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除了罗马式的镶嵌艺术,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以外,当然也有纯粹的绘画.那我们现在就必须来看看这种绘画.不过虽说是绘画,其中大部分都是装饰基督教堂内部或王侯宫殿、贵族邸宅的壁画.用笔画在羊皮纸上的书籍插图,例如日耳曼人的美丽故事《蔷薇园传说》的插图之类,虽然也有,不过大都是幼稚拙陋的东西。
虽然说幼稚笨拙,也有它的趣味,不过在中世纪绘画中,具有一定精神而又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可以说不多,这确是事实.大部分绘画,特别是宗教壁画,和希腊人、罗马人的作品比较,都极为粗糙,甚至非常生硬.人物没有动态,没有表情,没有生命感.为什么呢?是因为日耳曼人较之希腊人、罗马人天资差吗?并不是那样.他们到文艺复兴时期也创作出许多杰作.这大概是因为刚刚摆脱野蛮杀戮状态不久的缘故吧?然而不妨再深入考察一下:
当时的绘画,特别是壁画,都是由贵族或主教订货而画的.他们一建成新的邸宅,新的教堂,就向所属地方的人民发布命令,让他们装饰内部.人民平常或养牛、耕田,或打铁,作其他工作,而布告一出来,马上就成为做艺术装饰的工匠了。
当然,最初全是农民或匠人,并没有专门的画家.后来有了画纹章或纺织品的草图的,也有了类似画画的职业,然而仍没有画画的专家.在这里,壁面是先决条件,绘画技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了墙壁就画画,如果没有墙壁,也就不能画画.至于特为磨练绘画技巧进行训练这类事,直到后来很久,都没有进行过。
因此,大部分都是幼稚、粗浅的外行人画的画.这种给人以外行人的感觉,也表现在对人体研究不足方面.在中世纪的画中,有的头特别大,身体特别小,按我们今天的常识,人体的比例是头1,躯干2,腰以下为3,一般认为最好。
中世纪的画在远近法方面也是不讲究的,这也是看起来像外行人的画的一个原因.不过,其中实际上也有些道理,因为如前所述,当时的欧洲,镶嵌艺术普及;镶嵌艺术是用碎石片作的,因此不管怎样精巧,也不能做到纤细,例如背景大多省略,有的附上金属薄板,就那样对付了事;此外画面也没有远近法.镶嵌艺术的特点,倒不如说就在于这种不是写实的、原始的趣味.因此,中世纪的绘画,可以说是镶嵌艺术的兄弟,模仿镶嵌艺术,远近法也就被认为不太重要.描画开始重视远近法,是以后的时代,即文艺复兴时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