拢。
1640年,高乃依发表了新的、出色的,以古罗马为题材的悲剧《贺拉斯》。同年,他完成了具有明显政治性的悲剧《西拿》。1643年,他完成了悲剧《波里厄特》,1652年,高乃依在刨作上遭到重大挫折,他的新作《佩尔塔里特》彻底失败了,他在该剧出版前言中说:“我自己主动告退,比等待别人把我彻底撵走要好些,经过二十年奋斗,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暮气重重,以致无法适应潮流。”尽管当时他才四十五岁,却想到了结束自己的创作生涯。这之后高乃依在困惑中沉默了七年,直到1659年才又发表了悲剧《俄狄浦斯》。
宗教色彩在高乃依的思想中有较深的痕迹。由于在教会中学受到宗教教育的影响,高乃依始终信奉上帝,他的作品更是打上了鲜明的宗教的烙印。在被迫中止创作的年代里,他致力于宗教著作的翻译,曾把《圣经》译为诗文,在此其间,他还写了三篇理论文章:《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悲剧》和《论三一律——行动、时间和地点的一致》。这些论著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悲剧的学说,探讨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美学原则,在戏剧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662年,失落中的高乃依从卢昂迁居巴黎,虽然他仍然继续写作,但他的名声低落了,诗的魅力也减弱了。面对自己创作的衰颓,高乃依已经无能为力。浮夸矫饰,装腔作势的风格代替了伟大、崇高精神和朴素的风格。当时的法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高乃依却发现不了法国所发生的变化,时光的流转使高乃依的光荣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起的是崭新的天才——拉辛。
1674年,高乃依停止写作。1684年,七十八岁的高乃依在巴黎的寓所里平静地与世长辞。
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旗手的高乃依,其光荣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他晚年的创作也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他永远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伟大戏剧家。著名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这样评论高乃依:“纯朴、胆小,语言枯燥无味,他不下于奥古斯都,庞培。尼高梅得、赫拉克勒斯;他是国王,是伟大的国王。他是政治家、哲学家。他使英雄们说话,使他们行动。他描写罗马人,他们在他的诗里比在历史上更伟大,更象罗马人。”高乃依同时代的作家波拿文杜尔·德·阿尔贡给他描绘出一幅独特的肖像:“看到高乃依,你一定不相信他能让希腊人和罗马人讲话讲得那么漂亮,不相信他能赋与主人公这样鲜明的思想和感情他的外表一点也不能表现他的智慧。他说话的时候是那样吃力。哪怕只听一会儿,都会使人感到疲倦。”
高乃依生活的时代,包括“三一律”在内的古典主义戏剧的规则,刚刚形成。他果断地接受了这些规则,但有时为了创作的需要,他也会大胆破坏这些规则,他曾说:“如果我违反了它们(指规则),这完全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它。”他制定了戏剧创作的理论原则:一切都应当是逼真的。在这种原则下,高乃依往往从历史中选择悲剧的情节。事实上,他的大部分悲剧,都是根据历史事实写的。高乃依悲剧中的主人公永远是国王或杰出的英雄,而不是普通人,他的悲剧中的主要冲突是理性和感情、意志和欲望,义务和激
情的冲突,他的悲剧,在历史冲突和事件中,显示了十七世纪法国的生活和活动,表现出古典主义的审美追求。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