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整细致的线条,浓重艳丽的色彩画成的图画叫做工笔重彩画;用工笔重彩的画法画成的人物画叫做工笔人物画.上面所谈的马王堆帛画就是工笔重彩画的雏形.但帛画中的人物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所以还不能把它看成是最早的工笔人物画。
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工笔人物画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作品.顾恺之又名顾虎头,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书画,才华横溢,又不大计较个人得失,所以传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画画用线条如“春蚕吐丝”,细长而挺秀;着色用浓丽的色彩点缀而成。
他是一位并不富裕的文人,但他竟然满口答应为当时刚刚建成的瓦棺寺赞助百万资金.人人都以为他好说大话.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寺庙中一个月,画成了一尊佛教人物维摩诘居士像.开门之日,百姓蜂拥而来,争着捐款看画,寺庙立刻就收集到百万资金.可见顾恺之在当时的画坛上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大画家。
可惜寺庙早已毁坏,我们再也无从拜见顾恺之的这幅绝笔了.他的一些画在绢上的长卷工笔人物画,倒不幸亏有了后人的摹本,(依原画临摹而成的模仿画,与原画相似)一直流传到今天.使我们有幸细细地品赏顾恺之工笔人物画的风貌.这里谈一谈他的名作《洛神赋图卷》。
铺开长长的画卷,只见画中山明水秀,春柳飘拂.山水之间,曹植和他的随从频频驻足,和飘飘欲仙的洛神遥相对望,然而山重水隔,望穿秋水,无缘相会.在曹植的无限惆怅和万般无奈之中,洛神含悲驾銮车御龙而去.整幅画中,人物和景色,都用“春蚕吐丝”般的细线勾成,线条婉转流畅.山石树木,用石青晕染,人物用朱砂、雄黄、赭石、石青,染出宽袍大袖,铅白涂人脸.山和树木小巧玲珑,和人物身高相差无几.正如古人所说的,是一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幼稚的山水画法.虽然如此,山水树木却在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布景”,画中人物故事情节发展的每一个段落,都是用它们起到分隔和连接的作用.顾恺之以后,出现了很多继承这种构图方法的长卷人物画。
顾恺之工笔人物画在线条、色彩、构图方面的成功示范,为唐代雍容华丽的工笔人物画的出场拉开了序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工笔重彩画的特点适合于表现这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因而在唐代迅速得到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初唐时期,出现了工笔人物画的名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阎立本专画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作品.他的传世名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尉迟乙僧是新疆于阗的维吾尔族画家,因为“丹青奇妙”,被于阗国王推荐到唐代都城长安.他的工笔重彩画注重色彩的晕染浓淡,与阎立本风格不同.被称为“凸凹花”画派.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
经过阎立本、尉迟乙僧等人的推动,工笔画至盛唐达到高潮.出现了专门描绘宫廷贵族妇女幽闲生活题材的“绮罗人物”画.(绮罗代指绸缎一类的丝织品服装,而“绮罗人物”就是指穿这类服装的贵族妇女,以及表现这类妇女的工笔重彩画,发展到后来成为工笔仕女画.)当时以这种题材出名的画家一位是张萱,他是宫廷画家,一位是周昉,贵族出身.他们都是长安人。
张萱的真迹已经失传.但由宋徽宗皇帝赵佶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使我们有幸饱览张萱画画的精湛技巧.画上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一行九人骑马春游.画中妇女,一个个体态丰盈,衣服华丽,弯弯的画眉,胖乎乎的面孔,体现了唐代以“丰肥为美”的时代风气.人物衣服上大块浓艳的朱砂色和人脸上的铅粉色使画面更显得富丽娇艳。
张萱的画,体现了典型的唐代上层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在当时被普通画家竞相模仿.于是张萱在他自己的真迹上,用朱砂色晕染人物的耳根,以防被人假冒。
周昉的传世作品较多.其中《簪花仕女图》最典型地反映了贵族妇女空虚无聊的生活状态.画上的七位贵妇人,有人手持纨扇(丝织的圆扇),有人戏弄小狗,有人举花漫步,有人俯首沉吟,都是那么懒洋洋,好像在梦游似的.细长而闲散的铁线描勾画出透明的纱衣,浓丽的朱砂色填满长裙,铅粉涂成雪白的肌肤,在黑色的高髻(盘在头顶上的长发)和红色的长裙衬托之下,丰满的面孔显得雪白粉嫩.整幅画看完之后,给人留下一种千妩百媚,“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感觉。
周昉的画风,不仅左右了中晚唐的整个工笔人物画坛,而且对后世和东方各国的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贞元时,朝鲜人曾以高价买走了几十卷周昉作品.中唐以后,描绘仕女的人物画逐渐发展起来.画家们把目光从贵族妇女身上转移到大家闺秀甚至普通妇女身上,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工笔仕女画派。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