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土人只会像孩子那样模仿。有人说美术产生于游戏。巨石之谜难解开。金字塔是外星人的帐篷吗?米诺斯迷宫进去别想出来。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时累死了。
天下的事情,往往就是这般有趣:你越是处心积虑,孜孜以求,要得到某种东西,越是得不到手;相反,越是漫不经心,有时倒能送上门来。这可真是应了一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翻开美术史,存留到今天的最早的几处原始时代的壁画,都是孩子们在无意中发现的,确实让日夜在野外挖掘的考古学家们惊讶不小,也惭愧不小。现在,就让我们从这无意的发现开始谈起。
且说,上个世纪末,有一位研究古代文化史的西班牙学者,叫桑图拉。他有一个收藏研究化石的癖好。从1875年起,就经常到桑坦德省的一个叫阿尔太米拉的洞穴附近收集化石。四年时间,他发现了不少动物的骨头和石器工具。可是,就是没有发现黝黑的石洞中画有壁画。
1879年11月的一天,桑图拉又像往常一样,专心致志地发掘地下古遗物。可是,跟在他身边的四岁小女儿玛丽亚,对他的工作一点也不感兴趣。她趁父亲不留神,悄悄地爬进了一个低矮的洞口。
黑暗中,她划亮了一根火柴,点亮了蜡烛。这时,她突然大叫起来:“爸爸,牛!牛!”借着亮光,桑图拉才看见洞顶和墙壁上画满了许多动物。这批举世闻名的旧石器时代的大型壁画,就这么,被一个小女孩发现了。
桑图拉甭说多兴奋,他想自己将成为被载入史册的人了。可是,他不敢断定这些画是不是原始人留下的,于是,他花钱请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一位地质学教授判断。彼拉教授对阿尔太米拉洞穴的圣境也惊讶不已。他肯定,绝对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们的杰作。
1880年,桑图拉在一本小册子里,复制了这些图画。他又聘请几位地质学家帮忙,把小册子正式发表,然后,交给里斯本的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
这个组织里的专家都是一些酸溜溜的家伙,哪里把名不见经传的桑图拉放在眼中。两个西班牙专家和一个外国专家,对这些画看都没看一眼,就往地上一扔,说:“沽名钓誉的家伙,出几个钱,找几个三流的画家,随便抹几笔来冒充!”
桑图拉当然不服气,岂由你几个人就能否定画的价值!他把小册子到处发行。广泛征求艺术家们意见。后来,一个同情他的画家说:“画不是伪作。但是,年代没那么久远。它最早也只能是公元前26年到19年间的作品。当时,一群过路的罗马士兵,在这一带山脉中游逛,没事的时候,随便涂划的。”就这样,1888年,桑图拉带着遗憾去世了。那位同情他的地质学家也在5年后死去。壁画的原始性就作个问号丢下了。一直到本世纪初,科学的光
辉照亮人们的思想,才相信这些画是先人们留下的。
这个洞穴非常大,有几十英呎长。它的顶上,就是著名的“大壁画”。
上面画的20多只动物形象,就跟真的一模一样,难怪小玛丽亚吓得惊叫。
用红色、黑色、黄色和暗红色画出的野牛、野猪、野鹿可神了,姿态万千。有的正在奔跑,有的受伤卧倒,有的被猎人追赶陷入了绝境,非常动人。
动物的形象是用什么颜料画的呢?那时当然没有画笔,没有乳胶,更没
有画布。都是古人从地上捡起一块尖硬的小石头,或者一根结实的树枝,往洞里潮湿的地方一划,随便完成的。然后,再用各种色线勾画。
平坦的地方好画,凹凸不平的地方画起来就不容易了。还要注意高低连接处。没想到,高低不平的壁面反而使画有一种立体感,增加了动物形态的生动性、真实性。
史前洞穴中最精彩的一个还没给你说呢,要问是哪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拉斯科洞穴。它的发现,也与一个有趣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1940年9月12日,是个星期天。
天是湛蓝的,云是淡淡的,风是柔和的。几个男孩子,带着他们心爱的小狗出外游玩。
他们在法国南部蒙蒂尼亚附近的布扎尔河岸上,奔跑,大叫。忽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大树洞。最大的男孩叫拉维特,他主张下去冒险。
这时,一位老妇人出现在他的身旁。老妇人说:“孩子们,这里可好玩了。洞穴是30年前的一棵大树被龙卷风连根拔起来后留下的。”她又夸张地说:“这个洞好长好长,一直能通到靠近拉斯科山的一个小别墅。”
几个小男子汉好奇心更强了,一定要探个究竟。让他们大失所望,老妇人骗了他们。洞穴根本没有通到别墅。但是,看到一些奇怪的画,他们又高兴了。事后,新闻记者追问他们,让他们描述在洞穴中发现的经过,他们只说:“一言难尽,总之,我们的快乐无法形容。就连一大群印第安野人跳的战舞,也赶不上它。”
这个洞穴确实漂亮,而且,又长又宽。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都画满了画,180米长的大厅里,有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驯鹿、野牛和奔跑的野马。
还有,著名的三兄弟洞也是偶然发现的:
一天,三个少年划着自制的小船,来到奥多伯特的勒图克洞口处,无意中发现了大画廊和两只泥塑的野牛。
牛的颈部和髦毛上留下了指痕,而且,还显得很潮湿,好像刚做好的一般。为了纪念这三个孩子的功绩,就取名为三兄弟洞。
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对于自己的过去就认识得越深刻、越清楚。现代科学的知识与先进的设备,使不管多久远的历史遗迹照样能探明得很清楚。
但是,又一个问题,就是原始人为什么绘画?这个谜一直未能解开。所以,不同的时代,人们都要探讨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精神问题。原始人要是活着的话,问问他就明白了,可是,已是历史的陈迹。就让人们一直争论至今,苦恼至今。
你说是原始人孩子般的模仿本能,他说是精力过剩无聊时做的游戏,第三人又说是巫术,作为祈祷时的咒符,还有的认为是为了当时的某一具体实用目的。
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先讲讲摹仿派。
人类的童年,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单纯、顽皮、天真烂漫,看到什么就想学什么,这就是摹仿。
要是你不理解这一点,我告诉你,摹仿可以学到知识,摹仿还可以得到快感,不信我举例给你看:
尸首和可怕的或者凶猛的动物形象,本身会使人非常难过、恐惧。但是,经过画家的手,画得维妙维肖,不但不怕,还想多看几眼,有一种让人愉快的感觉。一只凶猛的狮子,当它张开大口,吼声震天向你扑过来时,你肯定吓得魂不附体,到处躲藏,可是,在一幅画上看到这种情景,你肯定会津津有味地评价,说:“哟,这幅画真生动!”
所以,艺术就是人们摹仿才产生的。而且,几千年以前的人就这么认为
了。
离我们很远的一个国家叫古希腊,早在几千年前那里的美术就很繁荣了,人们离不了美术,富人欣赏画,穷人也欣赏画,所以,好多人都能看出画的好坏,对画进行很内行的评价。当然喽,最著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叫亚里士多德,一个叫柏拉图,所有的希腊人都以他们为骄傲。
他们两人在欣赏画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说:“艺术的起源是从摹仿来的!”两位大人物一开口,跟着应和的人就络绎不绝。他们还为了证明判断正确,举出一大难事例。
科拉斯洞内画着一批非人非兽,但又似人似兽的形象。人物的身上没有披兽皮,戴兽冠,但是,戴上动物面具,装扮成老虎呀,羊呀,鹿呀,蹦蹦跳跳,学做动物的动作,看上去其乐无穷。
阿尔太米拉洞穴里画着一只受伤的野牛,由于伤势沉重,四足卧地,无法再站起来。可是,它在挣扎中显示出的力量,仍布满全身。野牛的头低垂,怒视前方,似乎用双角抵御着继续刺来的标枪。野牛身上所特有的野性和威力,一般的现代人,很难体会得那么深刻和敏锐。
对原始人来说,野牛、野猪、野鹿,既是他们狩猎中的敌手,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他们怕它袭击,经常全神贯注地去警戒它,有时候也欣赏它。既想征服它,又希望和它一样勇猛有力。这幅画就是人们对动物的摹仿。
可以用来证明艺术起源于摹仿例子多得很。
最早被发现的完整的女裸雕像《拿角杯的女性像》。女裸像体态丰满,造型质朴,她的右手持着一个角杯,杯中装着祭品,一场祭祀活动的内容就被展现出来了。
阿尔及利亚的一处崖壁上,留下了原始人狩猎的场面。一群男子在追赶野兽,他们一手持弓,一手拿箭。有的弓拉得满满的正待射出,有的两腿跨开飞奔向前。人物活灵活现,动作幅度很大。
于是,人们得出这样的理论:
在原始人很幼稚的幻想里,包含有这样一种成份——模仿自然可以使人类有力量去控制它,同时,也可以促使人类日后去寻求正确的科学途径,征服自然。就好比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看到天上燕子飞过,自己就站在板凳上往下跳,然后,伸开双臂,做出飞翔的姿态。
就在这种原始的情感中,推动了美术活动。后来,人们逐渐地把摹仿当成美术活动了。
要论起摹仿来,中国的彩陶艺术家可称得上是一流高手。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是历史的杰作。
这是一只十分出名的彩陶盆,口径29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高14厘米。它的唇部与内外壁都涂有彩纹。内彩非常特殊,在内壁的腹部画有4条平行的圈带纹,口沿上也画了一道圈带纹。
上下两组圈带纹饰之间,画了3幅相同的五人一组的舞蹈画面。舞蹈者
手拉手,脸向同一方向,排列整齐。每个舞蹈者的头上,都系着像小辫子一样的带子,摆动富有节奏。两条腿略有弯曲,摆出踏歌的姿势。
3幅画面用8条下垂的内心弧线间隔开来。这些下垂的孤线,令人想到杨柳在春风中摇摆,那4条环腹的圈带纹,给人以湖边水波潋滟之感。好像在歌唱,生活多美好!风景多美丽!我们多么幸福!
看到先民们在这湖光山色、明媚阳光里跳舞唱歌,十分的开心惬意。再加上半盆清水,舞蹈者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水面上,水的晃动,使柳
枝摆动,更是维妙维肖地摹仿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
可是,有人并不同意美术是从摹仿中产生的。他们说:“美术只不过是先民们的一种游戏活动。”
他们也用许许多多美术作品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野蛮人用什么来宣布他们和动物界相脱离了呢?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动物只知道吃喝睡,但是,人却懂得对外观的喜悦,懂得装饰和游戏。这就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常说的一句话:“当人类的心灵和道德的潜力被开发以后,他们就不再像动物那样,被动地等待自然的选择和任凭自然的淘汰了。”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人们逐渐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并且慢慢地驾驭了自然之后,就享受到了快乐。此外,他们还在创造的游戏中坦率地
表现内心的愉悦。这种游戏后来就变成了艺术。
有人开始想象了,在很早的时候,原始的祖先们,在吃饱了、穿暖了之后,干什么?要么睡大觉,要么做游戏。
就比如一头雄狮,当它填饱肚皮后,就用过剩的精力吼叫,声音震荡在空旷的沙漠。要么,在广袤的沙漠上狂奔,它会感到很舒服。同样,昆虫在天空飞舞,鸟儿在树枝上鸣啭,都是生命力过剩时做的游戏。
我们的祖先比动物会找乐子。旧石器时代的雕刻与绘画,就有很多是他们游戏的时候画出来的。
为什么在没事干的时候喜欢画画呢?主要因为,那时候的人消遣的事情少。假若像现在,有电视看,有收音机听,有书看,还有各种户外活动,绝对不可能都喜欢画画了。
他们刚刚学会用火,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一年当中,闲季占去四分之三。在如此漫长日子里,没有火,没有劳动,他们不得不躲在阴暗潮湿的洞穴中,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了,就在周围的岩壁上,或用一小块野兽骨头片作画取乐,或用洞内的石灰石雕像。平时,除了人,就与野兽、鱼类打交道最多,所以,画上的内容也大部分是这些东西。
另外,女性也是原始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但是,他们画的女性多是裸体的、肥胖的、夸张的,尤其凸出乳房与臀部,以求得到性的满足。他们在这种游戏式的艺术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今天,一种三万年前奥瑞文化时期的美术,全部用弯曲、交叉或平行的线,人们称为“通心粉”。原始人在闲暇的时候,用手指在较软的崖壁上乱涂乱画,线条象蜘蛛网似的,纵横交错。画的或者是动物的头,或者是动物的脚,或者画一个侧面,没有任何讲究。他们就靠无用的涂抹,打发了无聊难挨的漫漫冬季。
正因为是消遣的游戏,所以,原始美术中用石头、骨头和兽角之类作出的浮雕,刻划都相当简单,体积也较小。它们可以装在身上或拿在手中玩赏。
这种雕像,欧洲最多,而且,绝大部分是女裸像。现在,已经发现了60
多个形体夸张的裸女。她们身体特别长,女性的标志尤为突出,面部几乎不加雕刻。高度通常在5至10厘米,很少有超过15厘米的。她们有的用石灰石雕刻,也有少数是猛犸的牙骨。最伟大的,就是1909年从奥地利的维林多府发现的,用石灰石雕成的女裸像。
这是一个非常肥满的女裸像,特别肥大的乳房下垂着,骨盘过分发达,女性的特征被极度夸张。与之相反,那个微微前伸的头部,却一点也没加雕饰。
与这个相似的,还有三个女性裸像的浮雕,其中一个是年轻的姑娘,另外两个是妊娠的妇女。这显然也是原始人游戏时留下的。
有的画今天看来什么意思都没有,就是原始人觉得有趣、刺激时而画的。在法国的基库·道贝巴尔洞窟,有一幅十分出名的《猛犸》浮雕。画面上,雌雄两匹猛犸在交配前显得十分兴奋,尤其是后面的那只,由于运动,造成了外形与结构变形。
再回到我们开头说的阿太米拉和拉斯科洞窟中的壁画,几万年以后首先被几个孩子发现,大家都感到十分巧合。其实,也应该说有必然的因素。这些洞窟深入山岩,都很黑暗,古代的画家们干嘛不找一个明亮宽敞的地方作画,非要爬入曲折的,入口狭小的隧道?不就是为了好玩吗?
有一种人,特别迷信宗教。他们从任何事物中都能看到宗教的内容。对了,你猜的一点儿都不错。他们又说原始美术的源头是宗教,画画是表现巫术魔法的。
他们看到洞窟中许许多多重叠着的图画,就说是举行宗教仪式时画的,而且,一年一度,或者一年几度。他们反复地在原来画过的地方画来画去。
搬弄巫术干嘛要画乱七八糟的动物形象呢?原来,他们相信,画一只身上被刺中六七条标枪的野兽,或画一只被射倒的野牛,下一次打猎的时候,就能不费劲地打倒。同时,他们也相信,画在洞中的野牛,将来野牛就会变为经过驯养的一样,有一天会成为自己的美餐。
确实有这种情况,原始人认为“咒术”能达到一切目的。破坏了巫术,他们就会遭殃。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北美,曼丹人相信自己的肖像或影子都与身体一样,人是靠它们活的。曾经有一位白人探险家,在速写本上画了一些可以食用的美洲野牛。印第安人出面干涉,坚决反对他画野牛,大骂这位白人把他们的许多野牛放进他的书里去了,他们冬季没有野牛吃了。
可想而知,原始人对自己的影子更加珍惜了。曾经在非洲的刚果原始人中发生这样的事:一个酋长在山中,影子倒映到山涧里。他认为影子掉到水里去了,发动全部落的人为他找影子。
人们用各种工具到山涧中打捞,一无所获。这个酋长觉得自己影子没有了,寿命不长了。于是,既不吃也不喝,没几天,就饿死了。
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们现在是觉得不可思议。这一点也不奇怪。要是在几百万年,或者几万年之后,我们的后代对我们的好多认识、作法也难以理解。
在远古时代,当原始人被饥饿折磨时,就会幻想用各种方法捕猎,但是,往往很难实现,所以,就想出“咒语”这种巫术,来代替打猎手段的不足。
北美洲的红种人跳一种“野牛舞”,十几个,有时是几十个男子,赤身裸体围聚在一起跳舞,他们跳呀跳呀,不管有多累都不停下来,一直要跳到
野牛出现为止。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神气十足地对同伴吹嘘说:“野牛是被我们召来的!”
在他们每次开始捕猎以前,也要进行这种巫术活动。他们先把猎物画出来,用线条作好记号,标明哪个部位是容易致命的,然后,就用标枪对准画刺去。反复刺杀,认为动物的灵魂已经被杀死了,在捕猎时,也就可以很容易把它捕获了。
所以,画上的动物,多种多样,有的丰满肥胖,表示是美味可口的食物;有的带孕在身,表示祈求它们繁衍生育,人们可以食之不绝。
最常见的动物都是人们赖以食用的大型哺乳动物,有马、牛、羊、鹿和猛犸等。也有少数与人为敌的野兽,他们也画上去,想借“咒术”置之于死地。这些大多是长毛象、犀牛、狮子和熊等。对那些易于捕获或与生活没有多少利害关系的鱼、鸟类,却是相当希少。
有一幅画,名叫《渡河的鹿群》,被公认为狩猎巫术绘画的最典型的例
证。
这幅画是刻在骨质的“指挥棒”(举行咒术仪式用)上,现在只剩下碎
片。
碎片上,画着几只鹿在渡河。左边是一只飞奔的鹿的后腿,后面紧跟着的那一只鹿,瞪着惊恐的大眼,警惕地回转头,像是在躲避攻击。还有几条游鱼在鹿腹下游浮。
为什么要画渡河的鹿呢?原来,原始人认为,鹿在陆地上奔跑如飞,难以追踪,把它放到水里,不就很容易捕猎了吗?他们想通过对它施加“咒语”,轻松地捕获。
有一次灵验了,以后每次狩猎都用,所以,绘画是越来越多,人们越画越来劲。
现代最讲究实用。考虑一切问题都从实用入手。于是,又有人提出,美术是从实用中产生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言之有理了。
本世纪,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亚历山大·马沙克,开始在显微镜下研究历史,他对3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骨器刻纹进行了重新研究,得出了前所未有的结论,原始的美术作品,大多是原始人记录季节变换的符号。
他举例分析:在这个刻器上,刻有一对青蛙的脚,另一端,是一个带角的山羊头和三朵盛开的鲜花。青蛙在冰河期不是肉食动物。那么,原始人画它们干什么?答案很简单,借助它们表示春夏之交的季节变换。
花儿开在山谷中,似乎表示春天的来临。雕刻器的另一面刻有一只牛头,正张大嘴巴,伸出舌头,大声吼叫。这正是公牛在秋天里常有的姿态。旁边的植物,是一些干枯了的花朵,象征着秋天已经到来。
就这么一根小棒,几幅不同的图画,标志着几个季节的时序变化。
1931年后,人们又发现了一大批动物小象和粗糙的神人同形雕像。有一件最重要的雕像,是一匹小马。它长二英寸半,用长毛象的牙齿雕刻而成。
雕像制作于公元前3万年。尽管在遥远的时代,形象却十分逼真,技巧也成熟,被评价为冰河期雕刻的最高峰。
马沙克在显微镜下发现,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髦毛,都被人细心地雕刻过。但是,由于长期触摸,或放在袋子里带来带去,年数较久,因此,磨损得比较厉害。他还发现马的一些部位被砍出一些小点,一直砍到肩部。他断定,痕迹表明、标记某种实际内容。
后来的美术,就更讲究实用了。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又扩大了美术应用的范围。也被历史学家称为:野蛮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这又为艺术起源于实用找到了例子。
陶器刻有动物花纹、鱼纹、鹿纹、鸟纹、蛙纹、人面纹等。这些陶纹除了起一定的装饰作用外,在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民族图腾,或者其他崇拜的标志。
还有一种最有影响的说法,认为美术是在劳动中诞生的。那好,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诞生的?
人们找呀找呀找,尽量能找到劳动与艺术的关系:猿猴变成人,劳动锻炼了双手。之后,除了吃饭劳动以外,又学会了艺术创造。
在大洋洲的原始人那里,生活,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找到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实例。比如,划船动作需要按照同一方向和固定的节奏来相互谐调,所以,这里的划独木舟舞和造船歌唱得好。
非洲的巴苏陀部落的卡斐尔人也是这种情况。这里原始部落的妇女,手上戴着一动就响的金环。她们往往聚集在一起用手磨麦子,随着手臂有规律的运动唱起歌来。这都是在劳动中萌发的艺术。
美术就更是如此了。在原始社会,人类每天都要与野兽生死搏斗,使人们对动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动锻炼了人类正确的观察记忆能力,给美术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不难想象,不经过劳动,人们不会聪明起来,更不可能创造出绚烂多姿的原始艺术。
真不好意思,让你们耐着性子听完美术起源的几种观点。但是,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多少个世纪以来,大家还争得脸红脖子粗,各不让步。
原始绘画也很怪,既有摹仿本能的,也有游戏玩乐的;既有巫术的咒语,也有实用的意图,不言而喻,都离不开劳动。看来,让包公再生也难断这个公案。
既然分不出是是非非,倒不如就此打住。让我们先欣赏一番艺术童年的灿烂辉煌。
话说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忽然对建筑发生了兴趣,而且,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令现代的人惊叹不已,有人不相信原始人,或稍后一点的古人能有那么大的本领,把解释不清的现象,认为是外星人干的。
最早让后人不解的古建筑,叫“文化石”。它文绉绉的名字是后人起的。
实际上,它们只是用大石头垒砌起来的建筑物。
这些大石头分布还相当广泛,欧洲各地都有,特别是大西洋沿岸,它的遗迹特别多。甚至北非、日本和我国的东北,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从遗址看,这些建筑物气势非常雄伟,有的一块大石头有几百吨重。简直难以想象,这么大的巨石,施用现代的大吊车都不容易吊起来,原始人是用什么点子搬动的。所以,有人怀疑是巨人干的,是“巨人之墓”。也有的人称之为“鬼窟”。
巨石建筑真的是巨人干的吗?恐怕有点太玄乎了。但是,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就要根据构筑物的类型来定。
一种类型是把没有加工的细长的大石块竖起来,一般来说,石块在1米到5米高。在法国的巴尔达尼的奥库马尼盖尔,有一块被称为“仙女石”的巨石,高20米,重3000吨。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断成4块。
从它的位置看,是当时的地界或者交通标志。同时,也可以作为偶像崇
拜。
第二种类型有了变化,在两块立石上,再横架一块扁石,形成门形的建筑物。难道就是门吗?没有房子,没有城市,要门干什么?它的用途一直是个谜。
第三种,是在三四块比较矮的立石上面,放上一个扁平的巨石,构成桌子形状的“石屋”。所以,也有人称之叫“桌状石”。看起来比较像墓葬。
第四种类型,用很多立石排列成直线。这类立石中最精彩的一个,在法国的卡尔拉库。那里一共有982块立石,分成10行排列,蜿蜒1220多米长。其中,最大的立石有4米高。有人说,这是两个部落地域交界的划分标志。
第五种类型,用巨石建筑带有墓道的墓室。“巨石之谜”至今没有人解开。尽管它的艺术手法粗略,但是,作为建
筑艺术的母体,影响了后代的建筑艺术。
不要吃惊,刚才还在谈论法国的“巨石文化”,转眼间来到了埃及的金字塔下。金字塔又是奇迹,人们理解不了,只好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搪塞了事。
金字塔里面埋葬着埃及古王国法老的尸体。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把它当陵墓对待,它早已经成为塔及文化的象征。几十年光彩耀眼,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金字塔很多,有一群,我们常讲的是指大金字塔法老王胡夫的陵墓。大金字塔位于开罗附近的基泽村旁边,公元前2650年建成的。整个塔高
146米,底下四个边都是230米长,共用了230万块大石头。最重的石块重两吨半。
石块雕凿、磨光和砌合,工艺都十分精细,石块与石块的结合部,用最薄的小刀片都插不过去。所以,当现代人驾着豪华时髦的汽车,停到它的跟前时,经常有人不由自主地感慨,说:“真是不可思议!四五千年前的古人有这样精美的建筑,莫非有神人相助?”于是,一些爱幻想的人把它归功于“天外来客”干的。甚至有的人找出许多历史的遗迹,证明确实有外星人,还拍下了外星人的照片。
外星人是指地球之外另一个星球上的人,他们都是“超人”,本领大极了。在很久以前就来到地球。他们到地球准备住呀、玩的,所以,他们随便动手做的东西,地球上的人都看成是奇迹。就如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
金字塔真是外星人住的帐篷吗?历史学家不同意,他们用大量的史料证明,它是古代埃及奴隶建造起来的。
古希腊有位历史学家,名叫希罗多德。他曾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周游世界,他见过埃及的金字塔。在古埃及,他听到许多关于建筑大金字塔的传说。
当时,古埃及的法老王胡夫,下令全国的老百姓都集中到开罗,为他修陵墓。老百姓不愿意,他就派出军队,用皮鞭沾上水抽。老百姓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从河对岸开山采石,然后把大石头运到河边;另一部分人,再把石头运到金字塔的高地。最后,用又粗又长的绳子把石头吊上去。
奴隶们的劳动是苦不堪言。有的人累死了,有的人饿死了。有的家里父亲儿子全部被抓去。埃及历史课本里记载了许许多多关于奴隶遭受苦难的故事。
金字塔建好以后,连在工地的奴隶也觉得有趣,它的形状多奇怪呀!整个塔是一个锥体,而且,是一个等边的四方锥体。这种形状看上去多简单,太没有美感了。
但是,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是人们能够建筑的最高级的、最漂亮的建筑了。它屹立在尼罗河畔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上,标志着埃及在西方最先进入文明社会。从此,大金字塔就成了庞大埃及帝国统治者的精神象征。
如果用现在的观点看,法老王真是不该劳民伤财建这个鬼陵墓。人死了什么都不存在了,躺在豪华的宫殿般的陵墓里,与火化后装在骨灰盒里,没有任何区别。不过,那时的埃及人可不这么认为。
古埃及人有一种思想,人是不死的。在这个世界活,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仍然“活”。他们解释说:“你看,这就像一棵树。在冬季里叶子枯死了,春天来临后,又会发芽开花,叶繁枝茂。”
于是,埃及的祭司们找到了拍马屁的最好理由。他们建议法老王,在他死后,只要把遗体保存起来,就可以在陵墓里继续当皇帝。
所以,法老召集全国的懂科学、医学和风水的人,为他选陵墓地址,研究一种药物把他的尸体保存好。
果然就成功了。这些人经过无数的试验,最后把法老的尸体先用药水浸泡,然后,再包扎密封好,后来,就变成了著名的“木乃伊”。
当然,法老本人是非常愿意这样做的。他常常对文武大臣们说:“宫殿只是我的临时旅馆,坟墓才是我真正的家。我回‘家’的时候,你们要继续效忠。”真的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的一句话:“反认他乡是故乡。”有一天,一个祭司又向法老王拍马屁说:“尊贵的法老,您的灵魂是不朽的,无处不在。就连您的名字中都有。所以,您的陵墓上最好刻上您的名
字。”
法老高兴了,一拍腿,说:“对!要让世世代代人看到我还活着。”于是,金字塔上就留下了他的名字。
后来的法老们,纷纷学习胡夫,为自己修建金字塔。他们还想,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越能永垂不朽。
所以,金字塔修成四边相等的锥体就好理解了。从力学上讲,这种底边宽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是最稳固的形体。在心理感受上,也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金字塔已经使现代人惊讶不已了。在金字塔旁边伏卧着的“司芬克司”,更让人捉摸不透。
在基泽的另一个法老王卡夫列的金字塔旁,这尊20米高的巨大石雕始终一动不动地守在这儿。它有狮子的身体,人的面容,所以,人们也把司芬克司称为“狮身人面像”。
雄狮的躯体象征雄猛有力。那么,它的那张充满神秘感的脸又是怎么回事呢?据说,这张脸本来是非常英俊的,按照卡夫列的相貌创造的。但是,在伊斯兰人入侵埃及的时候,把雕像的鼻子打崩落了。这么一来,眉目模糊了,所以,觉得它有一种奇特的笑容。要是在风沙弥漫、夕阳昏暗的时候,你去看望司芬克司,它的笑容就更古怪了。渐渐地,人们就把“司芬克司的笑容”当成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司芬克司雕像大小不一,保存下来很多具,每一代的法老王都有他的化身。目前,最完整的一具,不在埃及金字塔旁,而是在法国的卢浮宫里。这
具中王朝时期的造像,是用粉红色花岗岩雕刻成的,脸部相当丰满生动,严肃中略显慈祥。
人们一直想弄明白,司芬克司是干什么的?只有从古埃及宗教中寻找答案。宗教解释说:“司芬克司象征着‘天地神’赫洛斯。它既是能给大地带来生命的太阳的化身,同时,也代表能给百姓带来恩泽的法老王。”
好端端一个尊贵的法老王,干嘛要与狮子混到一起去呢?这你就有所不知。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都把某种动物,或者植物,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
在古埃及王朝,可能还信仰这一套,而且,他们的图腾有可能就是非洲雄狮。
好了,关于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有神秘的司芬克司,现代人写了好多好多种书,你读几个月都读不完。我在这里饶舌太多也就显得没趣了,你要是有机会,到开罗去一次,让那里的导游为你介绍,还可能听到许多有趣的传说。
金字塔是谜,司芬克司是谜,米诺斯谜宫才叫真正的谜,谜的连“牛头怪”都出不来。
在爱琴海上,公元前2600年左右,古希腊人在岛上建立了“米诺斯谜宫”。
传说在古希腊时期,爱琴海克里特岛上有个米诺斯国王,曾经命令一位建筑大师代达罗斯,为他的儿子牛头怪“米诺陶”修建一座“谜宫”,除了建筑师,任何人进去都出不来。米诺斯王每9年就让雅典人送来7对童男童女,给牛头怪吃。
牛头怪害得雅典人骨肉分离。后来,雅典英雄德修斯决心除掉牛头怪。他得到了米诺斯国王女儿的暗中帮助,把线团的一头拴在入口处,带着线团进去。然后,杀死了牛头怪,逃出了谜宫。
传说归传说,总带有虚构的成份。但是,米诺斯谜宫确实存在。
这个谜宫依山而建,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00米,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长60米,宽29米。这个庭院纵横交错,曲径通幽,富有艺术的变幻性。
庭院南侧,是王室的生活区,国王、王后的宫殿就在这里。西北面是仓库和宗教祭祀堂。北面是宫殿里守卫和仆人们住的。这里有一个不太大的露天剧场。东西还有一个狭窄的阶梯,一直通到山下。
而且,整座建筑的配套设施相当齐全。宫顶开一个大天窗采光,宫里有卫生间,装有下水道。
宫殿的外观不是太豪华,但是,相当坚固,有的部分,墙壁有l米多厚,十分粗壮的木柱立在石基上,撑起顶廊。可见,当时的米诺斯国王还是讲实惠的,坚固结实是第一位的,然后,再讲究好看。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他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就把世界美术当成幸福的大家庭。那么,它们的相似之处,就是初期的美术讲究实用,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长城是最突出的例子。
说起长城,很多人都去过。毛泽东有一句诗,叫作“不到长城非好汉”。
就连伟大的毛主席都认为长城了不起,我们更有必要了解它了。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年年打仗,国家之间,就跟小孩子似的,今天
你俩好,明天他俩好,一直打了好多年。最后出来个秦始皇,他统治的秦国十分厉害,把所有的人都打败了,统一了中原。
还没等他喘口气,生活在古蒙、宁夏等北边的游牧部落又来捣蛋。秦始皇一发兵,这些人骑马就跑。可是,秦始皇的兵刚收回,他们又来了。搞得秦始皇非常生气,但是,也无计可施。
为了防御这些匈奴的骚扰,秦始皇召集全国的工匠,把原来的长城连起来,再加高、加宽。
有一首歌唱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边是故乡。”什么意思?就是说当年修长城,好多人全家都被抓来了,还有许多工匠就累死、病死在长城脚下。
我国民间流传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孟姜女嫁了个文弱的丈夫叫杞梁。秦始皇修长城时,下令全国的男子都要到边关服役。当然,杞梁也在内。他本来就体弱多病,哪里经得住劳累,不久,就死了。他死后,尸体就被随便埋在长城脚下了。
且说孟姜女,在家早也盼,晚也盼,好多年过去了。别人的丈夫都回来了,就是不见自己的丈夫。她就一人到长城去找丈夫。到长城一打听,杞梁早死了。骨头埋在城墙下了。她悲痛欲绝,坐在地上大哭。
她哭得太惨了,后来,感动了天神,玉皇大帝命令五雷神把长城辟开,孟姜女终于见到了丈夫的遗骸。
后代,对长城不停地修筑,就修成了这个模佯。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横穿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宁夏、陕西、甘肃等省区,连绵6700公里。所以,向来人们称之为“万里长城”。
长城上的几大著名的建筑可不能忽视。
山海关的东城门,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关口是12米高的方形城台,城台中部是一个拱门,台上筑有箭楼。
嘉峪关是个梯子形的建筑,城墙高9米,垛墙高l.7米。四个角上建有角楼。内城开东西两道正门,上面筑一个城台,台上有3层木结构的关楼。一个凸形的罗城,长287米,厚6米多,中间开一个门,在门头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
八达岭长城,是古今人们登的最多的地方,因为,它离北京最近,仅50公里,这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
东门头上题写“居庸外镇”,西门头上题写“北门锁铜”。西侧,长城依山起伏,绵延伸展,好像巨龙蟠曲,十分壮观。条石路基,青砖包墙,城墙平均高度有7.8米,墙基平均宽6.5米,墙顶平均宽5.8米,五匹大马并排走,10个人横队前进,都照样通过。所以,第一次到长城的洋人都大叫:“哇,真是太了不起了!”
中国还有一个奇迹,就是埋在地下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俑占地2万平方米,比一个大广场还大。它们与真人真马的高矮、胖瘦相同。它们全部被埋在6米深的地下坑道里。
现在公开展出的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长62米,6O00多名武士并列排成队,面向东方,组成了由战车、步兵共同编成的方阵。
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地面上排着1000多件兵马俑,这个方阵由战士、骑兵、弩兵、步兵组成,是混合编组的,就如现代化战争中的集团军。
三号坑较小,面积只有520平方米,坑的正中是一辆战车,坑的周围站着68个武士俑,组成一个令人感到森严壁垒的阵容。
在二号坑与三号坑之间,还有一条东西长48米,南北长96米的坑,但是,里面没有陶俑,不知什么原因。4个坑的布局,都符合兵书阵法。
秦俑有的虎背熊腰,看上去雄壮威武。有的浓眉大眼,宽脸大嘴,面带微笑,非常乐观。
人们最佩服的是古人真了不起,塑了这么多俑像,数量这么多,而且,每一个还都栩栩如生。武士俑平均高度是1·8米,陶马与真马的体形差不多。这么大的陶塑,以前还从来没有过。之后,中国的佛像雕塑,民间泥人雕塑,也没有超过它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