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里有几彩?2000多块薄玉串成的金镂玉衣。银餐具在古罗马时就有。法兰西一世的盐罐是金子做的。路易十四有收藏床的爱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工艺设计”算不算美术?当然算美术。可是,很多的美术史书都对它不屑一顾,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境遇很悲惨。
还是今人有眼光,发现了工艺设计的价值,它的重要性也日渐增加,有例为证:现在的大学或美术学院都竞相开放“工艺设计”课程,而且是一门很受人青睐、想进却很难进的专业。工艺设计作为一门美术艺术,正在现今大放光彩。
我们也来赶一回时髦,说说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美术界把它称为工艺美术,工艺设计的发展过程,美术界又称之为工艺美术史。
工艺设计,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意思,即工艺和设计。
英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大的工业革命,也就是工业由手工操作进入到机械化制作,这次革命,对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美术界也很珍视这次革命。欧美的人还有东方的日本人,他们习惯地以工业革命为界,把工艺美术史分成两个部分,在革命之前的称它为“工艺”,在革命之后的便就是“设计”了。
这种说法对不对?美术家还在商榷,我们暂时不去过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大,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与它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人们习惯把工艺美术分成两大类,也就是实用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美术。
实用工艺美术,顾名思义,指的是既可以满足生活又是看起来值得欣赏的艺术。说具体的例子吧,像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如水瓶、脸盆之类的东西,生活必需的家俱什么单件、组合的,服装打扮如宽松的大衣、紧身的牛仔,还有就是环境的布置园林花坛等等,都是属于实用工艺美术的范围。实用工艺美术的范围特别大。
讲到特种工艺美术,这个“特种”指的就是专门用来陈设玩赏的工艺美术品,它们大部分都是放在家俱的装饰橱上,闲来无事时自己欣赏或与朋友共同评赏。这特种工艺以前都是富人们收藏,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精神享受就显得特别重要,因而,对这种装饰玩赏的特种工艺兴趣越来越大。
说工艺是美术,是因为它也要求工艺品要有造型美,这样的话,它就与美术里的建筑、雕塑有了密切的联系。
有联系不等于等同。工艺与建筑、雕塑是两码事。建筑有宏大的体积,工艺品却很精巧,所以,苏州园林的形状,尽管包含着很多的工艺装饰,但还是建筑不是工艺品;雕塑一般是附着在建筑物上的装饰,而工艺品的雕刻有很多是独立的。不过,像一部分特种工艺,如玉器、牙雕、木雕等等,用的工具与雕塑差不多。
工艺毕竟还是工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与美术中的其他种类完全不
一样的特性,那就是,不论是实用的还是特种的工艺,它们都要受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一枝画笔可画不出工艺美术来。
不说国外,就说中国的工艺美术杰作吧,有彩陶工艺、玉石工艺、青铜工艺、织绣工艺、漆器工艺、瓷器工艺等等,可不论哪种工艺都得有材料,没有陶器、青铜,哪来彩陶工艺和青铜工艺,也就是说,没有材料就形不成工艺。同样,没有技术,光有青铜一堆、木料一块也成不了艺术。
这样说来,有一个问题,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工艺美术与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什么样的工艺品就能看出当时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当然创造不出织绣工艺和漆器工艺来。
我们说,工艺美术中,技术很重要,这话没错,不会烧制的话,泥土难变成陶器。不过,要是你遇到的不是泥土,而是更高级的材料的话,技术的作用也可能会小一点。比如像大理石材料,它有天然的花纹,而且各种各样,美丽无比,你可以把那些天然的奇特的花纹就当作是工艺品,不用加工。南京产的雨花石可以算作此类。然而如果你要的是一种更复杂的美,就可以在这些花纹上再发挥技术的优势,做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来。
有的人爱这种天然的美,所以,他们家的红木家俱都不上油漆。
绘画有油画、版画、水墨画等等品种不少,雕塑也有浮雕、壁雕、群雕等等。然而,它们再多也多不过工艺美术的种类。工艺美术是整个美术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我们中国在1978年举行过一个工艺美术展览会,共展出了14大种类,400多个品种就这样,还有像染织工艺、搪瓷工艺、商品装潢以及许多新兴的工艺,都还没有包括在内,否则阵容更大。
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华工艺。
中华工艺历史悠久,远到山顶洞人时期。古人们也有爱美之心,吃饭闲着的时候,便喜欢在一些石器上磨光、钻孔、涂一些叶汁着色。这就是他们的“装饰品”,也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工艺品。
中华工艺丰富多彩,各个朝代竞相大放光辉。远古的朝代都有工艺品,后人更不甘落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举世瞩目;夏、商时代的青铜大鼎也是世间少有;战国的漆器、秦汉的织绣、隋唐的瓷器、明式的家俱等等,没有哪一样不是蜚声世界之工艺。
既然都是国粹,每人都该知晓一些,下面便作简要介绍:
中国的陶器,是中国古人们的一大贡献,是我们的祖先献给人类文明的一颗艺术明珠。
陶器也叫彩陶,是指在普通陶制品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这红、黑、白三色不是用来画花朵或人头的,古人们还没有那么复杂,这三种颜色只是用来绘画样的,一道红、一道黑、一道白,交叉排列,古人们觉得既简单又美丽。
这种陶器就是为了看的吗?当然不是,古人的大脑中那时只有一个概念:生存。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服务的。所以,他们做的陶器也是为了实用,说具体点,这种美丽彩陶和一般的陶器没什么两样,都是用来饮食、盛水和饮煮的,是一种生活用具。
古代的彩陶并不都是圆的,它的样式很多。
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看来这话一点不错。中国的彩陶最先就是出现在黄河流域,后来长江流域也有,其他地方也有,但成就最大、价值最高的还是黄河流域。
渐渐地,彩陶上的花纹开始变了,变成了一些简单的动物,如狗、鸟和青蛙等等,还有各种形态的鱼。动物们都是生物,活泼、纯朴和天真的模样,展示了古代的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氛围。
古陶器不仅有动物的图案,还有一种就是造型陶器,如鸟型陶器、鱼型陶器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陶猪,还有一个是三足器。
现在中国人爱吃猪肉,追根求源的话,还得追到古代,那时候,古人们就驯化野猪为家养猪,并吃它的肉。对古人的生活来说,猪是一种很珍贵的食物,猪的地位也非常高。很多人死后,都用猪头随葬,制造陶猪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陶猪不只是为了实用,可能还带有一种崇拜的意义。
古人们喜爱动物。动物不是四足便是两足的,三只足的动物几乎见不到,不过,古人们却发明了一种能三只脚站立的陶制器具。现在的古墓里就经常能挖出这种陶制三足器。说明古人的思维从机械的模仿向前跨了一步。
如果,人们见到的古陶器,上面不再是欢快的鱼,跑着的狗,而是一些看起来僵硬、让人惊畏的画面,呈直角方块形的,这些陶器就是稍后时期的产品了。这时候,氏族部落为了那剩余的财产和劳力而打仗,剥削、压迫开始出现,欢快、自在的生活没有了,那么,欢快、流畅的图案也就从陶器上消失了,图案显示出一种神秘怪异的意味。
打仗的时代终会过去的,陶器也在不停地发展变化。到唐宋时代,终于结出了硕果,出现了著名的彩陶“唐三彩”。
我们常说“唐三彩”,到底是哪三彩呢?“唐三彩”陶器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三色釉相溶后还会出现一些别的近似色,如白色、赫黄、蓝色等等,其中要属蓝色最为名贵。
“唐三彩”的色泽看起来艳丽明朗。装饰的手法也多采用堆贴、刻画图案等形成。一眼看上去,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出现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品种很多,有302种多,其中,最上等的是三彩马。这三彩马披饰华丽,再现盛唐的气势。现在,人们最常见的唐三彩,也就是这匹三彩马了。
中国人喜欢喝茶,所以对茶具也就特别讲究。人们最喜欢的茶具可能就是紫砂茶壶。紫砂茶壶就属于紫砂陶器。
紫砂陶器是中国陶器的又一个珍品。说它是珍品,是因为它只有江苏的宜兴一带才能制作。这一带的紫砂陶器在南宋时代就享有世界声誉。据说15世纪的时候,讲究茶道的日本人曾到中国来学习怎样制造紫砂茶壶。不过他们学会了也没多大用处,日本没有宜兴一带的特种泥土,所以,至今日本人还把中国的紫砂茶壶看作是壶中珍品。17世纪时,紫砂茶壶和中国的茶叶同时从海路传到了西方。西方人称这种紫砂壶为“红色瓷器”。
紫砂壶盛茶,茶味特别清醇。夏天盛茶,更是醇郁芳香。很早以前,民间对它就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中国人爱把陶、瓷一起说,陶也叫陶瓷,瓷也叫陶瓷。其实,陶是陶,瓷是瓷。
陶和瓷有联系,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但瓷器和陶器有本质的区别。陶和瓷都是泥土制作的,但泥土的质地不一样;陶和瓷都是用火烧成的,
但烧陶的火温在1000度以下,烧瓷的火温却要达到1200度以上。拿两个器皿,一个陶器,一个瓷器,外观一样,怎么去鉴别呢?陶器有吸水性,敲出的声音不脆,听起来是“朴朴朴”的声音,瓷器不吸水或吸水性小,敲出的
声音特别清脆好听。所以古人形容瓷器之美时,说它是“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评价很高。
瓷器虽好,也有优劣之分。内行的人评价瓷器不说某地的好某地的不好,而是说某窑的好,某窑的不好。人们总是习惯以窑名来表示瓷器的品种和特色,比如唐代就把今天浙江的余姚、绍兴和上虞这一带的窑叫越窑。越窑产的青瓷特别有名。
要说有名,中国最有名的瓷器是宋代的瓷器,宋代的瓷器中,景德镇窑的瓷器又是最出名,而且一直到今天还在出名。今天我们常说的景德镇瓷器实际上应该是景德镇窑出产的瓷器。
陶和瓷,哪一种结实?瓷当然比陶结实,可还有一种比瓷更结实的工艺材料,那就是青铜。
青铜是铜吗?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古人爱青铜,是因为纯铜的溶点很高,硬度较低,加进一些锡和铅以后,可以降低熔点。好制作,还能增加硬度和光洁度。聪明的古人,甚至把铜和锡搭配的最佳比例都算出来了。
会计算的古人,绝不是远古的古人。青铜工艺时代的古人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人。
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青铜器是中国青铜艺术的代表。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商周时期出现了著名的青铜礼器《司母戊大方鼎》。
这个大方鼎是奴隶制社会遗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作为一件工艺品,青铜器上还有许多纹饰,看起来神秘恐怖。这些吓人的纹样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他们争来争去,至今还没有个定论。但人们一致同意一点,那就是,这纹样一定是个兽面纹。到底是什么兽?有人说是牛,有人说是羊,还有说虎、说鹿的等等。由于说是牛头纹的人最多,我们也就同意这个观点。
说商朝的青铜工艺品是礼器,那是因为,人们制作它,是作为供给祖先的祭品,或者是铭记下自己作战的胜利,以示骄傲之情。
青铜工艺结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要结实,也要美观、珍贵,这样玉器工艺便产生了。
玉器工艺品是以天然玉石为材料雕琢加工成形的工艺品。
人们口语中,习惯把“玉”和“金”放在一起,说成金玉,金是一,玉为二。可见,玉的价值之高。
原始的古人就发现了玉,不过,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就知道用它来挖地、杀猎物比一般石头更不容易断。所以他们喜欢这种特殊的石头。
奴隶社会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出门在外,用什么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呢?被统治的人们无所谓,统治者可要想办法来表明自己的高贵,于是他们想到了稀少而珍贵的玉石,他们把玉石作些简单的装饰,佩挂在身上,作为权力的象征。
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和氏壁价值连城”的故事,“璧”就是玉璧。随着雕刻工具的进步,人们便想把玉装饰得更美,于是,他们开始在玉
块上镂空或镶嵌金银等等,花样百出。秦汉时期,终于出现了一件玉器的极品“金镂玉衣”。
金镂玉衣是件玉制品,1968年,考古学家们在河北省的满城挖到了一个古墓,从材料中发现,墓里埋的是一对叫刘旺的夫妇,二人皆穿着金镂玉衣,每件衣服用2000多薄玉、用纯金丝连缀成为玉石衣裳。而且,玉片的大小和
形状都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不同形状设计的。真正叫巧夺天工之作。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玉雕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青白玉大禹治水图”,高2.4米,重7吨,上面刻着数以百计的开山治水的古人,神情如画,动作逼真。这幅大型玉雕现在收藏在故宫的珍宝馆内。
硬材料能作工艺品,软材料也可以。中国的织绣工艺一点也不比其他工艺差。
织绣是个总称,它包括丝织、棉毛纺织、刺绣工艺。养蚕织丝是中国最早发明的,所以,织绣工艺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千里迢迢来到江浙一带,饱览苏杭风景,兴尽之后,临走总忘不了买一二件丝织刺绣品作为纪念。
江南的刺绣是中国优美的传统工艺。奴隶社会,统治者为表明身份,佩挂玉珮,可不能只挂玉珮不穿衣服啊,衣服当然也要显示尊贵的身份。他们穿上身的就是用红、黄色丝绒绣制的礼服。
“绣花枕头”常用作骂人的话。其实真正的绣花枕头却是一件古老的、美丽的工艺品。马王堆出土文物里就有它。
别看小小的一根绣花针,明清的时候,却能绣出官位品级的大小来,一般的官吏切记不可穿绣着龙图的衣服,用黄线绣的龙图那是皇帝穿的龙袍,别人穿不得的。
原始的古人发明了这个,发明了那个,唯独没有发明睡觉的东西,他们在地上睡了几百年。不知从哪一天起,他们把不能吃的动物的皮和树叶垫在身下,他们大概觉得地太凉太潮了。后来,人们发明了席子当作铺垫。再后来,人们便发明了床,这是我国最早的家俱。
一直到唐代,才出现了桌子和椅子,桌、椅的广泛运用,使中国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俗。
床、桌子、椅子、几案和屏风便是中国古代不可缺少的几件家俱。
到了富人更富的宋代,有权和有钱的人住进了宽广的住宅,他们便又想到配制一些适合这住宅的家俱,于是成套家俱又出现了。
明清的时代,海外交通又发达起来。统治者们听说东南亚一带木材质地最好,做成家俱最显豪华,于是,这一带的木材如花梨、紫檀、红木等源源不断地进了中国。
当时,中国的钱不多,可手工艺人却多如牛毛,能巧夺天工的艺人也不难找。有了好材料,又有了好的手工艺人,于是,明清两代出现了我国家俱的高峰期,造型上优美、独特,是世界其他国家难比的,尤其是明代的家俱最有特色,称为“明式”家俱。
明式家俱的木质珍贵,木头本身具有的纹理非常美观。所以,明式家俱很少用油漆漆,仅仅擦上透明的蜡便可以了,体现出自然美和简洁美。
高座高扶手的“太师椅”就是明代出现的,而且都是出现在宫廷里。大概是统治者要显示威严,要正襟危坐的原因,人们便发明了“太师椅”,而这个时候,欧洲的统治者们正在享受沙发的舒软呢。
青铜是金属,除了青铜以外,还有一种又叫金属工艺。大概是受了青铜工艺的启发,后人们就地取材,什么样的金属都拿来装饰装饰,就形成了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的代表作是两样人们非常熟悉的东西:宣德炉和景泰蓝。这两样东西闻名中外。再长的路也会有个终点。中国工艺的最后一大项是编织。
如果说,宣德炉、景泰蓝很难看到的话,那编织的工艺品现在却是到处可见,因为编织工艺可以就地取材,价廉物美。竹子、麦杆、草、藤都可以作为编织材料。现在,很多人还靠编织来发家致富呢。
心灵手巧的中国人使中国的工艺美术大放光辉。外国人也不是很笨,他们也有工艺美术。
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欧洲人在研究他们的历史时,忽然发现:中石器时代的欧洲,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彩色的小石子,在一些大小不一样的鹅卵石上,用各种颜色画着波状线、十字线、圆点、网格等等的纹样,这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简化的人物像,有人说这是最早的钱币,也有人说是宗教祭祀用的工具,还有人说这是最古的文字符号,说法不一,至今还没有最后的正确的答案。大概是受了中国陶器纹样的启发,欧洲人认为,这些小彩石上的纹样是后来陶器装饰和其他工艺装饰的先导。
果然,新石器时代,欧洲出现了陶器。奇怪的是,当时,欧洲和中国,人们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可陶器上的图案却差不多,都是纹样图案,而且主要颜色也是红、黑、白三色。
中国古人崇拜银子,把银子当作钱币来流通,遗憾的是却没有银器工艺。
古罗马的银器工艺最发达。
不用说,银器属于贵金属工艺,成品银器不仅是工艺品,而且是财富。不过,古罗马的银子大多不是用来当钱使的,而是制成各种实用的器具,在实用的基础上加以美化。
古罗马的第一大银器是餐具,有银碗、银碟、银壶、银杯、银刀、银叉等等。第二大银器便是各种首饰,如银耳环、银戒指和银别针等等,妇女特别喜欢。
不过,这些银餐具、银首饰上面不是光光的、什么没有的。而都有装饰的图案。这些图案不是动物,而是“人的世界”,有酒神的狂欢,有美神的诞生,有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国王,也有一般的妇女头像。就连那些作钱币用的银子,上面也有人的画像。
有一种透明的石头,叫玻璃。当玻璃出现时,古罗马人大惊小怪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了玻璃器皿比银器价廉,比铜器轻便,比陶器美观,而且还很实用,于是玻璃器皿在古罗马一下子流行起来,玻璃工艺便产生出来了。
玻璃一开始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就只有古罗马有玻璃器皿呢?
第一个问题,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古埃及就有一种类似玻璃的陶器,玻璃就是那个时期产生的。另一种说法是,腓尼基的一只商船航行时,在叙利亚的一个河口停靠休息,船员们无法做饭,便把船上带着的大碱块当作石头,垒起锅灶,制作野餐,可奇怪的是,碱块经过烈火烤炽以后,流出来一种透明的液体,这液体冷却后,就成了硬硬的透明的玻璃了。
不管玻璃产在哪儿,罗马当时是个大帝国,势力范围极大,它把这些本不属于它的东西全部占为己有,于是玻璃便在不产玻璃的罗马风行起来。
罗马的玻璃器皿还真把玻璃工艺推上了顶峰,有“光辉之杯”和“坡拉多顿的壶”为证。“光辉之杯”现藏罗马国立美术馆,“坡拉多顿的壶”现藏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可惜的是,玻璃制品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易碎,所以古罗马的许多
玻璃工艺品没能留下来。
碎了就再造,欧洲的工艺大师们想得开,大家都来造,于是,文艺复兴时,欧洲的工艺艺术再登高峰,与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一起开创了欧洲美术的一个崭新的局面。
贵族们崇尚的是绘画,平民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它就是工艺美术。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的支持者就是城市市民、商人和各行会的工匠。
有市民、商人和工匠们支持的工艺美术,必将丰富奇特,大放光彩。文艺复兴就意味着资产阶级产生,而资产阶级又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
说白了,就是有财产的阶级,有钱的阶级。有了钱干什么?资产阶级们首先想到的是建邸宅。资产阶级建,虚荣、奢侈的贵族更不甘落后,也大建宫殿,教会人员们见建筑之风兴起,便也想起修建自己的圣地教堂。一时间,欧洲各地,大城市小城镇都在大兴土木,盖房造屋,好不热闹。新房终于建好了。不能只求外表好看,室内也得装修装修,这就给室内装饰工艺带来了充分施展的天地。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首先就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当时的房子,室内主要是装饰天顶和墙壁。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叫“法莱斯珂”,这个“法莱斯珂”也就是美术上常讲的湿壁画。湿壁画上画的有花纹,也有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
别小看了这装饰室内的装饰艺人,他们的湿壁画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干过装饰工,画过湿壁画,而且都在教堂和宫殿留下了他们的旷世之作。著名的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都是作装饰艺人时作的室内装饰壁画,不但是文艺复兴时期室内装饰的典型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室库的珍品。
墙上用湿壁画装饰,当时室内的天顶一般都装饰成格子状,在每个格子里都绘饰着男女的胸像或安置些雕刻作品。
还有的富人更要显豪华,便在墙壁上挂满了壁毯。当时的毯子不是铺在地上的,而都是挂在墙上的。地上铺的是什么?铺的是各种陶制品,就如同今天中国家庭铺的地板砖。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大住宅里,到处都有工艺美术的存在。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工艺美术比起绘画、雕塑来更实用、更能为各层次的人所接受。
房子装修完毕,欧洲的人便想到了与房子匹配的家俱。于是工艺家俱便应潮流而诞生。
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出风头,样样第一,建房第一,制作家俱也是第一。
意大利的家俱很有特色,看他们箱柜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像一所房子,有檐板、柱子和台座等等,因为他们喜爱建筑。
意大利家俱的材料主要是胡桃木,佛罗伦萨的胡桃木柜子至今还名闻遐
迩。
说起意大利的家俱,不能不说一种特殊的家俱叫“万能家俱”,这种家俱装有靠背和边板的箱座靠椅,通常人们不知道的话,都以为是个长方形的箱子,它既可以当作长椅,坐着休息,里面又可以装很多的衣物杂件,而两个合起来便成为一张简易的床。它的造型简单,装饰的图案也不复杂,大多数是棕榈图案或天使美丽的头像。这种万能家俱现在到处可见,不足为奇,
但在当时,人们发明这种家俱还是奇迹。意大利的这种万能家俱现在在很多博物馆还能看到。
法国人的生活讲究、奢侈,所以,法国的家俱就不像意大利的那么简单。举例来说吧,碗橱是家俱中最不需要装饰的一种,因为它总是被摆在客人们不去的橱房里,但巴黎的碗橱却比意大利的装饰橱还要豪华。虽然它也是两个门的结构,但橱面上的图案、雕像却纷繁复杂,尤其是稍后一些的大碗橱甚至镶嵌了很多的大理石块,贴了金块,看起来华贵而精巧。
当时,文艺复兴时期,最单纯而明快的家俱就是英国的家俱,它与法国的截然相反。即使是女王伊莉莎白的床也是很简明而厚实的。当时的碗橱更是纯粹的直线造型。法国人说英国人太讲实惠,英国人说法国人太奢靡、浮华。
文艺复兴,复兴什么?复兴古代的文化艺术。于是,很自然的,古代的陶器和玻璃器工艺也被当作复兴内容提出来了,
在这以前,欧洲经过了一个多战的中世纪,较易破碎的陶器和玻璃器也差不多没有了,人们觉得不能让这些工艺产品灭绝,便动手制造,进行大量的补充。制陶和制玻璃器皿开始风行起来。
还是意大利领先,最早达到陶器繁荣时期。贵金属虽好,但物稀才贵。特别稀少,除少数富贵人家外,有几家平民百姓家藏银餐具?有些资产阶级虽有钱,但钱来之不易,不愿花钱买富贵,所以,经济虽发展了,但银制品仍然只出现在少数贵族家庭。大部分人爱的是价廉物美的陶器。
这个时期,意大利的陶器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马略卡式陶器”,马略卡是一个小岛,位于地中海中,这儿的土质做陶器最好。
马略卡式陶器也是彩陶,不过色彩与以前的彩陶不一样,以黄、青、绿、紫为主要颜色。
有颜色就有图案。马略卡式彩陶上面绘的是植物、兽鸟和文字,渐渐地又变成神话故事、人物和日常的一些生活景像。
马略卡式彩陶不像全聚德烤鸭,有自己的风味和特色,所以,是不是马略卡式彩陶也不好辨别,这样,假冒伪劣的马路卡式彩陶也就很多。
马略卡式彩陶出名了,那么,制作这种彩陶的人也就有了地位。法国最先在意大利高薪聘请陶工,不久法国的马略卡式陶器也就流行起来。据说里昂有一个经销药品的商人,他有5000多个马略卡式陶制的药瓶。
不能永远聘请外国的陶工,法国也注意培养自己的陶工,不久,便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陶工叫巴利希。巴利希不愿总是效仿别人,便创造了一种“田园风味的陶器”,如同风景画的风格。
“田园风味的陶器”也就是陶器上不再是画出来的图案,而是雕出来的图案,图案也不复杂,主要是鱼、贝、昆虫、虾、蛇和蜥蜴等动物和生物,趣味无比。最大的美术馆巴黎卢浮宫里就有这种巴利希的田园风味的陶器作品。
巴利希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工艺家,可惜的是,正当他大放光辉时,因卷入新旧两派的宗教斗争而惨死在监狱中。
如果说,古罗马是仗世欺人,抢了别国的玻璃发明权的话,那么,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玻璃产地,那就是水城威尼斯,更确切地说,是威尼斯城庇护下的一个岛屿,叫姆拉诺岛。所以,这个时候,意大利的玻璃工艺以“姆拉诺式玻璃器”著称于世。
和英国差不多,意大利也讲实用,他们的玻璃制品大多是高脚酒杯、碗和盘等等。如著名的巴罗奥埃尔大杯和大英博物馆里作为装饰的维纳斯胜利的杯子就是意大利的“姆拉诺式玻璃器”。
小气的意大利人把“姆拉诺式玻璃器”看作是国宝,制作的过程严加保密,市政府宣布任何人一律不许外传,泄密者将由政府处以重刑。他们当初把生产玻璃制品的作坊全部集中在姆拉诺岛,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保密。
钱是个诱人的东西,在外国人高薪聘用的诱惑下,意大利的玻璃工们还是把这种技术传了出去。有的国家还明文规定只许采用意大利的玻璃工艺技法。真可谓,意大利的玻璃闪闪发光。
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黄金,多少人为了黄金而死,又有多少人为黄金而活着。文艺复兴时欧洲出现了这种最珍贵的工艺——黄金工艺。
中国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大利这个时候还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金工师,他叫乔利尼。
乔利尼著名在他用黄金作了一个“法兰西斯一世的盐罐”。这个盐罐,罐体都是由黄金做成的,椭圆型的台座,上面雕刻着两个相对而坐的神像,一个是地神,一个是海神,神像的周围还有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浮雕像,整个大盐罐辉煌精致。
法兰西斯一世太喜欢这个大盐罐了,于是,他邀请乔利尼在法国住了四五年时间。乔利尼一生收了30多个弟子,这些弟子都是来自欧洲各个国家,所以,欧洲人把乔利尼看作是整个欧洲的金工大师。
但不管法兰西斯一世怎么留,乔利尼还是意大利人,代表不了法国的水平。于是,在乔利尼的鼓励之下,法国人努力地去制造金银工艺品,最后,倒也出现了两个杰作,一个是“菲利特尼三世的高杯”,一个是“亨利二世之盾”,现在,它们分别藏在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盛产丝绸,因而织锦工艺很发达。可千万不要以为欧洲不产丝绸,也就没有织锦工艺。欧洲的织锦工艺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很发达的,米兰和佛罗伦萨的织锦作坊规模还相当大。不过,不管是手织的还是机织的,都很明显是受东方尤其是中国丝绸的影响。
人常说,花中之王是玫瑰、牡丹或是君子兰。可15世纪的意大利却爱上了一种奇特的花——石榴花。当时他们的织锦中最多的、也是最漂亮的就是石榴花纹,花叶形状很复杂,制作非常精细,效果也是富丽华贵的。
欧洲的织锦工艺产生的很迟,不像中国,它到14世纪才在欧洲各地广泛地流传开来。
除了我们上面所述的大大小小的工艺精品以外,文艺复兴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奇特的工艺作品,如皮革和书籍装帧等,是我们中国所没有的。
讲了那么多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是因为这个时期是欧洲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光荫茬苒,转眼欧洲又到了它的17世纪。好记性的读者也许还会记得,
17世纪欧洲的建筑和雕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风格,叫巴洛克。巴洛克的原义是西班牙的一种畸形珍珠,巴洛克的艺术则表现为一种巨大、笨重和威力的风格。
毛总是附在皮上的。巴洛克艺术主要用于建筑,那么巴洛克的工艺美术也主要是围绕建筑而兴盛的室内装饰、家俱和壁毯工艺。
有家庭,就要有家俱;富贵的家庭,必然会产生豪华的家俱。家俱作为
工艺美术几乎是朝朝有,代代有,而且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风格。
这个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家俱。因为这时候,法国的国王是路易十四,他是个极奢侈,极端追求豪华的国王,他建的卢浮宫举世闻名,他对家俱的要求也非常考究,一再提倡豪华,所以这个时期法国的家俱就笼统地叫做“豪华型家俱”。
“豪华型家俱”的种类特别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碗橱、珍品橱、桌、椅、床、柜等等。这些家俱上还必须雕有各种图案,王室的家俱雕上皇家标记以及路易十四名字的文字组合。家俱的边、角还要用铜包起来,以示豪华。
要是去巴黎卢浮宫美术馆的话,你会发现那里陈设着一套非常奇特的家俱,这套家俱的表面镶嵌着与众不同的图案,图案都是用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的,发出耀眼而奇特的光彩。
这套家俱的设计者就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俱设计家鲍里,他设计的家俱又叫“鲍里镶嵌法”。
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最注重的家俱种类是床。他的宫里有许多床,造型千姿百态,他也好像是个床的收藏家。他的寝室有张床,叫做“权威之床”,他的大厅里有一张床,叫做“正义之床”,他还有许多专供贵妇人用的床,又叫“公妃之床”,虽然风格不一,但都豪华无比。
使路易十四的床头大放光彩的一样东西,就是织锦。他的每一张床都少不了华丽的织锦。渐渐地,人们普遍看中织锦的华丽性,于是,作为装饰墙壁用的壁毯也开始用织锦,出现了织锦壁毯工艺。
宰相,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宰相就像是国王肚子里的爬虫,对国王的心思了如指掌。路易十四求豪华,爱奢侈,宰相哥贝尔不仅不劝说,还极力迎合国王。他于1662年,亲自动手把分散在巴黎的所有织锦壁毯的作坊都聚集起来,成立了“葛布兰织物所”,属宫廷管辖,这个织物所的头就是宫廷画家勒布仑,闻名于世的“葛布兰式花壁毯”就是由这个织物所出来的。
这个宫廷画家勒布仑虽然缺乏创作灵敏,但对自己的职责倒也忠心耿耿,他作了不少好画样让工人们织。其中有三个系列最出名,即表现路易十四生涯的14幅“国王的故事”、三幅“亚历山大的故事”和“十二个月”,这三个系列的织锦壁毯被看作是巴洛克织锦壁毯工艺的珍品。
与建筑一样,巴洛克的戏唱完了,便轮到18世纪罗可可登台表演。美术史上,巴洛克与罗可可各领风骚数十年。
罗可可的建筑配以罗可可的装饰,天经地义。于是,18世纪的工艺美术,如家俱、制陶、织锦等等也都一律呈罗可可式。一时间,到处可见到岩石、贝壳、花叶和丝带装饰的工艺饰品。
以后的岁月里,工艺美术缓缓地在向前发展,没有什么大起大落。
时光进入了现代,工艺不再为宫廷贵族服务,也不愿恪守传统,工艺美术家们力图跟上社会科技文明的发展。有人说,工艺开始进入到设计时代。
“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机械取代手工,设计取代工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传统思想的人不喜欢那快速飞转的机器,机器里出来的再美的图案,他们都不以为然,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作坊里的手工制作。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很多很多。
然而,社会要前进,既然不能平稳地前进,那就要依靠运动。于是,一个叫威廉·摩里斯的英国人发动了一场运动,叫“新艺术运动”,它风靡了
全欧。工艺美术的重点便从工艺转向了设计。
被人称作“现代设计摇篮”的是包浩斯学院,它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方向,至于今天,它的影响依然存在。
既然起着“摇篮”的作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包浩斯。
社会的发展速度快得出人意料,到了现代社会便是战争、经济、商品取代了一切,在战争带来的社会混乱和经济恐慌之中,艺术家、设计家和工程师们觉得有必要采取合作的方式在设计方面作些新贡献,从而能改变战后贫困的社会状况,维纳斯的美丽和大教堂的豪华都影响不了现实。
1919年4月1日,德国“国立包浩斯设计学院”正式创立了,它是现代设计的起点,人们把这个学院简称为“包浩斯”。
包浩斯的最大的意愿,是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融合在一起,为实际运用服务。
现代设计不负包浩斯的厚望,蓬勃而飞快地向前发展着。
尽管包浩斯的现代设计主要说的是建筑,然而,后来的设计师们却没忘记城市的设计,城市雕塑矗立不朽杰作。
城市雕塑,顾名思义,是城市中的雕像。不过,饮水思源,城市雕塑的老祖宗的年代还是在城市出现以前的以前,很早的时候。
早到公元前4000余年的时候,不知是谁创造的,突然在埃及的泥罗河畔出现了一幅巨大的雕像,它就是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至今,它还屹立在金字塔前,一幅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
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室外雕像,是城市雕塑的前身。
当时,金字塔前的是狮身人面像,而一些大的庙宇前却有着真人的雕像,它们就是当时的统治者——法老的像。
这两个例子可以证明,雕塑一开始就是和建筑配合在一起的,而且还带有一种纪念性的意义。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城市雕塑。人们认为有城市的豪华建筑就应该有雕
塑。
室外雕塑出现以后,就一直在蓬勃地发展,古代希腊人继承埃及的传统,雕塑大大地昌盛起来。比如雅典著名的巴特农神庙,庙里庙外都有许多的大理石神像,威严而堂皇。希腊国家热爱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诞生在这个国家,于是这个崇尚体育的国家,便把运动会中优胜者的体态刻成许多大理石像,健美而雄壮,雕他们的像一方面是表示纪念,另一方面是用来装点城市。
由此看来,雕塑在古代就成为美化城市的一个不可少的部分。
希腊再向前发展,便到了罗马时期。
罗马时期,基督教兴起了,基督教义的传播靠的是教堂。于是各地都大兴土木,建造教堂。教堂建好了,教士们便在教堂内宣讲教义,可基督教义深奥,耶和华、耶稣的形象又特别玄乎,智商平平的人怎么也理解不了,于是教士们就想到了用艺术形象来加以说明、宣扬宗教的思想,这样雕塑就和教堂紧密结合起来了。
把室外雕塑真正变成城市雕塑的是文艺复兴的时候,为什么?因为这时真正的城市开始出现了。
很多地方都靠海,可意大利人特别精明,最先辟出了港口,有了港口便吸引了商人,商人多了,钱就多了,经济就发达起来了。可小小的地方容不
了那么多的商人,他们要吃,要住,还要做商品交换的生意,这样,不得不扩大地盘,建造一些住宅和生产商品的工厂。为了花小钱赚大钱,意大利人便兴土木,搞建筑,于是,现代意义的城市便出现了。
意大利有了城市,相邻的国家便也有了,以后,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城市慢慢繁荣了,雕塑也就跟着繁荣起来。西方的传统看法是,建筑与雕塑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有皮就该有毛。
历史上最热闹的时代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个时候,基督教正热门,教徒们在各教堂内穿梭不息;贵族最得意,豪华气派,奢侈无比;资产阶级刚刚出生,手中有点钱,更忙忙碌碌要赚大钱。
雕塑便从教堂门口走进了贵族的庭院,又由贵族的庭院开始走向街头、广场和园林。
雕塑的种类也繁多起来,有独立的纪念碑,有喷泉雕塑,有园林、广场的装饰雕塑等等。
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雕塑也日积月累,数以万计的城市雕塑装点着美丽的城市,有著名的古城,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巴黎、维也纳,也有后起的新城,像纽约、马德里等等。
有发展就有变化。20世纪以后,城市雕塑发展少了,变化却多起来,那种带纪念性的纪念碑雕塑逐渐被冷落了,人们像喜欢抽象派画那样喜欢起一种抽象的城市雕塑。
说白了,抽象的雕塑就是那种看不懂的雕塑。现在,在欧洲各城市矗立的千奇百怪的造型雕塑就是抽象的雕塑,是20世纪创造的。
当西欧的雕塑家们正苦思冥想,设计梦幻般造型的时候,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震响了世界,有战争就必然有英雄。于是,革命胜利后,全国立即进行纪念碑建设。列宁甚至提出“纪念碑宣传计划”。社会主义国家城市雕塑的新时代便来到了。
城市雕塑美,可美在哪里呢?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城市雕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纪念某件大事和某个大人物为内容的,一般称作纪念性雕塑;另一类是为了装饰建筑、广场、街道和园林的,纯粹是为了美化的,称为是装饰性雕塑。装饰性的雕塑可以没有纪念意义,但纪念性雕塑却不仅要起纪念的作用,而且还要对周围的环境有装饰作用,集纪念和装饰于一身。
当你见到一座雕塑时,你得先分清它是属于哪一类。
然后,你可以仔细欣赏雕塑的内容,因为从很多的城市雕塑上,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增加知识。城市雕塑的这个特点是其他造型艺术所没有的。
都说古罗马是一个繁荣的大帝国,有何为证?除了史书中记载的以外,最好的证明就是现在还存在的古建筑和雕塑。千百年来,它留下了各个时代的著名的宫殿、教堂、古迹,还有就是散落在全城的无数的雕像。没读过古罗马史书的人,从这些建筑和雕塑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大帝国的风貌。
除了欣赏以外,纪念性的雕塑会给人一种教育意义。比如,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就永远激励着人们为自由和解放去斗争。
要是想轻松轻松的话,可以去街头和园林欣赏一些喷泉雕塑。这些喷泉虽是现代的发明,但它外型的雕塑却都是一些神话或民间传说的内容。欣赏
喷泉雕塑既可获得知识,也有生活情趣,利乐兼有。
别看欧洲城市的雕塑随处可见,其实,什么样的雕塑放在什么地方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在每个广场、街心随便设置,都能觉得美。
城市雕塑要和城市总体布局统一起来。
巴黎的凯旋门闻名于世,价值在哪儿?价值之一就是它座落的地区很合理。它被设置在星辰广场中心,从高层建筑物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周围的街道,这些街道尤如是凯族门放射出去的光芒,伸向四面八方,它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不论从那条街道都可以看到这座纪念物。
再说我们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不用说它是一座纪念性的雕塑。它座落在天安门广场上,它的座落点也不是随意选定的。细心的人会发现它摆在故宫延伸出来的中轴线上,它也是整个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在这个位置上,纪念碑最能显示庄严和雄伟。
千万不要以为纪念碑都应在广场上。有很多的纪念碑却适合放在幽静的公园或城外的山地。
中国京张铁路的功勋人物詹天佑,他对中国的贡献不能算小,给他建纪念碑理所当然,但他的纪念碑放在哪儿好呢?人们选中了长城脚下的铁道旁,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所以选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绘画大师米开朗基罗的故乡在佛罗伦萨,人们便没有把他的纪念碑放在政府广场,而是放在他家乡城外的一个小山头上,碑上刻的不是他的肖像,而是把他的《大卫像》作主像,其他的《日》、《夜》、《晨》、《昏》雕像作副像,这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法。
城市雕塑的设计师不太好当,除了要考虑设计本身的事情以外,还得考虑一些外在的事,比如,城市雕塑的位置,既要不影响交通,又要不受交通的影响。挡住车辆的通行,耽误人们的时间,这种雕塑人们情愿没有它。相反地,雕塑要是受到交通的影响也会损害它的欣赏价值,人们可不愿意一边看雕塑一边提防左右两侧来来往往的车子。也就是说,城市雕塑的周围一定要有个空间使观众能停下来仔细欣赏,欣赏个够,甚至应该安排一些可以坐下来的地方。
前车之鉴。罗马共和国广场的中心有座喷泉雕塑,它制作的时间较早,在19世纪,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汽车,人们可以自由地走进它,慢慢地看。然而现在,喷泉四周车流如水,想看的人也不敢迈步,结果,一座美丽的喷泉雕塑变成了一个“孤岛”,很多人都感到遗憾。
巴黎凯旋门,登高俯瞰,四周的道路像是凯旋门发出的光,美丽无比;但要下来近看,却困难重重。有路就有车,车子川流不息,如何走得过去。不得已,巴黎市政府决定开辟地下通道,通往这座建筑物。
交通问题是设计家们要考虑的一个外在问题,还有一个外在问题就是,广场上的雕塑应朝哪边?当然要面面吸引观众。所以,只有一面的单人肖像最好不放在广场上。
要想有座美丽的雕塑还有很多的问题设计家们要考虑,所以,城市雕塑的设计师们责任非常重大。
在欧洲各城市到处可见的一种雕塑是喷泉雕塑。最有名的,像巴黎凡尔赛宫后面公园里的三层喷泉,依着倾斜的山坡而建,水花、雕塑,外加四周的绿荫,难得一幅好景致。
罗马的“三叉泉”更是有名,它摹仿自然的溪水山石景像,泉水从乱石
中奔流而出,外加神话色彩的雕塑穿插在里面,奇妙无比。
现代的人们更奇异,把喷泉雕塑里加上了色彩和灯光,五彩缤纷,更是迷人。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既然喷泉雕塑多得随处可见,这里就不再多叙。
留一些笔墨说说世界稀少的、著名的城市雕塑。
默默无言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奴隶制社会压迫和剥削的见证人。
断垣残壁的巴特农神庙举世闻名,它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繁荣的见证,它虽然像中国圆明园那样残破,但人们带着一种怀古的心情去珍爱它,没有一丝嫌弃之情。世界七大奇迹中的一奇就出现在这里,它是14米高的室外雕塑,名字叫《黄金像牙宙斯坐像》,它以宏伟而著称于世。
文艺复兴时代是个伟大的时代,城市雕塑不仅多而且有很多是闻名于世的上乘之作。最成功的纪念碑雕像是《佣兵统帅加塔米拉达像》和《科尔俄尼将军骑马像》。
大将军总是骑马驰骋疆场。所以,有许多纪念碑雕塑都是将军骑马的造型。最显威风的是俄国彼得大帝的纪念碑。彼得大帝是俄国著名的君主,由于他的改革,俄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个较进步的君主。18世纪时,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决定为他塑像,特意聘请了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孔奈担当此任。这个法尔孔奈也不负重望,成功地将这座巨大而威风的纪念像立在了涅瓦河畔。
有艺术修养的人到巴黎凯旋门前总是津津有味地看门上的浮雕像,其实,这座凯旋门的精华就在这浮雕上。这门上的高浮雕群像叫《马赛曲》,雕刻家用神来之笔,使几个人的前呼后应造成了具有千军万马的蓬勃气势。
罗丹的雕塑当然有名,法国各城市不难看到,《加莱义民》可算是他的一幅最大的纪念碑雕塑。
这座雕塑位于法国加莱市政广场前。它表现的是一个历史事件,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加莱城被英国所围,为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6个全城中最有声望的市民,同意了英军提出的要求,身穿麻衣,颈口套着绳索,去交城市的钥匙。这一献身行为是值得后人纪念的,罗丹把他们每个人的精神和心理作了深刻的刻划。
说来有趣的是,罗丹故意把这一群人分开,不像往常那样组成一个群体,因为他想把这6个人一一地依次安排在加莱市政广场前,似乎他们正走向英国军队的军营,使这幅雕塑更有感染力。但当时的市政府却不同意这样处理,还是把他们一起放在一个高台座上。
6个人是放在一起了,但这幅雕像不叫群雕而叫组雕。
更有趣的是,英国人竟然也对这幅雕像感兴趣,甚至还花大钱复制了一幅运到伦敦。
艺术感化了政治,可见作品的魅力有多大。
若论英雄纪念碑,苏联《列宁格勒英雄保卫者纪念碑》规模最大。
这幅雕像不是哪一个艺术家的功劳,当时许多工厂企业的千万名群众都参加了制作。因为这场保卫战给人们的感受太深了。
整个雕像的结构是:在两条公路的交叉口,有一个48米高的方尖碑,是红色花冈岩砌成的,一个直径20米的露天圆厅是整个纪念碑的中心,在圆厅的周围和两侧有十组群雕,共34个高达4米的巨型人像。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个地下纪念堂,那里面有由900个弹壳组成的灯,象征着当年被德军封
锁的900个日日夜夜的苦难时期。
欧洲城市雕塑有很多很多,笔墨有限,就不一一叙述。
中国的祖先们一开始就没有在室外设置雕像的习惯,他们更看重的是室内的古董。另外,从秦朝开始,中国的古人产生了许多气魄雄伟的石窟雕塑和陵墓雕塑,这是西方比不上的艺术。中国和西方各有所长。
而且,中国的设计师们也正在努力,创造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总有一天,我们要说说中国的城市雕塑。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