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世界的天才——歌德

以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名声大噪的歌德(1749(1832)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歌德著述浩繁,他的各种诗歌、小说、戏剧、翻译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总计有一百四十多卷。歌德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世界级大文豪。

歌德的第一部剧本是写成于1773年的五幕剧《葛兹·冯·伯里欣根》,这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葛兹原是十六世纪德国的一个没落骑士,他曾一度参加农民起义,后却又背叛了农民。葛兹作为一个骑士,作为一个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行制度的行为,是骑士阶级对皇帝和封建领主的悲剧性对抗。不过,在歌德笔下葛兹是一个反对封建暴力、争取自由和统一的英雄,他深切同情人民苦难,争取自由和统一的英雄,他深切同情人民苦难,斥责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诸侯,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参加人民起义的目的不是推翻封建制度,而是想把起义限制在合法的范围之内,拥戴皇帝来实现统一,最后只能以悲剧告终。

《葛兹·冯·伯里欣根》是青年歌德创作上的重要收获,也是狂飙突进运动第一部正式发表的作品。剧中的葛兹与其说是历史上的英雄,不如说是歌德时代狂飙突进分子更为恰当。葛兹对现实不满,希望国家统一,渴望自由,但同时他又脱离人民,远离群众,他只准备以个人力量反抗社会,这些正是狂飙突进分子的气质。葛兹身上反映着歌德的理想精神。

《葛兹·冯·伯里欣根》在艺术上,采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方法。歌德有意模仿莎士比亚,处处违反“三一律”,让剧中的地点经常变换。情节上则一会儿是农民结婚,一会儿是农民军与政府军血战这一切都没有顾及到舞台演出的限制,致使剧本难以上演。此剧人物语言是多变的,国王贵族多说矫揉造作之词,还夹以外来语,而葛兹及农民的语言却十分朴素,但夹杂着一些方言。

《普罗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也是歌德早期的优秀剧作之一。剧本虽没有写完,但留传下来的片断已表达出歌德青年时代的猛烈的反封建精神。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写过著名的剧本《被囚的普罗米修斯》但是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在山崖上发出悲叹和哀思,而歌德的普罗米修斯却具有坚强的性格,深信自己的斗争必然获得胜利。它对宙斯发出了愤怒的反抗之声,他对暴君宙斯完全抱高傲的鄙视态度,显示
出不屈的意志和力量。

诗剧中的宙斯是封建暴君的象征,而普罗米修斯则是当时反封建制度的狂飙突进分子,普罗米修斯的反抗意味着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但歌德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像葛兹一样,虽是一个反抗者,却脱离了集体。他在高加索的山崖上进行的是孤独的反抗,这正是不脚踏实地的狂飙突进分子共同的气质。

1775年,歌德应魏玛公国公爵卡尔·突古斯特之请前去魏玛,为封建公侯服务,因此1775年意味着歌德脱离了狂飙突进运动。在魏玛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的部分章节。

1774年歌德即已开始写作《哀格蒙特》,到1787年才在罗马完成。此剧尚有狂飙突进运动的余音,但业已显出妥协的倾向,因此《哀格蒙特》是歌德从狂飙突进时期的反抗主题走向妥协主题的重要作品。剧本取材于十六世纪尼德兰的历史。十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今天的比利时、一部分法国、卢森堡和荷兰。《哀格蒙特》便是反映十六世纪尼德兰人民反对西班牙族统治,歌颂民族自由的剧本,其中主人公哀格蒙特、阿尔巴等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剧中的“历史人物”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页是艺术形象。哀格蒙特伯爵是尼德兰的贵族,他为自身利益也反对异族统治,但反对运用暴力推翻西班牙人的统治。当哀格蒙特热恋着克莱欣沉湎于个人爱情之中时,以残忍闻名的阿尔巴公爵故意以冒犯国王罪把哀格蒙特逮捕,并把他投入死牢。克莱欣欲号召市民武装暴动,却得不到市民的支持,她感到十分绝望,回家后服毒自尽。剧本最后以哀格蒙特被杀结束。该剧反对异族统治、主张民族独立、热烈歌颂自由,因此说它还带有狂飙突进运动的余音,但这部剧本又表明了作者对暴力的否定看法以及对人民力量的不信任。

到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歌德剧作反抗精神的降低更加明显。该剧是歌德唯一一个取材于古希腊文学的著名剧本,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标志歌德创作风格思想的转变。从结构上分析,全剧出场者五人,故事发生在陶里岛,时间在一天之内,因此可以说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整个剧本格调平整庄重,没有群众场面,没有奔放的感情和对自由的呐喊,结构谨严,不注意外在的情节而注重人物内心描述。五幕诗剧《塔索》是1780年开始写作,1789年完成的。剧中塔索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全剧只有五个人,情节十分简单,更多的是用内心独白来表现各个人物的心灵活动。剧本以塔索和安东尼奥由拔剑决斗到和解的关系转变,肯定了与环境妥协、与世无争,为宫廷服务的人,也肯定了从事实际事务者的阶级。

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个空前伟大的成就,而且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等齐名,被列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给以很高评价。它是马克思和列宁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列宁被沙皇流放西伯利亚,身边还常有德文本的《浮士德》。

歌德从事《浮士德》的写作前后经历五十八年,他常常是写写停停,并不按顺序,因此1831年作品最后完成时,他写的是第二部第四幕,而不是第二部第五幕。《浮士德》情节离奇,内容复杂,结构也十分庞大,全剧长12111行,分上下两部,第一部不分幕,共25场,在25场前则有“献诗”、“舞
台上的序幕”和“天上序幕”。其中“天上序幕”中上帝和梅菲斯特的赌赛构成了整部《浮士德》戏剧冲突的基础。

诗剧以浮士德的追求和发展为主要情节,他的追求和发展历经五个阶段,即追求知识→爱情→权力与政治→艺术理想→社会理想。第一阶段,包括六场戏,主要描写老学究浮士德的新生。在这六场戏里,通过浮士德从精神到肉体的复活,深刻细致地揭示了浮士德的精神和性格特征。第二阶段,包括从“街头”到“监狱”共十九场,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并写他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浮士德和玛甘泪的爱情是一场悲剧。悲剧的冲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第三阶段,包括第一部后六场和第二部第一幕,描写浮士德的政治生活。这一阶段的政治生活是歌德在魏玛宫廷的现实体验。通过对浮士德政治生活的描写,歌德展示了整个德国封建王朝的文化腐朽和资本主义世界金钱势力的泛滥。第四阶段,包括第二、三幕,描写浮士德对美的追求。在这个阶段,浮士德与“美”的化身海伦结婚,并生个儿子叫欧福良——“未来的众美的创造者”。最后阶段,包括第四、五幕,描写了浮士德理想的实现。浮士德参加战争,帮助皇帝平定了战乱。浮士德被“忧愁”吹瞎了眼睛,后按照誓约倒地逝去,但他的灵魂并不为魔鬼所有而被天使接到天上。

诗剧《浮士德》堪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剧中人物、事件、环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以及神话故事的色彩,却又都有其现实主义的基础。《浮士德》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是:矛盾和对比。浮士德的形象是通过他性格上的二重性,以及在他所追求的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的解决过程中,逐渐深化和丰富起来的。《浮士德》中浓厚的抒情色彩和辛辣的讽刺,也是诗剧明显的艺术特色。诗剧的再一个艺术特点,是以大自然的宏伟壮丽的景象作为背景,来展开人物的活动和发展。从它的这些艺术特色看,《浮士德》可以归入浪漫主义戏剧。

为您推荐

“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从下层崛起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的生平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英国诗人和戏剧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人之一。 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艾文河上的斯特拉福镇。他的..

“雄伟的天才”——高乃依生平

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创始者。 1606年6月6日,高乃依出生于诺曼底省卢昂城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卢昂水泽森林特别管理。九岁时,高乃依在耶稣会举办..

鄙视世界的天才——歌德

以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名声大噪的歌德(1749(1832)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歌德著述浩繁,他的各种诗歌、小说、戏剧、翻译和..

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剧作家——席勒和《阴谋与爱情》

“耶拿浪漫派”的主将——史雷格尔的戏剧理论

在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史上,史雷格尔兄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兄弟中间,弗·史雷格尔是耶拿浪漫派的主将,他在创作上并无出色的成就,但曾在《雅典女神殿》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浪漫主义运动的号角——《欧那尼》和雨果的戏剧理论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雨果的诗不但数量丰富,而且主题多样,形式完美,表现手法细致多彩。他的小说精彩..

为了自由和胜利——法国德国的浪漫主义戏剧

法国、德国其他一些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的戏剧,也是欧美戏剧艺术的优秀部分。 维尼(179—1863)出身于法国贵族,他的创作普遍带有一层阴郁的色彩。《查铁敦》(1835)是维尼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