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父亲是法律家,芬奇从小非常善于思考,喜欢画画和玩弄粘土.他常拿着写生本到街上去,喜欢把容貌似乎奇怪的人哈哈大笑速写下来.另一方面对音乐和数学,自然科学和地理,对工程学、医学、机械学等其他学问都有深厚的兴趣。
绘画老师是前面所说的雕刻家委罗齐奥.不久他就掌握了一般的绘画技术.根据当时的风习,到米兰和佛罗伦萨等城市去旅行,研究大师们的名作。
在这期间,他当然也画画;不过,创作出真正出色的作品,是1487年,作为米兰公爵的客人,住在米兰之后.当时,公爵不是把他以专门的画家相待.因为芬奇拥有多方面卓越的才能,公爵既让他设计道路、运河、城堡,也吩咐他发明兵器.在宫廷举行大宴会时,也让他装饰宴会厅,制作珍贵的乐器等.不过,这不是特别不可思议的.如前所述,那时候画家不过仅仅是一个匠人,受器重的匠人也必须什么都干。
芬奇在米兰居留时所画的作品中,最有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它是画在圣·玛利亚·德尔·克拉基阿教堂的餐室墙壁上的,据说前后用了两年时光.描绘的是基督被官吏逮捕的前夜,和十二个门徒一起,在最后一次共进晚餐的食桌上说:“我实在地告诉你们,与我共餐的你们中,有一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在门徒中间引起骚动的那一瞬间的戏剧性场面。
关于这幅画,值得注意之处很多,首先应该说是基督和十二个使徒头上没有圆光.从来认为这些人是绝对神圣的,他们的头上,一定要饰以圆光,而芬奇作了另一种解释,把他们只是当做人或市民来描绘.这大概也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精神、合理精神的表现。
其次,整个构图,由四个三角形构图组成.十二个使徒,三人一组,分为四组;在吵嚷“出卖主的是谁啊”声中,孤独地坐着忧郁的基督,使整个画面和谐地统一起来.以前,画最后的晚餐的人相当多,不过还没有一个人画得这样富有效果。
第三,是采用了非常正确的远近法.中世纪绘画中,几乎没有必要用远近法,因为中世纪绘画是从镶嵌艺术的样式发展起来的,画基督、圣母、使徒们的肖像,背景上什么也不画.从乔托以后,才开始以大自然的风景或房屋为背景,不过也决不能说远近法是正确的.远处的物体大,近处物体小,还不过是概念的画法。
但是,到芬奇时就不是这样了.依据透视的原理,科学地合理地作画.窗户或天花板等的线画得都集向一点,也就是向坐在中央的基督的头上集中.这是无可指责的远近法.可以说正确的远近法是从芬奇开始的.同时,因为是从基督头上放射出所有的线,因此,具有和圆光同样的效果;不画圆光,也能表现出基督的神性。
此后,芬奇离开米兰去佛罗伦萨,在那里画了有名的《莫娜丽萨》肖像.为了画这个女友的肖像,他花了四年的岁月.先研究她的心理,作素描,作数学的计算,最后才拿起画笔作画,真是精细入微.为了不使作模特的莫娜丽萨感到无聊,就雇乐师给她奏音乐.这样作成众所周知的世界名作,现在陈列在法国卢佛尔美术馆,在它前面总是挤满了参观的人.是什么这样吸引着参观的人们?是她深刻的魅力.请注意她那理智的温柔的眼睛.请看一下嘴边浮现出的像谜一般的微笑.这是女性的神秘.要解开这个谜,只要站在《莫娜丽萨》的面前,就会忘记时间的流逝.曾经留下这样的故事:有个英国人把这幅画的复制品挂在墙上,早晚都望着她,始终没有能解开莫娜丽萨的谜,结果发了疯,用手枪击穿心脏死去。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欧洲大战时,一个意大利的青年画家把这幅作品从巴黎卢佛尔美术馆偷走.意大利人芬奇的名作,竟成了法国人的东西,使青年画家遗憾,以致无法忍受.尽管青年画家偷去了,却难于处置它,因为他不能干把它卖掉那种可耻的事;没有办法,自己去坦白,作品再一次返回卢佛尔。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