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特曼(1862-1946)是德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戏剧家。霍普特曼生于德国东部的西里西亚,父亲是旅馆老板。他幼时学习并不出色,可是耽于幻想,并写得一手好文章。最初,霍普特曼喜欢雕塑,并进入艺术学院学习,1884年,他到了柏林,并认识到他的前程应该在文学创作方面。在柏林期间,霍普特曼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有影响的小说《道口工蒂尔》,发表在慕尼黑的《社会》杂志上。1888年,霍普特曼的戏剧处女作《日出之前》在“自由舞台”剧院上演,剧本演出的成功树立了他文学家的声誉,从而也奠定了他自然主义领袖的地位。继《日出之前》之后,霍普特曼又写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他的大多数有影响的名作都创作于三十——四十岁之间,这是他创作力最旺盛,成就最大的创作丰收时期。1912年,霍普特曼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莱比锡大学和牛津大学也都先后授予他荣誉博士的称号。1946年6月6日,霍普特曼逝世于西里西亚老家,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言,在“日出之前”安葬于希登湖畔。
五幕社会剧《日出之前》,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风格。剧本的主人公克劳塞原是一个农民,后来发现他的田地下面蕴藏着丰富的煤,这使他从此富起来并且成了大资本家。发财后的克劳塞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每日沉湎酒色,他的妻子和四岁的儿子也在他的影响下嗜酒成癖。后来克劳塞为第二个妻子所欺骗,竟无耻地追求起自己的女儿来。他前妻所生的小女儿海伦想要摆脱道德败坏的酒徒之家的环境却无计可施。就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下,克劳塞大女婿霍夫曼青年时代的朋友阿尔弗莱特来到矿上,他此行是想要写关于西里西亚煤矿地区矿工贫困与资本家暴发户财富积累的调查研究报告。海伦自从在矿上认识了阿尔弗莱特后,便钦佩他的思想与见解;从而深深地爱上了他。但克劳塞要把女儿嫁给一个富有而粗俗的富农,而正是这位富农和克劳塞的第二妻子有不正当关系,因此海伦深为苦恼,她把阿尔弗莱特看作是自己的救星。霍夫曼知道他们两人的关系后从中阻挠,但海伦坚决的态度使家人被迫让步,可是阿尔弗莱特顾虑重重,他怕克劳塞一家的道德败坏,最后他决定不娶海伦。海伦在阿尔弗莱特离开后失望至极,便在日出之前自杀了。就在她自杀的那一刻,克劳塞哼着小调从酒店喝得烂醉归来。《日出
之前》揭露了工业化时期的贫富两极分化,指出颓废、道德沦丧、酗酒等现象正是工业化时期不健康社会的不健康产物。该剧是德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自然主义戏剧,被誉为德国自然主义戏剧的范本。《日出之前》这一剧名的含义是:当时的人们正处于黑暗与光明的交界处。
霍普特曼最成功的作品是1892年写的剧本《织工》,这是德国第一部直接表现无产阶级群众斗争的作品,是德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了创作此剧,霍普特曼实地考察并利用了历史学家齐默尔曼和沃尔夫记录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的历史资料。从根本上来说,这部剧本已不是自然主义性质的作品。《织工》的主人公不是某一个织工,而是织工群众,不过与工厂老板布赖塞尔正面斗争的白克尔作家着墨较多,但他也并非贯串全剧的中心人物。布赖塞尔是一个唯利是图、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典型,他的剥削阶级的典型性格在第一幕里展示得非常鲜明。与反抗性强烈的白克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五幕才出场的老织工希尔塞,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相信只有上帝能救助一切,把希望只寄托于来世,因此他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儿媳去参加织工起义的队伍,他认为上帝会安排一切,起义是无济于事的举动,因为老板的势力大得多。可是他虽死守在家,不去参加起义,但镇压迫织工起义的统治者流弹却正好打中了他,剧本以此作结,表明了作家对希尔塞的批判态度,他借此说明:哪里有残酷的压迫,哪里必有愤怒的反抗,不反抗就只能坐以待毙,被压迫者必须起来斗争。
四幕剧《獭皮》(1893)也是霍普特曼的代表作,它是德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喜剧作品之一。剧情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柏林某沃尔夫的家中和警察局长冯·魏韩的办公室里。沃尔夫太太是个名誉极好的洗衣妇。包括魏韩在内的许多人都喜欢找她洗衣服,她还在悄悄地做买卖。她丈夫是船上的木工,女儿莱翁提奈由于日子艰苦,不得不在克留格尔家里帮佣。即便如此,他们家里还是负了债。一天,沃尔夫太太听小女儿说,克留格尔先生最近为他太太买了一块高级獭皮。船夫伍尔可夫因患有严重关节炎,愿出六十塔勒购买一块獭皮保暖。沃尔夫太太为了还清她家所欠的大部分债款,决定去偷这块獭皮。克留格尔在獭皮被偷后立即报案,但局长魏韩对此漠不关心,他反而把克留格尔和弗莱锡博士看作是帝国的危险分子,为此一直派密探了解他们。当博士报告说,施普雷河上一个收入微薄,衣衫邋遢的船工竟披着一件獭皮时,魏韩却偏偏让伍尔夫来证明,现在施普雷河上收入不错,连船工也能买獭皮,比如他就买了一块。魏韩不追究贼是谁,沃尔夫太太本来名声不坏,也就无人认为她有盗窃的嫌疑了。剧本以魏韩证明沃尔夫太太是个诚实的妇女结束。《獭皮》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至今仍在经常演出,沃尔夫太太一角尤为喜剧女演员所爱演。
霍普特曼的第一部历史剧是《弗洛里昂·盖耶》(1896)。这是一部反映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期德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五幕剧。该剧描写了农民包围维尔茨堡后,主教如何逃跑,农民如何为占领维尔茨堡和马林贝格而战斗,也描写了盖耶和葛兹的争权斗争。由于农民运动的不统一,盖耶没有被选为农民起义部队的领袖,尽管他事实上是最合适的人选。盖耶在争夺领导权的关键时刻表现出寡断与软弱,最后被人暗算,农民军也以失败告终。由于霍普特曼用自然主义式的忠实来反映十六世纪广阔的农民战争,巨细无遗地反映外在的历史真实,对素材缺乏取舍,使得剧本头绪纷繁,情节拖泥带水,结构松散,语言上还用了不少十六世纪的方言,因此《弗洛里
昂·盖耶》在艺术上基本上是失败的。
梦幻剧《汉奈蕾升天记》(1893)是霍普特曼在象征主义流行时期写成的象征主义作品。该剧叙述一个名叫汉奈蕾的十四岁穷苦女孩的故事。她由于不堪养父的虐待,跳进冬日的池塘自杀,被人救起后,遂进贫民医院去医治。在神志昏迷的高烧中,汉奈雷产生了一系列的幻觉,现实世界和童话的梦幻世界交替出现在她面前;护士变成了她思念已久的去世的生母,村里的裁缝给她带来了雪白的新嫁娘礼服,她尊敬的老师变成了陌生的游人过客,救世主和天使飘冉而至,黑衣死神也溜进室内,最后是救世主自己把她从人间的苦难中拯救出来,并把她带上天国。可是正在这时梦境消失,观众看见的又是现实生活中的病院,医生诊察了女孩,断言这个可怜的女孩已脱离人间苦海——死了!由汉奈蕾在高烧中的梦幻构成了全剧的中心内容。著名评论家法朗兹·梅林曾批评了霍普特曼这部逃避现实、追求梦幻的作品。这一作品也遭到了自然主义者的反对,因为它写的是梦幻而没有写“自然”。霍普特曼用象征主义风格写成的作品还有诗体童话剧《沉钟》,描述的是一个艺术家的悲剧。
霍普特曼的创作道路并非单一地遵循着自然主义,他的创作风格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便有所创新,最后走上了现实主义道路,因此我们把他列在欧美现实主义戏剧这一章绝非无中生有。《车夫亨舍尔》和《罗泽·贝恩特》便是他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剧本。
《车夫亨舍尔》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西里西亚。车夫亨舍尔的妻子临死前恳求丈夫决不在她死后娶风流的汉娜为妻。可是妻子死后,亨舍尔经不起汉娜的情欲引诱,又由于经常出车远行,家中体弱多病的幼女需人照顾,于是他违背了对前妻的诺言,与汉娜结了婚。婚后的汉娜秉性难移,欺骗了亨舍尔,与他人通奸。不久,亨舍尔钟爱的女儿病死,他遭到非议,说他不关心前妻之女,再加上他又得知汉娜另有外遇,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亨舍尔后悔自己没有信守对妻子的诺言,在精神上经受不起这一切刺激,便上吊自尽了。这个剧本在技巧上着重描写了普通人的心理,突破了“彻底的自然主义”只写外部“自然”的局限。
《罗泽·贝恩特》的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的西里西亚农村。弗拉姆的妻子瘫痪在床,弗拉姆虽然爱她,但情欲驱使他与美丽健康的村女罗泽·贝恩特悄悄地往来。罗泽虽已由父亲作主许配给了诚实而体弱多病的钉书工人奥古斯特,但她是个放浪成性的女子。一天,弗拉姆与罗泽在树丛中幽会偷情时,被品德败坏的机械工斯特莱克曼发现,他早就想占有罗泽,便以此要挟罗泽,只有她委身于他,他才不把这件事张扬出去。罗泽严辞拒绝,但斯特莱克曼竟奸污了他。不久罗泽怀上了费拉姆的孩子,为此她急着要和奥古斯特结婚,并向他坦白了一切,乞求奥古斯特原谅她的过错。可卑鄙的斯特莱克曼却不断地纣缠她,并当众侮辱她,这导致了斯特莱克曼与奥古斯特的搏斗。体弱多病的奥古斯特在搏斗中一只眼睛被打瞎。为此罗泽的父亲向法院控告斯特莱克曼侮辱自己的女儿并打伤女婿。斯特莱克曼则宣扬罗泽和弗拉姆的通奸,罗泽出于羞耻,作了伪誓否定了这一切。奥古斯特已经看出真情,他了解罗泽的内心痛苦,决心与罗泽远走他乡,到一个无人知道这一切的地方去。在法庭要正式开庭受理此案之前,罗泽痛苦地杀死了自己的非婚生婴儿。该剧打破过去文学的传统禁区,正面把情欲搬上了舞台。
霍普特曼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剧本是出版于1906年的《碧芭在跳舞》,该
剧被个别评论家称为“杰作中的杰作”。这部象征剧的情节大体如下:从威尼斯来到德国的制玻璃器皿的技师泰格里佐尼有个女儿叫碧芭,她极其温柔,美若天仙,尤其是她跳舞时,会令所有的人倾倒迷醉。有一天,身强力壮的吹玻璃老工人霍恩迷上了碧芭的舞姿,他趁酒店里因打牌引起殴斗造成混乱的时候,把碧芭抢到自己的林中小屋。正在碧芭无法逃身的时候,在酒店喝酒的青年手工业工人米歇尔·海利格尔尾随到了霍恩的小屋。他一进门,只见屋内一片漆黑,原来霍恩听见外面有人声,已持棍在屋外提防。于是米歇尔吹起了他的笛子,碧芭立即闻声起舞,并求米歇尔把她从霍恩手中救出来。米歇尔同样为碧芭的天真美丽和舞姿所动心,他们逃出了霍恩的家,艰难地来到了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瓦恩的林舍。瓦恩是个明白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智者,他让碧芭触动一只威尼斯玻璃杯,米歇尔就看见他渴慕已久的意大利南部的湖海和大理石宫殿,瓦恩答应米歇尔保护碧芭。不料这时霍恩追踪而至,他想冲进碧芭的居室,被瓦恩的魔法困倒在地上。瓦恩命米歇尔到外面取一桶冰来,把这桶冰放在霍恩的胸前,霍恩慢慢地苏醒过来。瓦恩警告碧芭决不能与霍恩跳舞,可碧芭被一种神奇力量引诱而难以自制,米歇尔也渴望看到碧芭跳舞,他甚至吹起了笛子,听到笛声,碧芭立即起舞,霍恩则打起鼓来作节拍。这时霍恩不小心压碎了瓦恩的一只珍贵的杯子,碎片落地,碧芭也像打碎似的倒在地上,霍恩则狂喊一声倒地死亡。米歇尔在取冰时,曾见到冰魔,并被刺伤眼睛,碧芭倒地时,他已瞎了眼睛。全剧以瓦恩伤心地看着已死的碧芭结束。
《碧芭在跳舞》带有神秘色彩,碧芭和她的舞蹈在剧中象征人们所渴望的一种美的理想。整个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里。它的寓意是:这是一个“寒冷的”世界,而碧芭是“寒冷世界”里人们心中唯一的火焰和温暖。
霍普特曼晚期的戏剧作品在成就上不及早期,表现出创作上的衰退。值得一提的是《日落之前》(1928),该剧与戏剧家的成名作《日出之前》都是写家庭题材的悲剧。《日落之前》叙述的是工业资本家、大出版商、七十岁的克劳仁和一个二十岁的少女英肯的爱情悲剧。作家着重描写了克莱仁的心灵创伤。1933年后的第三帝国时期,霍普特曼除写自传外,还创作了《阿伽门农家庭四部曲》(1914—1948),这是霍普特曼的最后剧作。它包括《奥利斯的依菲几妮》(1944)、《阿伽门农之死》(1948),《埃勒克特拉》(1948)和《德尔斐的依菲几妮》(1914)四个剧本。这个四部曲表现了这样一个思想:人是无能的,人的命运、遭遇、祸福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主宰着一切的是神。
霍普特曼的戏剧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分别被莱比锡大学和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